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仁"的基本内容是"爱人",而行"仁"的方法是"推己及人"。孔子认为"推己及人"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好方法,它建立在人人都有一颗为他人之心的基础上,这颗为他人之心就是爱人之心。爱人之心根源于孝悌之心,但又需要超越孝悌之心,只有发扬光大这颗孝悌之心才能真正的爱人。以一颗爱人之心,行推己及人之道,这就是孔子"仁"的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仁”的基本含义是“仁者爱人”。“孝悌”和“爱众”是它的第一要义。恭、宽、信、敏、慧是“仁”的五种表现形式,忠恕之道则是实行“仁”的理想方法。孔子“仁”的思想可以为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孔子思想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孔子的身世阅历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就其思想内容来看,孔子思想起源于对周礼的继承与探究,《诗经》为孔子提供了研究周礼治下社会风俗的重要条件。孔子的核心思想"仁"的形成以及修身治国之道也从《诗经》之中汲取了基本精神、基本道德、道德框架模型等基础性因素。所以,《诗经》对孔子思想的形成发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传统儒家仁爱思想与企业安全伦理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安全伦理的缺失,损害了企业的道德人格形象,威胁着人的生命健康权利、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整个市场秩序以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传统文化的仁爱伦理精神,主张“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忠恕之道”、“克己复礼”、“杀身成仁”等道德思想,可为企业安全伦理建设提供新的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5.
一、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危机”问题不容忽视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当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大学生是公民道德建设教育的重点对象,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是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背景,阐释了公民道德建设的诸多新义: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社会转型背景阐释了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新形势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创新性现代转化开掘其世界意义的文化使命;在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方面,阐明了个人品德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第四个着力点的必要性及个人品德建设中的实践问题;在实践举措方面,提出了全学科、全过程、全阵地的道德教育理念;阐明了社会新媒介化态势下公民道德建设的新任务;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与道德领域热点问题的引导。在公共政策的设计、制定和实施执行方面,明确了公共政策的道德要求,提出了加强对公共政策道德风险与道德效果评估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7.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简称“五爱”)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为什么说“五爱”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呢?我谈几点学习体会。首先,“五爱”是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人伦关系全面的科学概括。道德是以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五爱”对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人伦关系的总体及其各个方面,作了全面正确的概括。就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来说,就正确地反映了人民和祖国、人民和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8.
孔子人性论思想是其仁学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孔子在人性论方面所进行的思考和研究,是以构建儒家思想学说体系为目的的,他提出的有关道德之性或义理之性的观点为儒家进行道德说教提供了理论基础,而有关心智之性或气质之性以及人性经过后天努力可以改变等观点也为儒家实施礼乐教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我国公民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历史方位的实践理性升华。新时代意味着新阶段、新要求、新使命,呼唤足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公民,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与时俱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内在涵摄了扬弃“物役性”、推进公民主体性独立人格成长与社会共同体属性之有机统一的价值主线,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的时代内涵。由主体性实践理性的自身特质所决定,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表现为知行合一、伦理与治理相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浅谈老子与孔子的道德概念及其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道作为世界的本原是指世界在终极意义上的本质和规律。道在自我运动的过程中,整体性地分化为天地万物中的特殊本质和规律。在世界和天地万物中的道,作为它们的内在素质便是德,从而成为道德,即得道之德。在孔子的《论语》中,其最高范畴既不是“仁”,也不是“礼",而是“道”。孔子所说的“仁”是指人所应当具有的合乎道德要求的博大的爱人之心,他所说的“礼”是指以周礼为最高典范的合乎道德的社会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从这方面看,孔子继承和发挥了老子的“人之道”的道德概念。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一部分中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这一论述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明确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并明确提出了实现这一任务所遵循的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这种创新的表述在党的代表大会上还是第一次,它为新时期道德建设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对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孟子宣扬自己的正义观,以图重塑人们的正义感,以救天下之危乱。他拒邪说、辟杨墨、正人心,在继承孔子仁学思想的基础之上,仁义并举,凸现"义"范畴的内在的道德价值以及外在的政治价值,同时提出相应的正义原则。孟子的正义思想是我们今天可以借鉴的宝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3.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深刻剖析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找到了促使资本主义发展的伦理道德动力。通过辩证分析马克斯·韦伯的研究成果,提出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就在于正确处理"三对关系",即自律与他律的关系、物"得"与道"德"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全方位、有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以来,强化规则意识成为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从伦理学意义上讲,敬畏规则是道德敬畏的具体情感指向,是个体形成规则意识的伦理基础。新时代倡导敬畏规则具有深刻的伦理价值,道德层面上的敬畏规则是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礼"的继承与发展,是维护社会正义的基础性条件,也是法产生以及存在的基本伦理遵循。敬畏规则反映在现实实践中,一方面是由于现实的道德实践引发的社会道德需要,另一方面是实现个体道德发展和个体道德价值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论坛》2021,(3):I0004-I0004,F0003
近年来,云南省双柏县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五大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新风培育等工作,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提升人民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为双柏县"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奋力谱写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画卷。  相似文献   

16.
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制度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道德建设方式由道德教化与制度安排构成,就总体地位与作用看,后者重于前者,这是因为制度建设为公民个体道德建设提供行为规范及价值评判标准等诸方面的基础性支持。一旦社会制度出现不合理、不正义、不道德,则公民道德建设就会出现价值取向上的混乱,个体行为就会无所适从。因此,实现公民道德建设的前提必然是社会制度合伦理性的正义安排,一个理想的道德社会不容许用不正义的伦理制度体系去要求公民个体提升其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17.
孔子思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学,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思想,如“为官以正”的思想、“为官尚义”的思想、“节欲戒贪”的思想等,构成了我国古代社会政治伦理和道德操守的核心,影响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名垂青史的清廉官吏。在推进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孔子的廉政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不仅要使人们对规范本身是什么清楚明了,而且,也必须关注他们需要什么样的道德。这是因为行为的认知问题(“知道做什么”的问题)和行为的发生问题(“需要什么”的问题)是探索实践规范性问题的基本前提。进而言之,对道德内涵品性的科学解读不仅有助于理解和把握公民道德的精神实质,更关系到公民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综观古今中外人类伦理思想史,对道德品性的确认不外乎有两种倾向,一是指向主体(个体)维度,将道德主要理解为一种个体的道德责任或者说一种责任,即美德或个体美德。这是一种强调以个人内在德性的完满为基本道…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已蕴含着实践公民道德的资源,可以为今日的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借鉴。儒家经典对社会群体伦理的关注,孟子对情感与道德心性之间联系的腔调,以及对家庭伦理和社会公德的和谐统一的设计,都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公民道德建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认为在新旧体制转型时期公民道德建设应与法律相结合,以道德立法的形式促进公民道德,使道德规范由法律的他律形成道德的自律,最终达到道德理想的实现,提高全民族的社会公德水平。文章结合古今中外的情况,论述了道德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是道德立法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操作时还要考虑观念上、制度上以及立法技术上等多方面因素,建立起既出自人类价值思想,又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