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湘民 《广东民政》2010,(3):14-16
我国推行以普及遗体火化、文明节俭治丧为主要内容的殡葬改革已有十三个年头。时至今日,实行遗体火葬已被城市居民和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村民普遍接受,但在中西部一些省份和东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行火葬还真是阻力不小。  相似文献   

2.
自1997年推行殡葬改革工作以来.深圳市南山区以民生服务为宗旨,改革土葬、推行火葬、推动绿色殡葬、提倡文明祭祀等.连续13年保持火化率100%,连续13年被深圳市政府评为殡葬管理目标达标单位。推行目标责任制,依法管理殡葬活动。深圳市南山区推行殡葬管理目标责任制,  相似文献   

3.
<正>黔府函[2015]95号黔南自治州人民政府:你州《关于划定惠水县行政区域火化区的请示》(黔南府呈[2015]17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同意将黔南自治州惠水县城所在地划定为实施火葬区域。二、上述地区划定为实施火葬区域后,要严格执行有关殡葬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切实加强殡葬管理,积极推行殡葬改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浙江省殡葬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平均火化率从1995年的25.84%上升到今年第一季度的54.26%,增长一倍以上,1997年一年新建成火化殡仪馆10个,新增火化区人口690余万。曾经乱葬乱埋于公路、铁路两侧疮痴般的坟墓已基本消失,遗体火葬、骨灰撒江、植树深埋等文明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我们对安徽省城乡整体推进殡葬改革的情况进行了调查。重点调查了巢湖地区和阜阳市的四个市县。自1992年以来,安徽省在推行火葬中,采取了城乡一体化、整体推进、一步到位的做法,改变了我国4O年来在推行火葬时先党内后党外、先干部后群众、由城市到农村一点一点扩展的循序渐进式的传统做法。这一创举,不仅对安徽省的殡葬改革走出低谷实现突破迅速提高火化率有指导作用,而且为全国的殡葬改革、特别是对火化率低的地区迅速提高火化率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所谓城乡一体化、整体推进、一步到位的模式,就是城市和农村实行火葬,一个…  相似文献   

