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贪腐官员外逃的严重性远远超过一般的职务犯罪。这些官员不仅贪污财产,还妄想"贪了就跑,一跑就了",妄想逃脱我国法律的掌控。这对于党的执政,对于人民对国家和法律的信任都是极大的挑战,所以,必须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当前由于我国签订双边引渡条约较少,以及法律上无法对接等原因,追捕外逃官员难度很大。本文对目前较为代表性的几种处理模式作出分析,以期能找出当下替代引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风云微视点     
5月5日,《检察日报》刊发评论文章《遏制家庭式贪腐:解铃还须系铃人》一文。文章指出,目前官员贪腐呈现出家庭式贪腐的特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前门当官,后门开店”,结果,人前“同气连枝”、狱中“同病相怜”。家庭成员间利益共同的社会关系和血亲本位的家庭观是家庭式贪腐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家教也是促成家庭成员共同犯罪意识的关键。因此,文章表示,要遏制家庭式贪腐,需廉洁家风。父母、配偶、子女在家庭助廉中担任重要角色。“清官有个贤内助,赃官有个贪媳妇”。近年来社会推崇“廉内助”,媒体呼唤“廉内助”,而“贪内助”却似雨后春笋,“夫贪涉妻”“夫贪妻收”似乎成为规律性现象,这种状况必须彻底扭转。  相似文献   

3.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实行需要配套和完善 官员财产公开申报制度,起源于230年前的瑞典,有"阳光法案"、"终端反腐"之称.1883年,英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财产申报的法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在许多国家已被证实为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制度,也是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反腐手段之一."阳光法案"目前已在90多个国家实施,其最终目标是让官员不想贪、不敢贪和不能贪.  相似文献   

4.
在各类赌博对象中,官员赌博有其与众不同的特殊心态。官员赌博不管起初参赌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一个共同的规律是,凡涉赌者十之八九会走上贪的不归路,而贪的官员十之八九都会迷上赌博,形成了愈赌愈贪、愈贪愈赌的恶性循环怪圈。一、官场得志"猖狂赌"  相似文献   

5.
观察这一年来落马官员的贪腐记录,无论是涉贪人数之众、层级之高、数额之巨,还是窝案之深、牵连之广、女色之泛滥……均已达登峰造极的地步,令人拍案  相似文献   

6.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发生了一起震古烁今的大案,准确地说这是清朝建国以来的头号贪污大案:甘肃贪污案。 此案涉案人员之广、官员级别差距之大都创造了一项新的纪录。在这场肃贪风暴中,从封疆大吏到州县官员,贪污自银2万两以上的案犯斩首56人,免死发遣46人,革职、杖流、病故、畏罪自杀者数十人,一场肃贪之风横扫过后,什肃官场为之一空。有人总结什肃贪污案的特点:无官不贪,而且是有组织、成系统、走程序地贪腐。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金宁塔式的贪腐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贪名亦贪     
清代谢时雨任杭州太守时,曾在大堂上题一对联:"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鹜声华忘政事;养廉唯俭,俭己俭,偷人也俭,还崇平素保廉康."此联说出一个深刻道理,贪婪不仅是指贪图钱财,贪名也是贪,"鹜声华忘政事"的贪名官员,有时给老百姓带来的危害可能比贪利者还要大,古往今来,不鲜此例.……  相似文献   

8.
从根本上说,古代的惩贪不过是屡惩屡贪,"养廉"实质上也是养而难廉。然而,历代许多统治者的倡廉惩贪措施,毕竟是超出自己营垒中那些贪得无厌的蠢虫们的一种"善政",在减轻对人民的剥削,维护社会安定,恢复和发展生产力等方面,起过一定的作用,因而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 宋代的税收比前代大为增长,官员接触钱财的机会也由此多了起来。然而北宋时期官员贪污(时称"赃罪")的现象却减少了,尤其与相邻的唐朝、明朝相比,更是稀少。那么,是哪些因素使得北宋时期官员贪污者相对减少呢?  相似文献   

9.
媒体     
正人民日报:织就"天网"让贪官归案内有追兵,外有猎手。有人感叹,"官不聊生"的时代来了。其实,反贪对清廉的官员不但无碍,还是利好。而"贪官不聊生"本应是法治社会的常态。贪腐官员若以为只要潜逃出境,就能开启一段"幸福而自由的美好生活",注定只是一厢情愿。中国的反腐"天网",覆盖面越来越广,也越织越密。可以预料,不管是被遣返回国,还是自行回国自首,"归来"的贪腐官员会越来越多。红旗文稿:敢于担当是成事之道敢于担当就要担责不推,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担事不躲,防止"怕出错不愿干事、怕麻烦不愿抓事、怕吃亏不愿揽事";担学不辍,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价  相似文献   

