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重要谈话中指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我们贵州是一个地处内陆的省分,由于诸多原因,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近几年虽有很大发展,但与沿海和先进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六盘水市地处贵州西部的高原地区,是我省的贫困地区,目前仍有30%左右的  相似文献   

2.
《党的建设》2010,(7):35-37
关于学习的重要性古人讲过:"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就是说:人不知道古今,等于牛马穿了衣裳一样。什么叫"古"?"古"就是"历史",过去的都叫"古",自盘古开天地,一直到如今,这个中间过程就叫"古"。"今"就是现在。我们单通现在是不够的,还须通过去。延安的人要通古  相似文献   

3.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问题要搞清楚。”“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只要讲效益、讲质量、搞外向型经济,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邓小平阐明了在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中,发展是核心、是目标、是硬道理。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和科学、民主、依法执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邢贲思 《求是》2005,(8):18-2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后,理论界展开了热烈讨论。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中央为什么要提出“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含义是什么,“以人为本”和“执政为民”的提法有没有实质上的区别,“以人为本”的理念怎样才能贯彻等等。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一简述。提出“以人为本”的背景“以人为本”是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它的背景是: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某种对发展问题的片面认识,认为发展就等于经济的快速运行,发展就等…  相似文献   

5.
扩大内需与财政、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我国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保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要在整个世界经济发展趋缓的形势下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我们依然要将着眼点放在培育和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上。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发挥财政、货币政策的杠杆作用,有效地配置资源,以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一、国内市场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导向作用根据国民生产总值核算方法,一定时期内国民生产总值等于总支出。在国民经济流程中,国民生产总值与总支出的恒等关系可以表述为一定时期中产…  相似文献   

6.
自由和效率,是资本主义自我标榜的两面旗帜。社会主义要战胜资本主义,最终必须要在经济效率上赶上并超过资本主义。如果要比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优劣,也必须敢于在经济效率上与之比较。我们承认,就目前状况而言,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效率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也承认,如果没有曲折和失误,社会主义的经济效率会比现在更高些。但是,社会主义决不是低效率的代名词。前几年,人们在研究社会主义经济效率时,多半侧重  相似文献   

7.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经济唱主角的社会,经济对社会,对个人的影响超过了过去任何时候。这就要求,今天的经济新闻的内容必须要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要体现出时  相似文献   

8.
补正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同年10月12日,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正式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11月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市场化改革带来的不仅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方式,改变了我们与政府,我们与企业的关系。当政府对企业的直接管理让位于市场,由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成了市场的主体,作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的我们现在不得不面临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我们不得不逐渐适应下岗、再就业这些市场概念。那么,市场经济是不是意味着政府不再管经济了?政府不管劳动者了?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历史任务。大家知道,上世纪50年代我们就提出过“新农村”的概念。那么,现在为什么又要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时期我们应该怎样建设新农村呢?一、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要求。建国初期,我们党确定了“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就提出要建设新农村。需要说明的是,过去的新农村建设是在城乡二元体制的格局下面进行的,体现的是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理念,反映的是城乡差别。50多年过去…  相似文献   

10.
如何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切实抓住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措施,推进宜昌快速发展,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结合宜昌的实际,我认为要深化三个认识,坚持三个不动摇。第一,强调全面发展不等于不要工作重点,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但全面发展不等于不要重点。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关键在于经济发展。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对社会公共事业的关注,包括对基础教育事业、社会卫生事业…  相似文献   

11.
一、民营与私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民营不等于私营 ,民营化也不能等于私有化。现在国外部分学者把民营化等同于私有化 ,认为是同一概念 ,这是不对的。我们完全可以按照其内涵和外延的不同把二者区分得清清楚楚。私营经济是专指有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分 ,即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私营企业。而私有经济 ,则是非公有制经济 ,现实中它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三部分。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在这多种所有制经济中 ,自然包括了这些非公有制经济。但它前…  相似文献   

12.
要论摘登     
投资规模过大,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危害,直接的危害就是通货膨胀。不投资也不行,不投资怎么发展呢?所以两者的关系要正确处理。现在的问题是投资超过了我们的国力,所以要适当控制,但不等于不搞基本建设。还有个调整产业结构问题。现有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投资的方向应该使结构趋于合理,才有好的效益。因此,投资方向要对。  相似文献   

13.
我们现在面临的国内外形势都比较好。国际上和平发展是主流,给我国提供了发展国民经济的较好环境;国内政治、社会比较稳定,经济稳步增长,城乡市场繁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要看到改革发展的大好时机,也要看到面临的困难和可能出现的风险;既不能因形势好就盲目乐观,也不能因存在问题和困难就动摇信心。要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兢兢业业工作;要激起全民奋起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关于纠正经济工作中错误的文献四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五九年六月—一九六一年三月)经济建设是科学,要老老实实学习①(一九五九年六月十一日)中国是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工农业水平不高,有许多人是文盲。我们现在正在积极组织自己的经济,积极做提高人民文化水平的工作,发展我们的工业,使农业用机器装备起来。现...  相似文献   

15.
赵紫阳总理在《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指出:“我们一定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条件。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似乎已经过时了。有的以为,现在是提倡  相似文献   

16.
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科学技术这么落后怎么行?要承认落后,承认落后就有希望了。现在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  相似文献   

17.
资本主义为什么老而不死?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完善自己?根本的问题在经济。归根结底,我们党必须通过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改革开放把经济搞上去,财大才能气粗。经济搞不上去,你再说一百句、一万句也不顶用;经济搞不上去,你说得再好,谁听? 通过改革开放,我们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有了改善。尽管人民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但知道我们还要继续改革开放;继续发展经济,所以对我们又充满了希望,又是满意的。 我们现在就是要抓住时机把经济搞上去。现在形势很好,大家都想上。但任何事情都要抓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特区、开放城市、开…  相似文献   

18.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我们在发展经济方面,正在寻求一条合乎中国实际的,能够快一点、省一点的道路,其中包括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我们付了学费,也吃了一些亏,但是重要的是,我们正在积累本领,而且已经开始取得效果。现在需要总结经验,制订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需要制订长远规划。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指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编者注)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我们用自己的实践回答了新情况下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毛泽东:《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1964年12月13日),《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845页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问题要搞清楚。邓小平:《在武昌…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