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现代政党构建是后发国家政党建设的目标。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时代党建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总目标拉开了新时代现代政党建设的序幕。中国共产党现代政党构建的关键是形成有序制度环境,增强政党治理的规范性、有效性,打造良好政治生态、保持政党的先进性。现代政党构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将会面临来自特定的政治文化环境、现行的政党制度和传统党建理论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协商是民主的应然表现,民主是协商的实然内涵,协商民主是推进良法善治、践行法治国家、实现法治中国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协商立法必须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主线,坚守建设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新局面的目标导向,更好地借助人民政协平台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的基本遵循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理论创新、制度完善和实践发展,参政党日益成为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突出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性质定位,增强了参政党的政党意识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感和主动性;参政党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积极履行职能,彰显了参政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功能价值;参政党以执政党为师加强自身建设,政党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因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参政党的政党功能和政党能力还存在着明显的短板和弱项,尚需作出适应性调整和创新性建构。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规律要求,也是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等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式现代化包括人口、富裕、自然和谐、文明、发展道路等五个方面内容以及特征,蕴含丰富的政治价值理念。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践行的政党领导逻辑,更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础。从政党领导逻辑探析,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政治政党领导逻辑在理论维度有所区别。在历史实践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发展过程循序渐进,从历史经验汲取政治逻辑构建“营养”。从全过程人民民主逻辑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政治现代化建设的总概括,也是新时代中国政治制度和参与实践的标准。因此在遵循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逻辑本质要求上,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现代化提供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理论的发展既具有一般政治理论发展的共性,又具有中国特色,他既是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又是党的领袖政治思想的升华。它在马列主义政党理论指导下与时俱进,在中国政治现代化张力中有序开放,在中国经济现代化变迁中丰富完善,但也不断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6.
政党制度与民主政治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大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后不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指出:“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制度在—个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7.
从1949年成立以来,人民政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显示出了强大的政治优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特点。它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并随着新中国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时代,加强人民政协制度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政协制度的重大理论课题和和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取得了国家形式的政治共同体,承载着民族复兴的重任。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需要,是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学理支撑,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石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中国政党关系的制度性规范。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关于"党和非党的关系"的思想是中国政党制度、政党关系的理论源泉。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不断推进,中共中央提出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为民主党派发挥民主监督作用营造了良好的宏观政治环境,为完善和发展我国政党关系提供了时代契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文化,其根源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它是规范政治成员政治行为的重要指针,是构建和谐党际关系的重要桥梁,也是推进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渠道。因此,我们在完善和发展我国多党合作制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中国政党文化的底蕴和特色,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完善和发展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实践提供可借鉴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1.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强调围绕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党的建设,制定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纲领、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新中国建立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经历曲折发展过程。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理论指南,确保党的政治建设顺利推进和切实加强。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党的政治建设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和人民立足于中国的社会土壤艰辛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党在实践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中完整系统的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新时代,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定要深入把握习近平民主政治建设思想的精髓要义,锚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相似文献   

13.
新型政党制度视野下加强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政治创造,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新型政党制度,关键靠人、靠队伍。针对这一问题,民主党派应立足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抓住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关键环节,主动适应新时代要求,突出政治建设、思想引领、能力建设和制度保障,参照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队伍建设要求,努力建设高素质参政党,为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4.
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是推进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根本原则。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政治信仰的高度统一性,组织体系的高度严密性,实践活动的高度一致性,纪律约束的高度自觉性,维护核心的高度坚定性,强化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落实,为新时代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疆篇章提供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政党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成果。坚持和发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必须把握新时代机遇,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参政党政治生态建设、促进党际关系和谐和完善政党制度运行机制等基本路径,达到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促进参政党作用发挥、推进政党协同发展等目标,从而推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有效提升,彰显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浴火重生,在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锻造重塑,在理论创新、制度建设和实践拓展中焕发蓬勃生机,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成为推进人类政治文明的中国路径和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设"伟大工程"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必须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深入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取向,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必须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目的是要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成为世界上最强的政党。必须以协调推进"四个伟大"为使命,将全面从严治党进行到底,勇于实现伟大梦想的责任担当,以进行伟大斗争为必由路径,在推进伟大事业中取得优异的执政业绩。  相似文献   

18.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是党领导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对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理论联系实际是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创新发展的根本方法,密切联系群众是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创新发展的力量源泉,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创新发展的方向保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继续坚持并大力弘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保障党的政治建设创新发展,永葆党的政治先进性和政治纯洁性。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整合是政治整合的前提和基础,在现代化分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条件下,制度文明建设成为推进意识形态整合的根本路径。理念文明建设内含意识形态整合的持续完成;规则文明建设保障意识形态整合的规范有序;机构文明建设推动意识形态整合的落实;设备文明建设拓展意识形态整合的深度与广度。从某种意义上,它们已经成为推进新时代意识形态整合的基本规律。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已经并正在遵循这样的规律不断推进意识形态整合,展现了高度的理论自觉,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