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1年,中国电影市场以472.58亿元票房成绩收官,继续领先全球电影市场。凭借精彩的"中国叙事",在《长津湖》《你好,李焕英》等作品助推下,中国电影市场展现了迅速恢复能力。电影人以光影作画,在银幕上留下了诸多奇迹,投射着中国电影不断奋进的身影。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停留在了640亿元这个辉煌的数字上。  相似文献   

2.
一个月之前,热度很高的2020年春节档大幕正徐徐拉起,七部贺岁电影扎堆计划上映,业内普遍预估档期内总票房可能再次刷新去年的58亿元票房纪录,将达到70亿~100亿元。当所有影片宣传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整个电影界迫不得已按下暂停键。  相似文献   

3.
2013年5月3日,影视红星赵薇执导的处女作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电影)上映8天,票房突破3亿元。同一天,电影同名小说作者辛夷坞与其之前合作出版商之间关于"违约加印"诉讼的二审第二次庭审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相似文献   

4.
进入90年代以来,以数字化为代表的电影艺术的技术性革命对电影化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电影本体、电影机制、影像的美学意义、电影接受心理等理论课题都必须放置在崭新的技术语境中讨论才有意义。面对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既要考虑到以数字化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发展对电影的促进作用,又要清醒地认识到高科技对电影艺术的负面影响,从而完成电影化对物质化的整合和超越。  相似文献   

5.
从行政法的角度看,电影审查制度是影片公映许可的行政许可制度。但近些年来,电影审查制度饱受诟病,被认为是阻碍中国电影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本文从法律规范的层次、效力、手段及相对人程序性权利保障、救济性权利保障等方面分析我国电影审查法律规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第三代电影导演群体在时代政治的需求和制约下坚守电影理想和艺术使命。但由于左倾政治运动的干扰,他们在长期的电影实践中也逐渐形成一种"不求艺术有功,但求政治无过"的消极心态,这对他们的艺术创造构成负面影响。然而,第三代导演仍然在镜头运用、画面构图、蒙太奇艺术,以及电影的大众化、民族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具时代特色的艺术创造。此外,第三代导演的艺术创造与中国电影传统的关系也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7.
电影以原型人物的真实故事进行改编无可非议。但改编的情节纯属虚构且负面并且公开原型人物的真实姓名,是否对角色原型造成伤害?由陈可辛执导、赵薇和黄渤等主演的电影《亲爱的》于2014年8月28日在第71届威尼斯电影节上全球首映并于2014年9月25日全国公映。该片票房已达3.5亿元人民币,女主角赵薇凭借该片入围第5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  相似文献   

8.
IMAX公司的排他性协议让其在中国电影市场过早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也凸显了在中国电影元气不足的前提下其扶植、发展中国电影技术的过于理想化。2012年年底,一部零差评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下简称《少年派》)将刚在中国市场预热的IMAX公司一下子撂在了油锅里。因为IMAX此前与华谊兄弟传媒有限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影产业制度转型是中国社会体制变革的一个侧面与缩影,电影融资机制是中国电影产业制度转型的核心与重点。上世纪90年代,条块分割、行业垄断的计划经济模式下中国电影陷入发展困境。2002年至2008年中国电影产业体制转型初期阶段,非公有制属性的市场主体合法性得到承认,"合拍"与"预购"成为重要的电影融资机制,资本市场融资手段在电影投拍环节不断应用。2008年后,融资机制聚焦针对电影特殊文化属性的金融工具开发,跨界资本不断进入电影产业投资布局,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入局催生新的文化金融衍生业态。2016年以来,产业规范强势整顿,融资机制的本土规范性与专业性发展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0.
娄向鹏 《法人》2009,(9):92-93
正当台湾首富郭台铭深陷美国“偷税门”之际,由他首次触电,投资一亿元人民币拍摄的电影《白银帝国》在内地轰轰烈烈的公映了。 《白银帝国》描写的山西票号“天成元”堪称清代的全国“金融帝国”,它掌控全国金融,兼营存放款,生意鼎盛时拥有中国各地以及俄国、蒙古、日本及南洋的二十三个分号,富可敌国。电影主轴正是“天成元”这一商业帝国两代之间的传承故事以及缠绵悱恻的三角恋情。  相似文献   

11.
吕娟 《法律与生活》2009,(18):35-37
取材自蒲松龄古典名著《聊斋志异》中同名小说的电影《画皮》,自2008年9月26日上映后,仅19天便冲过2亿元大关,成为中国内地有票房统计以来,第六部突破2亿元票房的国产大片,也成为有史以来国庆档上映的最高票房的影片。  相似文献   

