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传统的马业大区,养马历史悠久,马文化底蕴深厚,群众基础广泛,基本形成了集育马、养马、赛马、赏马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内蒙古马匹拥有量占全国之首,达到93.5万匹,占到全国马匹总量近15.6%。借助这一优势,内蒙古大力传承发展马文化,定期举办马文化节庆运动,积极承办中  相似文献   

2.
孔子游历六国时,有一次他的马逃脱吃了野人种的庄稼,野人大怒,把马扣留了。孔子派他的贤弟子子贡去和野人谈判,子贡学识渊博,滔滔不绝地对野人说了一大通大道理,所有的道理都讲完了,野人还是不肯把马还给他。孔子于是把马圉(养马人)派去,马圉对野人说:“您不耕种在东海,我们游历的地方也不在西海,我的马哪能不冒犯您的庄稼呢?”(原文:子不耕于东海,予不游于西海也,吾马安得不犯子之稼?)野人一听,很高兴地把马还给了马圉。笔者不准备就子贡与马圉孰优孰劣的问题进行讨论,养马人与子贡相比固然不可同日而语。我想讨论的是孔子的用人策略。俗话…  相似文献   

3.
《奋斗》2017,(5)
<正>马恒昌小组精神是以马恒昌为代表的马恒昌小组,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发扬主人翁责任感,一马当先,大公无私,忘我劳动,表现出来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的革命英雄集体主义精神。一、马恒昌小组精神的来源马恒昌小组精神产生的客观条件。马恒昌小组精神,既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又是时代变革的产物,它的产生,既有新时代的客观呼唤因素,又有马恒昌本人的人格魅力影响。1948年,东北解  相似文献   

4.
马兵 《奋斗》2018,(18)
正作为一名70后,我是沐浴在改革开放的阳光下成长起来的,从小就听爷爷讲述马恒昌小组的故事,对马恒昌小组有着太深的感情。一代代的马恒昌人执着奉献,勇于创新,时时走在时间的前面,让马恒昌小组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高高飘扬不倒的旗帜。如今,我成为新一代马恒昌小组组长,更是要接好棒,将马恒昌小组精神发扬光大!严厉而令我骄傲的爷爷  相似文献   

5.
马年说马     
马年自然要提到马。人类与马的关系,恐怕可以上溯到几千年,人与马演绎的故事不胜枚举,有的甚至可歌可泣。即使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依然离不开马。细细想来,这个中的缘由,在马而不在人。实在是马的诸多优秀品质令人折服。马的秉性首推忠诚。马的忠诚是与生俱来的,它一旦成了人的朋友,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马对人的忠诚非同于犬。马的忠诚是质朴的,它的强大使它不必向人献媚,相反的是人往往有求于它。相对于犬与人的关系,马与人的关系要纯洁得多,马没有任何的非份之想,它只是尽自己的责任而已。也正因为如此,马在为人类效…  相似文献   

6.
<正>"蛛丝马迹"是个使用率很高的成语,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很多人望文生义,认为"蛛丝马迹"中的"马迹"是指马的蹄印,"马"是骑马的马。其实,"蛛丝马迹"中的"马"与哺乳动物"马"没有任何关联,而是指一种活动于灶台上的小昆虫。这种小昆虫,学名"突灶螽",俗名"灶马",属直翅目蟋螽科。灶马在我国南北方均有  相似文献   

7.
玉树马是分布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的一种小型藏马马种,它与盛产在青海大通河流域、祁连山下的大通马,以及黄河河曲地区的河曲马,并称青海三大名马。玉树马善走山路、沼泽,适应在高原生态环境中生存。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6,(2)
由于近年来中印高层会晤频繁,自2013年6月印共(马)总书记卡拉特率领代表团访华以来,印共(马)又从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回顾印共(马)在西孟加拉邦34年的执政经历尤其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成功的建立起有效的统治模式。由于国际国内严峻复杂环境的冲击,以及自身政权与邦派斗争的激化,现实客观环境促使了命运多舛的印共(马)在西孟加拉邦执政地位的丧失。本文通过讲解印共(马)概括、西孟加拉邦的基本概况、印共(马)在西孟加拉邦的执政成就以及印共(马)在西孟加拉邦地位丧失的原因四个方面来解析印共(马)在西孟加拉邦的执政历程。  相似文献   

