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邱彦  吕冰心 《法人》2006,(12):66-66
在金融混业经营即将“出生”的今天,我们也应该为金融机构的“死亡”作一些必要的准备,以便使混业经营少一些“后顾之忧”来自各方的声音表明,金融混业经营在中国的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而2006年10月16日,中国保监会经国务院批准所发布的《关于保险机构投资商业银行股权的通知》更是使金融混业经营迈出了关键一步。现在,“多数保险机构对投资商业银行股权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新华人寿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建设银行总行的负责人也  相似文献   

2.
WTO规则关于金融业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两个原则上即市场准入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这两项原则对我国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要求我国金融监管必须与世界接轨。在入世后我国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是实行分业经营 ,还是实行混业经营 ,产生了较大的争论。有人主张商业银行应当实地混业经营 ,认为这样才能提高银行实力 ,有利于银行业的发展 ;有人则反对混业经营 ,认为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 ,将给国家金融体系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 ,不利于国家、社会的安全。就入世后的发展而言 ,笔者赞成混业经营的观点 ,基于经营方式由分业变成混业 ,监…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较为可行的模式是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本文认为为了防范全融混业所带来的风险,必须对金融混业经营的主体(金融控股公司及其从事金融业务的子公司)进行法律规制,主要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主体资格、主体组织、主体行为和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金融混业经营及金融监管模式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混业经营已成为市场的发展趋势,但我国的相关法律规范和金融监管却没有跟上混业经营的步伐,导致市场出现了一系列的违规事件和监管空白,市场呼唤对混业经营的法律上的肯定,同样更要求对混业经营监管的完善。本文简要回顾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从混业到分业再到混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金融监管面临的现实挑战,着重论述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5.
金融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趋势,我国金融业2006年将全面放开,面临跨国金融公司的挑战。分析、借鉴西方典型的混业经营模式和混业金融监管体制,已成为当前我国金融法律界热点话题。本人认为采用金融控股公司及其伞型模式监管体制符合我国的国情,并提出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融控股公司的立法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 ,金融混业经营将成为现实 ,这对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立法提出了挑战。针对我国金融业的现状 ,本文认为应单独制定一部金融控股公司法以规范金融混业。该法的立法目的要侧重于追求安全与效率 ,保障金融控股公司的稳健经营 ;该法的立法体系应包括金融控股公司的界定 ,金融控股公司的市场准入与退出规则 ,监管主体及措施和法律责任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分业经营,混业经营对于金融监管及其法律制度要求更严格。加强金融监管立法是混业经营体制下的必要之举。混业经营体制与分业经营体制下的金融监管立法在立法理念及立法模式上均有差异。在金融危机与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并存的背景下,混业经营体制下的金融监管立法需要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欣闻天津将尝试率先放开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以滨海新区为金融试验田,将持有北方信托、渤海银行、渤海证券、天津市商业银行等多家金融公司股权的泰达控股打造成为成为天津市第一只金融航母。而深圳也早在2006年的《深圳市金融业创新报告》提出探索混业经营模式,建立多层资本市场的设想。由此,本文试以金融控股公司为契,探讨其监管构架与完善,并试图以此见证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委托贷款是金融信托投资机构和获准经营信托业务的其他金融机构的一项金融业务。自1979年我国第一家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及1980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积极开办信托业务的通知)发布以来,信托业务在全国大中城市相继恢复开展。为规范信托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发布了《金融信托投资机构管理暂行规定)、(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投资机构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金融信托投资公司委托贷款业务规定)及《贷款通则》等规章,同时中国农业银行发布了(信托贷款试行办法),中国工商银行颁布了(委托贷款办法)。但至今除了金…  相似文献   

