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935年的中国,乌云蔽日,大地黯然.可浙西南山区却山花烂漫,红了一片,那是因为刘英与粟裕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来到了松阳.本文记述的是松阳人怀念刘英的记忆.团结改造“青帮”徒1935年5月10日,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政委刘英、师长粟裕率红军部队来到浙江松阳县开辟游击根据地.经调查研究,刘英似  相似文献   

2.
1934年8月25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到达寿宁县平溪乡南溪村。26日,先遣队经托溪乡峡头村,并在托溪休整。两天后,先遣队前往浙江省庆元县继续北上。途经寿宁期间,先遣队广泛开展宣传,极大鼓舞了寿宁人民的革命斗志,增强了战胜敌人的信心。1935年春,先遣队在皖南遭国民党军队袭击,损失惨重。栗裕和刘英收集失散的红军重新组成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总共800多人,活动在闽浙边区。同年秋,挺进师一部100多人在刘英、栗裕率领下,从浙江西南游击根据地南  相似文献   

3.
千里送电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长征以后,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进入了极为困难时期。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给苏区带来了严重灾难。一九三五年一月,闺浙赣根据地创始人、红十军团主要领导人方志敏同志不幸被俘,革命遭受到严重挫折。一月中旬,中央分局指示组织挺进师开往浙江等地,开辟新的根据地。为了取得同黄道领导的闽北苏区党和红军的联系,挺进师领导指示我率领一支由  相似文献   

4.
刘志青 《湘潮》2013,(1):25-28
1935年2月初,中共闽浙赣省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以红十军团先头部队为基础,补充当地红三十师一个团,组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粟裕任师长,刘英任政治委员。挺进师实际相当于营级规模,共有538人,轻重机枪12挺,长短枪400余支。师以下不设团营连,编为3个支队和1个直属队。此后,粟裕率领挺进师在浙南坚持了3年极其艰苦的游击战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邓建龙 《湘潮》2015,(7):145-147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当年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部队中,有一支由湘鄂赣子弟兵组成的英雄部队——红十八军,万里转战,胜利到达陕北。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特将红十八军的演变沿革作一梳理。一、诞生在湘鄂赣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领导湘军独立第五师在平江举行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开创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此后,在这块红色的根据地上先后诞生了红八军、红十二军、红十五军、红三军团、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诞生80周年。这两支红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1931年中共山西特委直接领导组织创建的,红军晋西游击队和红二十四军在吕梁山、太行山燃起革命武装斗争星火,成为党在北方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要实践和尝试。山西党组织领导的武装斗争,红军晋西游击队和红二十四军创立的英雄业绩,在党和人民军队的历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相似文献   

7.
张秀山同志是中共黑龙江省委(原松江省)第一任书记,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是西北红军、西北革命根据地和东北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张秀山1929年春入党,历任中共“兵运”地下党支部书记,红军大队长.游击队政委,中国工农红军二十六军四十二师骑兵团政委、师党委书记、师政委,中共陕甘特委书记,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党委、宣传部长,中共西北军事委员会供给部长,红军干部学校政委.中共神府特委组织部部长、特委书记,红军独立师政委,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河防司令部政委,中共陕甘边绥德地委书记,苦备区…  相似文献   

8.
福鼎原属闽东革命根据地,随着闽东革命的发展而发展。一九三五年冬,闽东特委叶飞等领导同志决定开辟闽浙边区根据地。派特委常委阮英平、郑钟毓率领福鼎独立团(即闽东红五团)进入福鼎、泰顺、平阳交界地带行辟新区。刘英、粟裕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入闽浙边与闽东党会合之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红二方面军在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以后,红军其他主力部队也相继离开原来的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红二方面军就是其中之一。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组成较晚。1930年7月,湘鄂边地区的红四军和鄂西地区的红六军在湖北省公安地区会师,组成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全军团约一万人。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1934年5月,红三军转战黔东地区,创建黔东苏区。1933年6月,湘赣革命根据地的红十七师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红十八师组成红六军团,次年8月奉命西征,在湖南桂东寨前圩建立红六军团领导机关,…  相似文献   

