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作为西方世界“和平演变”的武器.其破坏性早已被苏联东欧国家的剧变所证实。它承认支流.否定主流.孤立分析历史进程中的某一事件进而否定整个历史进程的特征.更是让许多专家学者直指其实质就是历史唯心主义。自赫鲁晓夫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从萌芽到形成一股思潮.矛头直指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标志性的代表人物和重要事件.力图通过否定斯大林、否定列宁、否定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等来彻底摧毁苏联的历史功绩.制造俄罗斯历史的断裂带。  相似文献   

2.
正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随着苏东剧变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相对低潮期,一些西方学者迫不及待地宣称马克思主义已然彻底失败,资本主义制度成为人类历史的终结。在国内学界,经济学研究中的新自由主义、历史学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政治学研究中的宪政民主思潮等互为表里,在不同领域挑战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政治学而论,阶级、革命、人民民主专政等马克思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3.
<正>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西化分化陷阱、塔西佗陷阱是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四大陷阱。而一些社会思潮,比如新自由主义、宪政民主、"普世价值论"和历史虚无主义等,则充当了这四大陷阱的遮掩物。其中,新自由主义主要针对的是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宪政民主主要针对的是我国的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普世价值论"和历史虚无主义主要针对的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核  相似文献   

4.
《求实》2014,(1)
当前我国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目益频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西方"普世价值"、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否定改革开放等错误思潮的挑战。这就需要辩证、历史、联系、本质、发展地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强化理性认同,抵制错误思潮,坚定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5.
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实效性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实质上是用主文化来主导社会文化变迁,通过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主文化的认同来影响人们对社会思潮的认同,以确保社会文化变迁的社会主义方向。通过社会学实证调查研究,分析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新自由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拜金主义思潮、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具有显著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等错误思潮流传于社会思想文化等领域,深入分析可以看出,这些错误思潮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的。虽然它们反马克思主义的侧重点不同,但在手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其背后目的和理论实质高度一致。一、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惯用手段1.编造历史,捏造事实。这是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惯用的手段之一。其中,历史虚无主义者最常使用这种方法。历史虚无主义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一再沉渣泛起,在思想上给人们造成极大的影响与危害。青年大学生群体作为该思潮重点传播的对象与争取的群体,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袭。目前学术界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特点方面的著述较多,归纳历史虚无主义宏观危害性的成果也颇丰。但是学术界对与其相关的当代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研究成果相对不足,且多集中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上。以新的观察视角切入,从微观层面和受众角度拓展历史虚无主义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失为相关研究的一种新需要、新趋势,并且可以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汤涛 《党的文献》2020,(1):24-26
历史虚无主义是我们长期需要警惕、抵制和克服的一种错误思潮。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必须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切实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高度出发,针对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这一错误思潮的新特点、本质和危害所在,为我们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9.
正核心要点当前存在的错误文艺思潮大致有两种,即抽象人性论思潮和隐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抽象人性论思潮鼓吹文艺创作要"肉身化"、"私语化"、"欲望化",主张将文艺引向对自然人性的张扬和对感官刺激的渲染。这一思潮常与"去价值化"、"去思想化"相伴随。隐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变种,借"翻案"、"反思"或"还原"之名,将正面的历史空洞  相似文献   

10.
<正>一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后现代主义、消费主义、女性主义、生态社会主义、新实用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公共知识分子及宗教思潮等以"问题"为中心潮起潮落,在交流与激荡中不断实现分化与整合。在纷至杳来的社会思潮面前,很多人往  相似文献   

11.
正历史虚无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由于历史虚无主义在理论上是荒谬的,思想上是错误的,政治上是有害的,所以即使在西方也未成气候。它真正发挥作用还是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催化腐蚀,后来又在中国大陆有所泛滥,虽然也已被人们识破,但造成很大危害。西方敌对势力为什么向苏联、向中国大量输出历史虚无  相似文献   

12.
王娟 《理论导报》2009,(1):50-52
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等思潮是影响大学生正确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社会思潮.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教学中,可以把这些思潮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对象,通过剖析这些思潮的本质与危害,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科学的理论观点,抵制不良思潮的影响和别有用心的煽动,坚守正确的立场.  相似文献   

13.
朱佳木 《前线》2016,(6):4-7
正重视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和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抵制、批判,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开展同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就要认真学习和切实掌握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运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和危害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究竟是一种什么思潮,是学术思潮还是政治思潮?我们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斗争究竟是属于什么性质的斗争,是学术性的争论还是  相似文献   

14.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中国起伏发展几十年,人们对它越来越熟悉了。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西方“普世价值”为标准,以“重新评价”为名,歪曲和否定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其主要表现为: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史,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建设的历史成就,否定和贬损革命前辈,诋毁党的领袖。无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怎样改换手法,只要看清这几点,就能够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真实用意。  相似文献   

15.
一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后现代主义、消费主义、女性主义、生态社会主义、新实用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公共知识分子及宗教思潮等以“问题”为中心潮起潮落,在交流与激荡中不断实现分化与整合。在纷至杳来的社会思潮面前,很多人往往顺着社会思潮去思想和行动,成为西方社会思潮的“粉丝”。更有甚者,西方与国内社会思潮相互交锋和耦合,产生了各种新思潮。近年来颇为流行的普世价值思潮,更是在我国的思想文化界掀起不小的涟漪。  相似文献   

16.
一、社会思潮的定义社会思潮在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定论,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里对"社会思潮"做了如下定义:"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在此,笔者认为这个定义最为精炼而准确。二、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当代中国几种主要社会思潮1.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就是一种无端抹杀忘却客观存在历史,而按照个人主观意愿对历史进行虚假构想和盲目篡改的一种社会思潮。在步入新  相似文献   

17.
《前线》2014,(11)
<正>2014年9月13日,"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动态、新表现及其实质"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宣部理论局委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来自中宣部理论局宣传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等单位的近2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针对近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动态,着重讨论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最新表现形式、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质及危害。历史虚无主义的最新表现形式及特点  相似文献   

18.
李殿仁 《求是》2015,(3):48-50
<正>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也是其根脉所系、魂魄所在。尊重历史、牢记历史、以史资政,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沉渣泛起,甚至一度有蔓延之势。这股思潮不仅在理论上十分荒谬,而且在现实中危害极大。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警惕和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能任由历史虚无主义虚无我们的历史根基。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新表现及传播新特点  相似文献   

19.
《求是》2015,(9)
<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中国起伏发展几十年,人们对它越来越熟悉了。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西方"普世价值"为标准,以"重新评价"为名,歪曲和否定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其主要表现为: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史,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建设的历史成就,否定和贬损革命前辈,诋毁党的领袖。无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怎样改换手法,只要看清这几点,就能够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真实用意。歪曲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的用意  相似文献   

20.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社会思潮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条件下,我国高校校园客观地存在着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公共知识分子、历史虚无主义和拜金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影响。这些思潮的传播和蔓延,不仅会给高校师生的政治观和价值观带来冲击和消极影响,而且直接制约着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客观、全面地分析高校校园中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及其特点,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高校校园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这是高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