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学生家庭教师维权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是家教市场的主力军。大学生家庭教师身份的特殊性、“从业”的非正规性、维权成本高及维权意识淡薄等,使大学生家庭教师维权陷入困境。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探索由大学生、政府、实施法律援助的组织和个人、高校、社会媒体共同参与的大学生校外兼职维权机制,是帮助大学生家庭教师走出维权困境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对大学生劳动维权教育的研究或论述很少,我国高校也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劳动维权教育模式。大学生主要是通过高校的公共必修课的课程了解劳动保障法规。但是,高校的公共必修课的课程课程中"法律基础"部分涉及到劳动法的内容极少,缺乏针对性,无法达到劳动维权教育的目的。因此,帮助大学新生了解亟需掌握的劳动法律知识,培养我国当前大学生劳动维权教育模式,劳动维权意识是有效开展大学生劳动维权教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孙亮 《工会论坛》2014,(4):29-30
大学生校外兼职有很大益处,一方面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可以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为以后就业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补贴日常生活消费,减轻父母负担。但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校外兼职存在缺点是不足为奇的。现实中存在许多学生兼职被坑被骗的案例,大学生的权益得不到很好的维护。为了维护大学生打工的合法权益,要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改善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能,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维权意识,加强高校对大学生打工维权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4.
当前,女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存在一些问题,其根源是女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法制不健全。要加强对女大学生就业权益的法治保障:一是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的法规;二是建立专门的禁止就业歧视机构;三是强化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执行;四是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女大学生维权意识和能力;五是高校要大力向用人单位宣传推荐女大学毕业生。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近年来,国家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相继制定出台了大量法律法规及政策。然而,在社会实际中,由于用人单位守法意识淡薄,大学生维权意识缺失,导致损害大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频频发生。对于大学生就业权益的保护,应以构建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为基础,积极有效地发挥政府监督职能,同时,大学生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就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6.
维护经济欠发达地区民警的执法权益意义重大.要做到维护民警的执法权益,应从抓意识维权、机制维权、素质维权、法律维权的思路人手.做到"三个确保":确保意识维权先到位,确保素质维权做基础、确保机制维权当保障.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等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由于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重的影响,基本上倾向于如何扩宽就业渠道、提高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法律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大学生守法、守约、维权、证据意识缺失,产生了严重的后果。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高校应该从树立正确观念、构建课程体系、建立教师队伍、利用第二课堂等方面加强就业法律教育,防范毕业生就业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8.
高校工会维权职能的实现,将在和谐校园构建中发挥十分关键的作用。高校工会对教职工权益的代表和维护,解决和消除影响教职工权益的不和谐因素,从而促进校园主体利益关系的协调公平。强化高校工会维权职能,在维权意识上,高校工会需要从社会团体的角度来认识自身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增强独立意识,自觉地担负维护职工权益的法定责任;在维权方式上,高校工会需要畅通法律维权渠道,强化依法维护教职工权利的工作方式;在维权重点上,加强高校工会对教育领域发生的人事关系纠纷的协调和解决能力,健全完善对教职工劳动权利的维护机制。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兼职的权利保护及其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权利遭受损害的现象较为普遍,但是从目前法律规定和研究状况来看,对大学生兼职过程中的权利保护规定较为零散地分布在各部门法或者行政法规之中,且较为原则。笔者针对大学生兼职过程中的权利救济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相关法律规定的缺失和理论研究的不足,指导大学生在实践中用法律维权,并对司法中关于权利救济的诉讼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高校应积极采取开设女性学课程、进行女性职业心理辅导、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和培训、加快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女大学生进行维权普法教育等措施,帮助女大学生顺利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成长,而且对法治中国的建设进程产生影响。但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不仅法律常识比较欠缺,获取法律知识的能动性较差、途径偏窄,而且法律意识薄弱,维权意识不足。主要原因既有高校法治教育不完善,消极法律文化的沿袭与法治建设的滞后等,也有学生自身对学习法律知识的作用认识不够,家庭教育的功利化等。因此,增强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自身多方责任必须共担,多管齐下,方可奏效。  相似文献   

12.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然而现实是工会的维权相当乏力。导致工会维权乏力的主要原因,一是从维权的主体-工会自身来看,我国工会缺乏维权经历和维权的独立性基础,工会干部自身素质也不适应维权要求。二是从工会维权的对象-职工角度来看,职工维权意识不强,维权意念分化,对工会缺乏信任和信心。三是从工会维权的工具-法律角度来看,职工维权的成本太高,工会权利和职责不对衬,企业工会独立法人地位难以保障。四是从工会维权的环境-体制机制角度来看,工会维权与社会大局存在冲突,工会宏观维权的渠道不畅,行业工会组织相对薄弱、地方工会和企业工会各行其责的维权模式也存在一定障碍。当前解决工会维权乏力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强化工会的维权职能,提升工会的维权能力和水平。具体举措有:一是提升工会维权的社会认可度;二是解决工会干部维权的后顾之忧;三是推行“上代下”的工会维权模式;四是构建工会维权的社会联动格局;五是创造硬条件在身份上增强工会的独立性。六是在法律上要努力争取工会维权的刚性武器。  相似文献   

13.
