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闽浙赣苏区曾使用过的货币,在今天虽然没有流通价值,但从探讨和研究苏区经济、金融、文化的需要来说,却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 一、闽浙赣苏区货币是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赣苏区共发行纸币100万元左右,但流传至今的已寥寥无几,而且都是苏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保存下来的。闽浙赣苏区沦陷后,国民党军和由地主武装组成的“清乡队”对苏区进行了无数次“清洗”、“清剿”,其中包括收缴、销毁苏区文件、票证、报刊等。面对敌人疯狂的浩劫,苏区人民冒着生命危险,将手中的文件、报刊、票证秘密隐藏起来。闽北苏区有一个名叫茶花的老人,方志敏曾在  相似文献   

2.
正在第二次土地革命时期,曾洪易曾经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1931年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曾洪易作为中央代表被派到赣东北苏区(1932年12月改称闽浙赣苏区),曾任红十军参谋长、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闽浙赣军区政治委员等重要职务,成为闽浙赣苏区最高领导人。在任职期间,曾洪易积极推行"左"倾冒险主义和扩大化的"肃反"路线,使苏区和红军遭到严重损失。曾洪易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忠实执行者,曾给闽浙赣苏  相似文献   

3.
方志敏烈士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闽浙赣苏区创始人及闽浙赣苏维埃第一任主席。方志敏、陈昭礼、黄道、徐履峻及其战友们前仆后继、共同创建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早期称赣东北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著名的苏维埃区域之一。在闽浙赣苏区的斗争中,方志敏领导苏区军民进行了创造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最早的省级党校──赣东北苏区党校李仰辉,方进平赣东北苏区党校,先后称之为“赣东北特委党校”、“赣东北忠发学校”、“赣东北省委党校”、“闽浙赣省委共产主义学校”,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方志敏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创建的一所党、政、军干部学校,也是当时农村...  相似文献   

5.
皖赣边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按照方志敏“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创建起来的一块以浮梁为中心区域的颇有影响的新苏区。它东起举源,西至湖口,南毗乐北,北连祁门,面积3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万,构成闽浙赣根据地重要组成部份;它是闽浙赣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直接产物,在长达10个月的时间里,成为该根据地西北部一道坚固的屏障。一、皖赣边苏区的创建1933年10月,国民党发动了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调谴近20万兵力重点进攻闽浙赣根据地。为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以方志敏为书记的闽浙赣省委制订了“保卫基本苏区…  相似文献   

6.
黄如松 《党史文苑》2009,(12):46-47
江西老表都知道,江西省弋阳县出了个方志敏。方志敏是赣东北苏区、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创始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曾称赞“赣东北的同志有很好的创造”。在极其艰苦和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创建苏区银行,发展金融事业,支援革命战争,便是“赣东北的同志”伟大创造之一。  相似文献   

7.
闽浙皖赣(又称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共产党人领导四省边区人民创建的,纵横约50个县.它曾荣获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苏维埃模范省”称号,毛泽东在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称赞“赣东北的同志也有很好的创造”.这块苏区,当年在税收工作方面也是有很好创造的,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成为苏维埃财政和红军给养的主要来源,为苏维埃政权建设和革命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方志敏式”的赣东北——闽浙赣——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并为1934年1、2月间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授予“苏维埃模范省”称号,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优秀共产党人,根据马列主义的建党学说,率先在苏区的策源地和中心区域——赣东北建立起坚强的共产党组织.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赣东北苏维埃政权,并逐步扩展到闽浙皖赣边区.党组织在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也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成为苏区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与此同时,党组织还积极慎重地发展到白区.苏区鼎盛时期,赣东北的共产党支部发展到972个,党员达17375人(未含闽北、浙西、皖南数)在“左”倾错误领导者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赣东北的共产党人,依然坚守共产主义信念,格守入党誓言,高举红旗,或随中央红军长征,或游击于闽浙皖赣山区,继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转战大  相似文献   

9.
正方志敏、陈昭礼、黄道、徐履峻及其战友先后拼搏创建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早创建的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苏维埃模范省"。在这里,方志敏领导苏区军民进行大量的创造性工作,如"首先创立股份制,发行红色股票""我军开展地雷战的发源地"等,被毛泽东誉为"方志敏式""有很好创造""是坚强的苏维埃阵地"。闽浙赣苏区的创建闽浙赣苏区的创建从1927年开始,党组织  相似文献   