9.
正蒙古马在草原物质、社会、精神生活中的融入最终建构了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草原马民俗体系。物质生产民俗下设生产民俗、消费民俗两个类型。马生产民俗是指在牧马实践中予以实施的一系列放养、照料、管理马匹的习俗惯制,其中包括放马、驯马、套马、煽马、疗马、马具民俗六个子类型。马消费民俗是指在役用马匹和加工、使用马乳肉皮毛等马  相似文献   

10.
到什么年头说什么话。又逢马年,自然避不开马的话题。说马,也不是说养马、骑马,而是要讲马与人的关系,特别是精神关系,从马中感悟到什么。  相似文献   

11.
正发展马产业不仅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更是提升首府文化软实力、文化竞争力和文化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发展马文化是打造城市品牌形象、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的需要,是打造内蒙古民族文化强区品牌的需要,是培育首府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首府发展以马文化为依托、以现代赛马业为带动的综合型马产业,不断完善马产业链,对树立新的品牌形象、打造民族  相似文献   

12.
你知道孙悟空为什么被玉帝封官为“弼马瘟”吗?原来.2000多年前,我国一些养马人在马厩中养猴,以避马瘟。猴子天性好动。可以使马得到一定的训练,从易惊易怒的状态中解脱出来。马是可以站着消化和睡觉的。  相似文献   

13.
正马本斋(1902~1944),直隶献县东辛庄(今河北省沧州市献县本斋回族自治乡本斋东村)人。卢沟桥事变后,马本斋组织本村青壮年举起回民抗日义勇队的大旗,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1938年4月,马本斋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  相似文献   

14.
正马、人和草原是蒙古高原最动人的音符。草原文明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一直是人不离马、马不离人。在北方草原,人和马肝胆相照、平等相待,共同走过了漫长的激情岁月。在血与肉、生与死的命运洗礼中,马以超越其天然兽性的灵性和悟性,成为草原人民最崇信的生命伙伴和最神圣的赞美对象。在草原文明创造者们的认知世界中,马不仅是五畜之首,更是生活相伴的挚友  相似文献   

15.
《北方经济报2003年9月8日一头条《内蒙古医药企遭遇生与死的考验》文,就对《药品生产量管理规范》的认识以及涉及到对药品格、质量水平和安全方面的影响;对企业产条件、员工素质及术设备等方面的改善对企业增加生产能力规模,降低产品单个本等方面的促进等面,进行了深层次的理有据的论述。从而该文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指导意义。而该报同日第三版通过《拯救蒙古马启动马产业》、《马产业需要马文化支撑》、《发展马产业从两点入手》、《马浑身都是宝联强要做开发马产业的“老大”》等10篇文章,以整个版面就“马产业”、“马经济”的巨大经济价…  相似文献   

16.
正马本斋,1901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献县东辛庄一个贫苦的回民家庭。幼年仅读了几年私塾就因家庭贫困辍学。1921年,马本斋投身奉军,因作战勇敢,很快升为团长。九一八事变后,马本斋强烈要求去前线抗日,回答他的却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马本斋义愤填膺,毅然返乡,到人民中寻求救国道路。  相似文献   

17.
马恒昌小组是新中国工业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马恒昌和他的小组凭着朴素的阶级感情,创立了马恒昌小组的民主管理模式,焕发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责任意识,给工矿企业基层班组的民主管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马司令拜寿     
战争年代,人民群众救了马司令/马司令解放后当了官,永远记得这位农村妇女。  相似文献   

19.
正"一马三司令,得了抗日病;专打日本鬼,保护老百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鲁北、鲁中一带广泛传唱的一首民谣。被尊称为"一马三司令"的,是马耀南、马晓云、马天民三兄弟。马耀南从爱国书生成长为八路军的优秀指挥员,并影响和带动二弟马晓云、三弟马天民共同走上了革命道路。兄弟三人均在抗战期间为国捐躯,成为后世景仰的民族英雄。2017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将马氏三兄弟的故事拍摄成30集抗战大剧《一马三司令》,今年即将搬上  相似文献   

20.
<正>有一个人,骑着一匹马在路上跑。因为马跑得飞快,不断有路人为它鼓掌叫好。马很得意,骑马人也很得意。于是快马加鞭,继续在驿道上狂奔。马跑得越快,叫好的人就越多。跑了几百里之后,这匹马突然一个跟头栽倒,呼呼地喘了一会儿气,死了。骑马的人摔下来,急得想哭。好好儿的马,怎么会死呢?这时一个老者走过来说:“杀君马者,道旁儿也。”意思是说,杀你马的人,就是那些在路旁给你鼓掌叫好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