10.
甘孜会师     
《党课》2006,(10):92-92
红二十五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领导发展起来的一支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主力西移后,中共鄂豫皖省委即以留下的第二十五军军部及其第七十五师、第九军第二十七师以及部分地方武装,于1932年11月重新组建了第二十五军。1934年4月与红二十八军合编,仍名为红二十五军,主要领导人为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等。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开始长征。经湖北北部、河南西部,击破国民党军的前堵后追,于12月胜利到达陕西南部。随后,粉碎了敌人两次“围剿”,创立了鄂豫陕游击根据地。1935年7月为配合红军主力北上行动,挺进甘肃。9月进入陕北革命根据地,同陕北红军在永坪会师。两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为军团长,程子华为政委,刘志丹为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相似文献   

11.
高波 《湘潮》2015,(7):50-53
一、组建红六军团红六军团相对其他红军主力军团,组建的时间稍晚些,但它在中国工农红军战略转移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却是巨大的,随着大量鲜为人知的红色史料的再现,红六军团西征的意义显得更为光彩夺目。1933年6月中旬,根据中革军委的指示,在湘赣、湘鄂赣苏区红军主力的基础上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下辖十七、十八两个师。其中湘赣革命根据地的红八军改编为红十七师,萧克任师长,蔡会文任政委;  相似文献   

12.
红六军团是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兵团之一.也是红军第二方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奉中革军委指示于1933年6月.在湘赣根据地中心区域永新县沙市组成,辖两个师:第十七师由湘赣革命根据地的红八军改编.师长肖克,政治委员蔡会文(后王震);第十八师由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红十八军改编,师长严图阁,政治委员徐洪.军团未成立领导机关,由红十七师首长统一指挥(到1934年8月才正式公布红六军团领导成员:肖克为军团长.王震为政治委员,李达为参谋长,张子意为政治部主任).  相似文献   

13.
1935年至1937年,粟裕、刘英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浙江开展的游击战争,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军史、中共党史乃至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历史地位。关于挺进师的斗争史实,由于史料缺乏等原因,中共党史学界一直存在部分说法不准确。为此,特作如下考证。  相似文献   

14.
布青沪 《共产党人》2012,(Z1):99-100
1935年8月至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红一、二、四方面军先后长征来到宁夏,期间,红一方面军发起西征战役再次转战宁夏。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不仅取得军事上、政治上的伟大胜利——在三大主力红军的会师、会聚,红军胜利结束长征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将陕甘苏区扩大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对民族宗教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革命最为艰难之时,中央因何组建抗日先遣队和红军挺进师?先遣队和挺进师艰苦卓绝的斗争,与长征这一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转折的实现有何关系?本文的结论是:先遣队组建和北上的战略意图是为了实施红军主力战略转移;挺进师的组建和入浙,与先遣队北上一脉相承,是战略策应长征的需要;先遣队和挺进师艰苦卓绝的斗争,从战略上策应了红军主力长征,为长征这一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转折的实现,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创立的最大、最有影响的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在西北的成功实践,也是各路红军长征的最终落脚点,又是红军抗日的出发地,更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掌控的的唯一一块贯穿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时期的根据地。  相似文献   

17.
1934年5月至1936年1月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同黔东各族人民共同开辟了黔东革命根据地,在云贵高原上竖起了第一面红旗.黔东革命根据地,是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处于不利的形势,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完全丧失,红军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红三军转战湘鄂川边地区,数次准备建立根据地未果而进入黔东地区的背景下建立的.  相似文献   

18.
《广东党史》2010,(8):I0001-I0002
<正>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成立于1930年5月1日,是中共中央军委领导、编入正式序列的全国14支红军之一,是在广东东江革命根据地诞生的一支正规编制的红军部  相似文献   

19.
正方志敏、刘志丹等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及创建的红军队伍都为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作出重要贡献。他们坚定的信仰与忠诚是能为长征作出贡献的政治基础。一、他们创建的革命根据地都为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作出重要贡献方志敏、刘志丹等共产党人创立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分别属于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位于中国的一南一北。如果说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革命史辉煌的一页,那么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就是以充满血性的刚毅为这辉煌的一页拉开序幕,为长征悄然注入强大的策应与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20.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同志开创的"硕果仅存"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全国其它革命根据地丧失殆尽后得以保存的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武装力量的指挥中心和后方保障基地,是解放大西北的战略基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就陕甘边根据地在敌人多次重兵"围剿"下依然能够巍然屹立、坚持红旗不倒,为红军提供落脚点,从而使中国革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开创了胜利发展的新局面做一浅析探究,分析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硕果仅存"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