10.
赣东北苏维埃政府自1930年10月16日创立“赣东北特区贫民银行”(闽浙赣苏区银行前身)至1934年9月。先后发行股票、债券近30万元。股票和债券的发行,正如当时苏维埃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的《财政与经济问题的决议案》所指出的:“在发展苏区生产,调节金融,帮助政府解决某时期的财政困难,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央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重要苏区,闽浙赣苏区是方志敏等人在闽浙赣边区创建的地方苏区,是全国六大根据地之一,也是中央苏区的东北屏障和右翼。在苏区中央局的指导下,方志敏带领闽浙赣省人民在经济上无私支援中央苏区,在军事上多次击退敌人"围剿",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为了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战略大转移,方志敏带领红十军团北上抗日,英勇战斗,牵制了国民党的很大兵力。闽浙赣苏区对中央苏区的壮大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著名的六大根据地之一。方志敏等根据地领导人从闽浙赣苏区群众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中央苏区的方针政策为指导,开展了以扫盲为主要方式、以政治宣传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教育建设,教育和团结了根据地的人民群众,有利于根据地巩固和发展。通过研究闽浙赣苏区的社会教育,不仅可以丰富苏区教育史的研究内容,亦对当代社会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有“朱彭黄”,赣东北苏区有“方邵黄”。其中的“二黄”(黄公略、黄道)贡献殊多,却英年捐躯。黄道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正如其名,黄道一生的思想和业绩,  相似文献   

14.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著名的六大根据地之一。方志敏等根据地领导人从闽浙赣苏区群众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中央苏区的方针政策为指导,开展了以扫盲为主要方式、以政治宣传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教育建设,教育和团结了根据地的人民群众,有利于根据地巩固和发展。通过研究闽浙赣苏区的社会教育,不仅可以丰富苏区教育史的研究内容,亦对当代社会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闽浙赣边区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区域。大革命时期,即开始有党组织活动。土地革命时期,边区各地革命斗争风起云涌,此起彼伏,先后建立了工农红军,创建了苏维埃政权,其中闽北、闽西北苏区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苏区主力红军长征后,闽浙赣边区军民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闽浙赣边区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国民党统治区内重要的战略基地之一,为中国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闽北是闽浙赣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闽浙赣边区很多重大  相似文献   

16.
乔信明是方志敏志同道合的战友,又是一位优秀的红军指战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同刘畴西等被中央分配到闽浙赣苏区,在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十军政委方志敏的领导下工作、战斗,和方志敏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与方志敏共同抓军政工作1933年10月间,乔信明背起简单的行李,随同中央军校的干部来到闽浙赣省苏维埃所在地葛源。在这里,乔信明见到了久闻其名、曾获得临时中央政府1931年11月授予红旗勋章的闽浙赣苏区创始人方志敏。随后,方志敏就找乔信明谈话,在询问了他的家庭情况、战斗历程后,给乔信明介绍了闽浙赣苏…  相似文献   

17.
闽浙赣苏区政权建设是从政权体系建设着手,辅之以法制、廉政建设以及特色的干部培养方式,形成了赣东北苏区独具特色的政权建设模式。方志敏率先提出"依靠农民,建立苏维埃",并且自下而上建立了完整的政权系统,将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紧密结合,使赣东北苏区成为全国模范苏区、"方志敏式根据地"。闽浙赣苏区的政权建设是成功的,对于巩固新生的闽浙赣政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孙克骥,1917年出生于福建崇安县(今武夷山市)。这位开国老将军的故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闽北革命的中心地区.闽浙赣苏区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苏区的一部分。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共闽赣省委、中共闽浙赣特委、中共福建省委、新四军三支队崇安留守处等4个省级机关驻地。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共闽北地委和闽北游击纵队活动的重点地带。  相似文献   

19.
《湘潮》2021,(10)
正湘鄂赣苏区是在秋收起义的基础上,经过平江起义,在红五军帮助下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湘鄂赣苏区与罗霄山脉南段的湘赣苏区相配合,南与赣南闽西苏区、北与鄂豫皖苏区、东与闽浙赣苏区(又称赣东北苏区)、西与湘鄂西苏区相呼应,成为影响全国的六大苏区之一。中共在湘鄂赣苏区执政的实践,丰富了地域特色的党史、军史和苏区史。湘鄂赣苏区以长达10年的艰苦斗争经历,对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军队建设以及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苏区或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实行局部执政的实验田。由方志敏、邵式平、黄道领导创建的闽浙皖赣苏区(又称赣东北或闽浙赣苏区),在中华苏维埃运动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先后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坚强的苏维埃阵地",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被誉称为"苏维埃模范省",并授予其"苏维埃模范省"的光荣称号。毛泽东同志指出:"赣东北的同志们也有很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