6.
殡葬管理的方针是什么?答:1997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殡葬管理的方针是: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火葬作为一种经济、卫生和方便的殡葬方法,现已成为世界多数国家通常采用的做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死亡,是人生无法回避的沉重话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涉及千家万户,国计民生的殡葬改革十分重视。改革土葬、推行火葬、文明节俭办丧事,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清明祭祀即将来临之际,为纪念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151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联合签名倡导火化50周年,本期特刊发一组殡葬改革的稿件,从不同的视角关注殡葬改革,以期促进殡葬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范玲 《中国民政》2006,(3):22-23
死亡,是人生无法回避的沉重话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涉及千家万户,国计民生的殡葬改革十分重视。改革土葬、推行火葬、文明节俭办丧事,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清明祭祀即将来临之际,为纪念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151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联合签名倡导火化50周年,本期特刊发一组殡葬改革的稿件,从不同的视角关注殡葬改革,以期促进殡葬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死亡,是人生无法回避的沉重话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涉及千家万户,国计民生的殡葬改革十分重视。改革土葬、推行火葬、文明节俭办丧事,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清明祭祀即将来临之际,为纪念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151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联合签名倡导火化50周年,本期特刊发一组殡葬改革的稿件,从不同的视角关注殡葬改革,以期促进殡葬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死亡,是人生无法回避的沉重话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涉及千家万户,国计民生的殡葬改革十分重视。改革土葬、推行火葬、文明节俭办丧事,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清明祭祀即将来临之际,为纪念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151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联合签名倡导火化50周年,本期特刊发一组殡葬改革的稿件,从不同的视角关注殡葬改革,以期促进殡葬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钱进 《中国民政》2006,(3):22-22
死亡,是人生无法回避的沉重话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涉及千家万户,国计民生的殡葬改革十分重视。改革土葬、推行火葬、文明节俭办丧事,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清明祭祀即将来临之际,为纪念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151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联合签名倡导火化50周年,本期特刊发一组殡葬改革的稿件,从不同的视角关注殡葬改革,以期促进殡葬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死亡,是人生无法回避的沉重话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涉及千家万户,国计民生的殡葬改革十分重视。改革土葬、推行火葬、文明节俭办丧事,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清明祭祀即将来临之际,为纪念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151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联合签名倡导火化50周年,本期特刊发一组殡葬改革的稿件,从不同的视角关注殡葬改革,以期促进殡葬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死亡,是人生无法回避的沉重话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涉及千家万户,国计民生的殡葬改革十分重视。改革土葬、推行火葬、文明节俭办丧事,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清明祭祀即将来临之际,为纪念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151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联合签名倡导火化50周年,本期特刊发一组殡葬改革的稿件,从不同的视角关注殡葬改革,以期促进殡葬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死亡,是人生无法回避的沉重话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涉及千家万户,国计民生的殡葬改革十分重视。改革土葬、推行火葬、文明节俭办丧事,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清明祭祀即将来临之际,为纪念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151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联合签名倡导火化50周年,本期特刊发一组殡葬改革的稿件,从不同的视角关注殡葬改革,以期促进殡葬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死亡,是人生无法回避的沉重话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涉及千家万户,国计民生的殡葬改革十分重视。改革土葬、推行火葬、文明节俭办丧事,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清明祭祀即将来临之际,为纪念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151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联合签名倡导火化50周年,本期特刊发一组殡葬改革的稿件,从不同的视角关注殡葬改革,以期促进殡葬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死亡,是人生无法回避的沉重话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涉及千家万户,国计民生的殡葬改革十分重视。改革土葬、推行火葬、文明节俭办丧事,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清明祭祀即将来临之际,为纪念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151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联合签名倡导火化50周年,本期特刊发一组殡葬改革的稿件,从不同的视角关注殡葬改革,以期促进殡葬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殡葬事业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伴随着以"推行火葬、改革土葬"为核心的殡葬改革发展起来的.1956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身后实行火葬的签名活动,拉开了我国殡葬改革的序幕.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丰都县出台政策,严明纪律,强化执法,切实治理殡葬管理环境,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县殡葬改革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一是严格火化政策,大力推行火化。凡火化区内违反火化规定,私自土葬的, 要依法强制执行,所需费用由当事人承担。凡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包括离退休职工)死亡后不火化的,一律不发丧葬抚恤和遗属困难补助,取消所在单位精神文明奖和社会治安综合目标奖评选资格, 同时要追究部门主要领导的责任。建立奖励制度,积极引导群众逐步接受火葬。殡仪馆按当年火化数的5%给予乡镇减免指标,用于减免五保户、特困户、低保对象, 以及土葬区自愿实行火化的火化费、遗体运输费。  相似文献   

19.
《今日海南》2014,(4):I0004-I0004
<正>殡葬改革是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的社会改革。2010年以来,我省把规范土葬、推行火葬、治理乱埋乱葬作为殡葬改革的重点,全省新建、改建、续建公益性公墓94个、改造和规划建设殡仪馆4个、治理乱埋乱葬坟墓33.35万座,殡葬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进展。但我省殡葬改革已进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在规范农村土葬、治理乱埋乱葬、扩大火化区、文明节俭治丧等各方面,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存在矛盾和问题多、推进阻力  相似文献   

20.
《贵州政报》2015,(4):45-46
<正>黔府函[2015]33号黔南自治州人民政府:你州《关于划定长顺县第一期火化区范围的请示》(黔南府呈[2015]3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同意将黔南自治州长顺县县城所在地长寨镇长兴社区、和平社区、城南社区划定为第一期实施火葬区域。二、上述地区划定为实施火葬区域后,要严格执行有关殡葬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切实加强殡葬管理,积极推行殡葬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