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980年至1985年,凌青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期间曾任联合国安理会主席。在联合国5年,凌青记忆最深的是1981年秋天选举联合国秘书长。联合国秘书长,大国是不能当的,根据惯例,五大国不能当,因为他们的力量太大,一般都是小国,各方面平衡一下。  相似文献   

2.
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将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出任联合国秘书长。他是联合国安理会历史上首次全票通过的一位秘书长,此事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今年9月21日,在联合国大会召开期间,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4个国家的领导人在纽约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四国将在今后的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中,相互支持竞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它标志着一场以主要大国竞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重点,以联合国改革发展中的本国利益维护与扩大为核心的“大国博弈”进入新阶段。一、世纪发展中的联合国安全机制自冷战结束以来,联合国机制改革一直是联大会议讨论的核心内容。联合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战胜国的利益建立起来的。冷战时期,联合国受着东西方两个超级大国的政治影响,长期难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美国对伊动武,已是箭在弦上,势在必得。数月以来,美国一方面积极备战,已在中东及海湾地区部署了大量军队、装备、后勤保障设施,并不断进行“热身”军演和对伊轰炸,其部署水平已达临战状态,一触即发;另一方面,美国同时在进行密集而广泛的外交斡旋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道义上的支持。根据大国一致原则及其幕前幕后紧张的讨价还价,联合国安理会最终通过了1441号决议,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已实施在伊  相似文献   

5.
莫殷 《世纪桥》2005,(6):44-47
加入联合国安理会成为常任理事国是日本现代外交的最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日本社会的一大梦想。从去年开始,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积极推动联合国改革方案后,日本政府即展开积极的国际游说工作。首相小泉纯一郎在2004年9月20日向联大发表演说时即明白表示:“我国认为,日本过去所扮演的角色已为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有权威的国际性组织,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但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最先提议建立太平洋地区反法西斯同盟,并始终参与创建联合国的全过程就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7.
《奋斗》2018,(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总结了过去五年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的新成就,明确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5年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引领下,中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关系不断加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这一大背景下,作为  相似文献   

8.
凌胜利 《前线》2023,(2):33-36
党的二十大对国际形势作出了深刻研判,突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情怀,明确了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党的二十大后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在周边外交、大国外交等领域多点开花。近期的中国外交积极宣介党的二十大成果,体现了周边外交的重中之重、大国外交的稳中求进、发展中国家外交的发展导向和多边外交的大国担当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1981年,联合国安理会推选第五任联合国秘书长人选时,中国站在发展中国家立场上,投了关键性的一票,从此在选举联合国秘书长问题上创立了可在五大洲国家间轮流选任的不成文惯例。本文作者凌青,时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见证了这一发展中国家的历史性胜利。  相似文献   

10.
《党建》2016,(1)
2015年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之年,当代中国外交是全球最有成效的大国外交之一。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以中国外交新理念新实践、新思想新成就、新战略新格局,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为世界和平注入强大正能量,谱写出大国外交的新华章……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改革问题是当前各国都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而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又是联合国改革诸多议题中尤为引人注目的一项内容。所以,急于“入常”的“四国联盟”(日本、德国、巴西、印度)同持反对立场的“团结谋共识”阵营(由意大利、韩国和巴基斯坦等国组成)就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展开了激烈较量。联合国应不应该改革,应该如何改革?这是联合国每个成员国必须面对的问题。联合国的历史和现状联合国已经走过60年的风雨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正在对德、意、日法西斯作战的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于1942年1月1日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  相似文献   

12.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使命宗旨、根本原则、主要任务和独特风范,它既是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国际秩序演进规律的实践探索,也是推动中国外交理论建设的一次重大飞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未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两个构建"为发力基点、目标索引和路径导航,必将会在国际关系和全球事务中呈现新气象、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赢取新成就。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1949年新中国建立,直到1958年,周恩来总理亲自兼任外交部部长,在外交战线上纵横捭阎,历经风雨。之后,作为大国总理,他一直以很大精力主持外交外事工作。在他的睿智开拓下,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这也是与他亲力亲为,培育开创新中国外交翻译事业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4.
正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1949年新中国建立,直到1958年,周恩来总理亲自兼任外交部长,纵横捭阖,弹指风云。之后,作为大国总理,他一直以很大精力主持外交外事工作。在他的睿智开拓下,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这也是与他亲力亲为,培育开创新中国外交翻译事业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王生才 《唯实》2007,(3):78-81
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国家利益。外交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决定了一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国家形象的塑造反过来影响国家外交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中国的大国外交战略决定了中国的大国形象,大国形象不是自然生成,而是被塑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杨闯 《唯实》2015,(1):82-86
中国新领导集体对外交全局的新谋划从地区性大国向全球性大国转变。据统计,习近平主席自2013年3月就任国家主席,至2014年9月出席上合组织杜尚别峰会和访问亚洲的塔吉克斯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与印度四国,在一年六个月时间内出访20次,到访了30个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足迹遍及亚、非、美、欧四大洲。中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首访选择的国家,不仅与中国外交布局"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外交思想不断创新,逐步完善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总结我国外交实践,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思想,为新阶段我国开展外交战略提供了理论之基、实践之源。新时代,我国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大国外交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实现中国梦为使命,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宗旨,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目标,实现我国扩大开放和合作共赢的大国外交模式,为维护世界和平、地区稳定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8.
《党建》2017,(1)
2016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理念和实践上不断创新,成果丰硕。2016年,国际局势风云多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在全球治理变局中引领方向,在国际形势乱象中把握大局,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刘文祥 《党史博采》2005,(1):122-126
作为国际关系的新事物,预防性外交在联合国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逐渐成为处理国际冲突的新方式.从哈马舍尔德、加利到安南,都不断赋予预防性外交新的内涵,相继提出了防止外交、预防性行动等不同的概念.与维和行动的不可分割性和综合性是联合国预防性外交的两个最主要特点.实践表明,联合国的预防性外交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刘新生 《党史纵横》2005,(11):25-28
顾维钧(1888—1985),字少川,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他是近代中国著名的职业外交家。在长达44年的外交生涯中,他先后担任过中国驻美、英、法等大国的使节及派驻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代表,也担任过北京政府的外交总长和南京政府的外交部长,还出席过两次大战结束时讨论战后问题的巴黎和会和旧金山会议,晚年又出任国际法院法官。他以渊博的学识、雄辩的口才、超人的机智,致力于国际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在国际社会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他热爱祖国,勇挑重担,在国家面临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为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