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实社会,由于信息不对称及垄断的大量存在,传统的意思自治原则已经难以有效地解决当代经济领域中的矛盾,市场在意思自治原则的指导下逐渐失灵。因而,在合同法领域,应从意思自治原则过渡到公平交易、信息对称原则,在法律条文中贯彻平衡信息、鼓励消费,减少成本思想,规定公用事业单位强制缔约义务,并通过法官的积极干预,有效实现公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2.
意思自治源于私法上的契约自由理论,最初引入冲突法领域时仅限于涉外合同的法律选择。随着私法自治观念的深入,一些国家逐步将意思自治扩张适用于包括涉外合同在内的债权、物权、婚姻家庭、继承、知识产权等领域。我国2011年生效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也显现出了意思自治扩展适用的这一特点,但立法上的过于概括并不利于意思自治原则的正确适用。2012年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完善了意思自治原则的具体适用问题,由此,意思自治在我国冲突法领域的法律适用体系基本形成,并将对冲突正义向实质正义的实现发挥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意思表示作为私法的核心概念自18世纪《普鲁士普通邦法》正式确定这一法律术语的身份以来,经过学理的逐渐演绎其内部结构设计越来越精细,其不仅体现法学者的“一流智慧”,更担负着探求当事人真意,实现私法自治的光荣使命。意思表示是私法的效力根源,这是私法自治的题中应有之意,意思表示瑕疵势必影响法律对其的评价。本文旨在通过对意思表示要素的具体分析,探求影响法律评价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4.
民事纠纷联动调解机制的制度目的在于抑制纠纷解决的中间性成本,以及提高纠纷处理的效率。其制度理念是协调公平与效率、平衡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融合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与国家司法权的行使,建立“以法院为核心,依托社会”的综合纠纷处理机制应是国家整合各种纠纷处理资源的最佳结果。  相似文献   

5.
劳动合同作为劳动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兼具公法和私法的特征 ,并较多地体现了私法的内容。我国劳动合同制度与《合同法》有天然的渊源关系 ,都是以合同的相对意思自治为基础建立的。市场经济下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完善应注重劳动合同的私法性因素 ,在保持劳动合同特殊性的前提下考虑对《合同法》原理的适用。  相似文献   

6.
对涉外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我国学术界存在很大的争议,司法实践也存在不同的做法。主要有适用《合同法》第126条与适用劳动法两种观点。从劳动合同的本质来看,应该承认涉外劳动合同中存在法律冲突。为了更好地保护劳动者,要进行法律的相应完善,这可以从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进行限制,引入保护弱者利益原则和直接适用的法理论来着手。  相似文献   

7.
合同自由原则 ,即契约自由原则 ,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民法的四大原则之一。在契约自由原则的覆盖下 ,早在 16世纪就出现的意思自治原则便成为国际私法中合同准据法确定上的首要原则。我国在合同法颁布之前 ,有关涉外经济合同中意思自治的运用 ,吸收了国内外的最先进成果。 1999年 10月 1日颁布施行的合同法对意思自治原则做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经济自治团体的兴起是社会变迁、制度创新和组织变革的产物,它具有经济性、社会性、民间性、自治性和非营利性等特征.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社会等原因,我国的经济自治团体存在着行政化、私益化、营利化、专制化等异化现象.经济自治团体是经济法最具特色的法律主体,社会调节机制作为经济法的特有的调整手段有利于实现实质公平的目标.应加快经济自治团体立法,以宪法和法律厘定社会自治权利与国家公权力的关系,防止经济自治团体的异化与扩张.  相似文献   

9.
国际私法上当事人选择准据法的意思自治原则,通常认为是十六世纪法国杜摩林所首创,以后为多数国际私法学家所承认和发展完善,并为世界绝大多数国际私法法律、法规所采纳,成为法院确认准据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意思自治原则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资产阶级标榜的“契约自由”在选择准据法上的具体表现,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需要在法律上的反映,也是  相似文献   