在校大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勤工俭学已成为当前一种社会现象.通过调研,我们初步了解在校大学生打工现状及权益受损的表现,深入分析权益受损的原因,提出维护在校大学生打工合法权益的几点建议,即熟悉有关法律法规.提高防范能力;运用法律武器,自觉捍卫自身权益;掌握正确的维权方式,提高维权的成功率;尽快完善有关配套法规,确保大学生维权有法可依;立足长远,建立以学校为主、多方参与的维权长效机制.这些有利于校园稳定,有利于公正、公平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张靖 《工会论坛》2015,(3):9-11
进入21世纪,法治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公民依靠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身权利意识不断提高。为了维护高校教职工的合法权益,高校工会要坚持法治为本、主动维权,努力构建教职工利益表达机制、参与机制和维权监督机制,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消除行政化趋势、增强维权意识、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工会工作考核机制等手段和措施,来改变工会维权机制不完善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广泛存在,并对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消极影响。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根源在于用人单位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益的需求与女大学生满足这种需求的能力相对较弱之间的矛盾,也与传统性别文化观念的影响以及法律保障不力等息息相关。国家应采用经济调节手段消除二者之间的矛盾,同时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强化男女平等意识,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也是接触网络最为频繁的群体。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网络法治意识,不仅是大学生应对网络社会风险、维护其切身利益的需要,也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育人工程的要求,更是国家加强网络社会治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重要课题。网络法治意识涵盖网络社会中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和契约精神。当前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现状堪忧:网络法律知识储备有限,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判断各种网络现象能力欠缺;网络法治思维水平不高,无视规则,突破底线,误解权利,忽视义务;依法参与网络社会活动的能力不容乐观,依法维权能力有待加强。对此,高校应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大力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一是重视高校网络法治教育常态化:创新教育手段,夯实学生网络法律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网络法治实践能力;营造校园网络法治文化氛围,有效培育高校学生网络法治思维。二是创新网络普法的方式方法:与时俱进,利用大数据"精准普法";相时而动,搭建平台"网络普法";多措并举,提升"有效普法"效能。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学生以非全日制就业的形式兼职劳动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引发的劳资纠纷,大学生维权难的案例也层出不穷.如何在保障大学生受教育权的同时,保护好他们的劳动者权益,构建我国大学生非全日制就业的法律保障机制是当前值得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隐私权主要包括个人生活资料、个人社会活动、个人私密空间、个人隐私利用四方面内容。应从完善未成年人隐私权立法,加强学校及管理者法律教育,转变家长老师教育管理方式,提高未成年人自我维权意识等方面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90后”女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意识教育是"90后"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关键。当前"90后"女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要求高校要改变传统观念对女大学生创业的消极影响,培养女大学生对自我的正确认知,构建女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及创业教育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学生的法治人格主要表现为:“个体优位”观念强,“尊敬他人”待提高;权利观念总体淡薄,维权能力不容乐观;自担责任意识差,机智应对社会责任;政治参与热情不足,缺乏法治追求;知行脱节,未形成良好的法律习惯。封建特权文化的残存,法制建设中的问题,法学教育的价值缺失制约着大学生法治人格的培养。只有完善民主法律制度,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塑造遵法榜样,改进学校法治教育,才能有效培养大学生法治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