10.
郭德香 《河北法学》2003,21(5):133-137
为适应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潮流,尽快实现由分业经营体制向混业经营体制的转变,是我国金融业 未来发展的理性选择。为此,我国需要在现有进行条件的基础上,转变观念,放松管制,加强立 法,鼓励金融各业进行金融创新,开展多元化、综合化的经营,为实现真正的混业经营准备充分的 条件。当然,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我国应采取渐进式的改革方式,最终过渡到混业经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通过对混业经营模式的分析,针对如何才能有效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试图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混业经营道路,并以此为基础,建构配套的法律体系。为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金融业自由化、一体化的发展,各国纷纷选择混业经营模式。加入WTO后,我国也应顺应形势变化,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基本国情,进行混业经营的尝试,并变革和制定相应的金融法律。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大型金融机构逐步实现了向金融控股公司组织形式的转变。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出于防范金融风险的考虑,逐步建立起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组织体系及法规体系。在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大趋势下,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面临来自国外和自身发展的巨大压力,于是出现了许多类似国外金融控股公司的准金融控股公司。在分业经营的制度框架下,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向金融混业经营过渡的最佳选择.而我国目前对此类公司的法律规制明显滞后。应当从法律上界定金融控股公司,对全融监管权力进行合理的法律配置,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银行业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下,我国目前采取分业经营体制的银行业向混业经营体制转变已是大势所趋。鉴于目前我国金融领域存在着金融机构产权不明、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各监管主体之间缺乏合理有效的协调机制及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应通过改革金融机构的产权结构、健全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加强各监管主体之间的协调及建立金融机构强制信息披露制度等措施来确保银行业混业经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法律框架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宣文俊 《法学》2005,(1):79-88
西方国家近百年的金融沿革史,实际上就是一个由混业经营转向分业经营,然后又回归到混业经营的这样一个分合过程。其中,可以将美国1933年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看作是进入典型的分业经营时期的标志,又可将美国于1999年11月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作为其回归混业经营的里程碑,期间长达66年。目前,世界上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纷纷采用了混业经营的模式。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面临着全面对外开放、竞争日趋加剧的局面,如何选择我国金融业经营的模式?如何采用混业经营?其法律框架又如何?这些问题正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拟在分析这两种模式各自利弊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业可能推进的混业经营模式,在法律框架上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日本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对我国金融法制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日本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背景的介绍、展现了日本金融改革由渐进到“金融大爆炸”的演变,并进一步探讨了由此所带来的日本金融监管体制从分业经营的大藏省向混业经营的金融厅监管模式的转变以及日本这一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封我国金融法制建设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理论对于研究银行保险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们不但给出了银行保险存在的条件,更为其发展提供了理论研究依据和基础。伴随着金融制度从分业走向混业而出现的银行保险只有在收益大于成本的条件下,才能同时经营,进而实现混业经营状况下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分散风险和协同效应等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中美银行经营体制的法律趋同及我国银行业未来立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美国颁布《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打破分业制走向金融混业制以后,各国关于"分业"与"混业"的争论更是愈加激烈。在我国加入WTO后,要求突破分业限制、实现混业经营的呼声日趋高涨。那么,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向何去?比较中美分业制法律制度的发展过程,对准确把握我国银行立法的未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以此为研究基点,从经济学、法律学角度全面分析中国银行业未来的分业制立法还是混业制立法,并就未来法律模式选择、具体内容以及何时实现这种模式等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金融法若干基本原则探析汪鑫从八十年代初开始,金融自由化浪潮席卷西方,其实质是各国按照新的理念重构其金融法律制度体系。一时间,金融监管应着眼“效率、竞争”还是“稳健、保护”,金融机构应分业还是混业经营,对金融业竞争应否采取特殊的限制政策等一系列重大原则...  相似文献   

20.
从“分业”到“混业”:日本金融业的法律转变及其借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阐述了日本从追随美国建立金融分业制度到先于美国走上混业经营的过程 ,深入分析了这一转变的内在原因 ,着力探讨了从“分业”到“混业”转变过程中法律运作的特点 ,并指出了这些特点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