10.
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扩大了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空间,进一步保护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最高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是法定特殊地域管辖,不排斥协议管辖。劳动合同可以协议地域管辖法院,属于约定特殊地域管辖。《解释》第8条没有体现对劳动者实质倾斜保护,而且跟不上形势发展。2013年生效的最高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四)》对此未做规定。立法或司法需在《解释(四)》(征求意见稿)第1条的基础上,坚持劳动诉讼可协议管辖法院的规定,增加劳动者住所地和其他与劳动合同有密切联系的地点作为有权管辖的法院,以完善劳动诉讼地域管辖制度。  相似文献   

11.
围绕公司的性质和公司法的规范方式,西方法学史上上演了一场关于公司契约理论的争论,其争议的焦点是意思与规则在公司法调整中的地位.意思自治能发挥主体的理性与智慧,实现效率,而规则能矫正意思瑕疵导致的不公,实现正义.公司的地位、公司法的性质以及意思与规则的各自优势,决定了公司法应采取以自治为主、强制为辅的规范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有的劳动立法对劳动合同法定必备条款的设计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将劳动基准强制立法内容规定为双方可以约定的内容;二是过分限制了双方可以自由约定的权利;三是相当部分条款的规定在立法上存在着重复与矛盾之处。这就要求立法者应当以尊重劳资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维护劳资伦理合作关系、在平衡和保护双方利益关系及当事人正当权利的基础上适当向劳动者倾斜、明确劳动基准强制性立法与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授权性立法内容之间的范围及其相互关系等为基本原则,重新设定劳动合同的法定必备条款。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意思表示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为切入点 ,来探讨意思表示在民法体系中的价值 ,试对意思表示作较为系统的分析 ,并且指出 ,意思表示是对民法的私法自治及公平理念的独特诠释。因此 ,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 ,对民事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要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的天津商会裁判以法制转型和社会转型为背景,体现出近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因而具有国家强制与社会自治、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交响互动的悖论特征.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中的商会裁判之所以未能发展出西方资本主义的法治秩序,根本原因在于近代中国的商事法律并未完全成为高度分化的社会自治系统.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的天津商会裁判以法制转型和社会转型为背景,体现出近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因而具有国家强制与社会自治、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交响互动的悖论特征。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中的商会裁判之所以未能发展出西方资本主义的法治秩序,根本原因在于近代中国的商事法律并未完全成为高度分化的社会自治系统。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制定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当事人意思自治条款扩大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范围,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选择方式、选择时间、选择范围以及未选择时的法律适用规定较为详尽,体现了对意思自治进行适当限制的原则,符合当今国际私法意思自治原则的发展趋势;但在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选择方式、侵权行为法律选择的时间限制、知识产权转让与许可的法律选择等具体规定上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7.
预约在我国合同实务中大量存在,但我国民法通则与合同法对于预约均未加以规定,理论上也缺乏深入地研究,以至于实践中极易产生纠纷。本文试图就预约的含义、成立要件、法律效力以及违反预约的法律责任进行一简要分析,以期明晰预约,从而使预约在当事人之间的适用达到公平的法律效果,最大限度地实现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刺破公司面纱"案件为例,阐述了仲裁第三人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即一方面其并不违背仲裁的意思自治原则,而是在对当事人意思自治限缩条件下对意思自治的真正实现,是仲裁的价值目标所向;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法律并不能在仲裁第三人之外提供有效的替代性措施。  相似文献   

19.
涉外劳动合同中存在着强制性规则的适用标准。针对我国境内企业和劳动者签订的涉外劳动合同,我国法律规定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上的直接适用法制度。境外企业签订的合同则可以根据冲突规范的指向,选择相应国家的法律。法院在认定境内企业和当事人在劳动合同下的意思自治条款时,不能将违反我国强制性规定作为合同无效的直接原因,应允许当事双方选择其他国家的法律,尽可能尊重当事人的法律选择。  相似文献   

20.
自公共行政学产生以来,公共行政关于公平与效率两种价值的争论主导了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路径,甚至导致了公共行政研究范式的转化。平衡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的重大课题。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试图在分析公平与效率轮回的基础上,提出超越公平与效率悖论的合命题即通过公共权力产权实现需求提出与需求满足的统一,进而通过公民自治实现和谐的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