10.
王戡 《政府法制》2014,(25):48-49
古代御史制度高度依附于中央权力,或者说皇帝的权力。但无论哪个朝代,那些来自监察院,被称为御史,或者在戏剧里被称为八府巡按的监察官员,都很难真正解决贪腐问题。历史学家吴晗曾说,“一部二十四史充满了贪污的故事”,此话固然不假,但是五千年的贪污史也是五千年的反贪史,中国人还是发明了许多反腐惩贪的制度,监察御史制度便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1.
《法治与社会》2013,(2):12-13
网络监督唱响反腐主旋律3天,63个小时,正厅级"雷冠希"倒下,被称为微博反腐"秒杀式"的经典案例,速度之快,令围观者振奋,令为官者震惊。盘点2012年官员贪腐案例,网迷的贡献功不可没。从"表哥"、"房叔"、"车爷"的落马,再到"雷政富不雅视频"、"单增德离婚保证书"、"太原公安局长滥用职权包庇儿子"等热点事件,网络曝光-纪委介入-查实处理已成为腐败案件查处的一条重要路径。数据显示,微博举报已成为网络反腐的一个前沿阵地,让一些涉贪涉腐的官员开始坐立不安。一张照片、一段视频,一旦空投进庞大诡秘、纷繁芜杂的微博世界,其产生蝴蝶效应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不少官员而言,2012年的大多数时候与其他年份相比,并没有太多的不同。直到这一年即将过去,一股前所未有针对官员房产腐败的旋风,突然间席卷而来。那些存在贪腐行为,拥有"暗黑房产"的官员们,不由感到了一股彻骨的寒意。网络热词1:房叔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反腐败运动的逐步深入和推进,进入调查程序并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女官员也越来越多,女官员贪腐成为现阶段的热点问题,最近,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公布了一份该院处理的女性职务犯罪案件的基本情况,《上海法治报》2015年3月25日也调查了上海某区女性职务犯罪的基本情况,这些报告从不同视角向社会公众展示了女性官员贪腐的基本情况,有助于社会公众了解这一群体。  相似文献   

14.
苏永通 《政府法制》2011,(15):34-36
官小,胆大,钱多值得注意的动向是,官方比以往更重视"小官巨贪"现象,科级腐败成为重点打击目标。中国最小的官员正在最近因为"拒腐"或"贪腐"而受到远超其官位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裸体官员",也就是俗称的"裸官",作为—个近年出现的新名词,无疑是贬义色彩十足.之所以说其贬义,概多因为相比之下,"裸官"没了"后顾之忧",贪腐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6.
《检察风云》2016,(4):58-59
乌克兰正兴起一种"垃圾桶挑战",只是这种挑战针对的不是平民,而是被疑贪腐的官员。这一"垃圾桶挑战"的灵感来自极端的乌克兰右翼团体"右区"成员把敖德萨市政官员奥列格·鲁坚科扔进垃圾桶,他们指责鲁坚科受贿2.8万美元。之后,这种惩罚方式开始流行起来。"垃圾桶挑战"的实施者通常是"右区"成员,受  相似文献   

17.
成长有"烦恼" 人们喜欢把"成长的烦恼"这个词用于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即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遇到种种迷茫和挫折.然而作为成年人的官员在仕途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自己的烦恼,许多最终因贪腐落马的官员大多是在这个仕途成长的烦恼中迷失方向,把组织给予自己的工作平台当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最终落下人财两空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8.
庸官众生相     
《法治与社会》2006,(5):5-5
无良官员大致有四种类型,一日庸,二日贪;三日昏;四日既昏也贪。贪官招权纳贿,徇私枉法,昏官好大喜功,荒嬉无度,既昏且贪的官员两者兼而有之且每每变本加厉。  相似文献   

19.
最近10年来频发贪腐大案,越来越引起政治学者关注,他们开始运用理论工具,寻找贪腐官员的思想变迁、信仰扭曲的蛛丝马迹,求解在整个社会道德规范和政治制度改革背景下的“防腐、反腐”之道。然而,对官员群体的思想状况研究,却受限于少得不能再少的科学调查.  相似文献   

20.
姜东良  周瑞南 《法人》2010,(9):38-44
官商勾结在浙江嘉兴并不缺少先例,这一次落马的56名官员只是以更露骨的方式呈现了权力与金钱的多重结盟。但随着这一连串贪腐官员的锒铛入狱,公众的疑问并没有完全消除:腐败的官员已被绳之以法,而拉官员下水的一些商人为何很少被追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