12.
由冯小刚导演的贺岁大片《集结号》在全国影院上映后,立即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近3亿元票房收入创造了中国电影的又一个神话,同时也传出了不和谐音。首先该剧作为一部商业影视大片却先后登上了拥有亿万观众的央视王牌栏目《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是做广告,还是商业炒作?"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质疑。几乎就在同时,红网、新浪、搜狐、CCTV、网易、腾讯、香港凤凰卫视等国内外100多家网站以新闻形式开始关注这个帖子引出的"涉嫌抄袭"。《集结号》主题曲涉嫌抄袭,拍摄手法涉嫌抄袭韩国影片《太极旗飘扬》和西方大片《拯救大兵瑞恩》;一篇题为《冯小刚〈集结号〉涉嫌抄袭张闻宇文章》的帖子也广为流传,称《集结号》剧情涉嫌抄袭张闻宇的作品《老八路的神秘档案》。1月22日,一个家住山东淄博的写手以"确认电影《集结号》侵犯著作权并公开赔礼道歉"为由将电影《集结号》的制片人王中磊、导演冯小刚、编剧刘恒以及曾经参与热播该剧的淄博全球通电影城推上了被告席——  相似文献   

13.
kee 《江淮法治》2011,(12):58-59
回想当年,阿宝横空出世.一时间引起的热议早已超越一部电影本身,而上升到文化,甚至是政治领域。大家在群情激昂地交口称赞,也在挥斥方道地怒骂中国电影的没落。当然,作为国人,我们从来都未曾真正地恨过,骂,只是怒其不争。当年,功夫熊猫对中国文化融会贯通的运用和深入肌理的解读,狠狠地扇了中国电影一个巴掌,如今旧痛未消,又一个巴掌呼啸而来。  相似文献   

14.
电影艺术天然存在文学性,不论从原创剧本到电影,还是从文学作品到改编剧本再到电影,电影作品与文学作品血肉相连,文学性的存在是电影成为艺术的基点.从文本语言到画面语言的解构与重塑的过程中,建构起电影艺术文学性的转换生成.在传媒社会强大的视觉图式冲击下,从传统电影到数码电影文学性产生消解趋势的同时,电影艺术也将丧失其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5.
人物     
谢晋:电影教父谢幕人生10月18日,著名电影导演谢晋在其老家浙江上虞辞世,享年85岁。中国电影界失去了一位自中国电影诞生以来最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教父式人物。  相似文献   

16.
电影,作为一门跨媒体跨文化的艺术,是加速多元文化互动和交流的有效工具。近年,随着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内地与香港间交流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英语电影流入中国市场。这些英语电影要成功打进华语市场,电影的中文译名成为其中一项首要考虑。本文简要介绍了翻译电影名字时运用的翻译理论与常见的电影译名手法,通过比较内地和香港译名的区别并解释其成因,试图探讨内地与香港两地电影译名统一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境外电影作品的引进产生双重版电影版权的保护冲突问题,对此依我国现行法律无法实现对境外电影作品版权的合理保护。本文提出双重版电影版权二元承认与保护的理论,并在对这一理论进行多维分析的基础上,阐明了其合理价值及其对于完善我国涉外版权关系调整与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论述了境外原版电影版权的各项具体著作权在二元保护理论中的配置问题;提出了境外原版电影在中国境内享有的版权和禁止的版权的版权二分法;认为不论对境外原版电影作品的何种版权的侵权形式均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以有利于禁止境外违禁作品在中国境内的非法传播,并给出立法建议以期完善我国的境外电影作品版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8.
慈善困局如何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金 《政府法制》2006,(13):20-22
英国小伙儿胡润发布了“2006中国慈善榜”和“2006中国慈善企业榜”,彭年酒店董事长余彭年以20亿元的捐赠额荣登慈善榜榜首,李嘉诚基金和邵逸夫基金分别以6.7亿元、6亿元的捐赠额名列慈善企业榜第一名、第二名。尽管慈善榜上财富英雄“高朋满座”,但胡润仍然表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慈善业还没有真正开始”。贫富两极分化不容置疑2006年5月中旬发布的2006年《新财富》“500富人榜”显示:中国内地500富人的财富总值达到7488亿元。500富人中,个人财富在30亿元以上的有51人,20亿元至30亿元之间的有53人;平均财富为14.9亿元。从极富和极贫…  相似文献   

19.
罗施福 《时代法学》2012,10(6):82-89
在电影〔1〕作者的确认上,各国有浪漫主义与实用主义两种不同的立法理念。两种不同的立法理念使得各国在电影作者的确认上出现差异。有国家主张电影作者只能是自然人,有国家确信电影作者可以是法人或其他组织;有国家明确电影制片人的作者身份,有国家立法则否认制片人的电影作者身份。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立法应以创作作为基本原则来判定谁是电影作者,并从举证便捷与法律安全的角度出发,列明电影作者的基本名单。  相似文献   

20.
胡云红 《知识产权》2007,17(2):24-31
电影作品同小说、绘画、音乐等文学艺术作品一起成为一些国际公约的保护对象,并受各国著作权法保护,但由于各国国内有关部门对电影作品的界定和流通习惯等不同,对电影作品的法律规定也不尽相同。随着各国电影文化交流的日益活跃,了解国际公约和相关国家对电影作品的保护,将有利于我国的电影作品的传播并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分析了相关国际条约对电影作品的规定,同时通过比较中日著作权法中电影作品的相关规定的异同,对电影作品的界定及其作者精神权利的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