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冯奎 《时事报告》2013,(10):8-15
大家知道,城镇化战略将在我们国家今后发展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今后的城镇化是什么样的呢?社会对此有个基本共识,就是传统型的城镇化道路走不通了,今后要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既然强调新型城镇化,那么这个“新”体现在哪里呢?这既是一个重要的认识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需要把它弄清楚。  相似文献   

2.
《创造》2002,(10)
从去年江泽民同志发表七一讲话以来到今年“5.31”讲话的发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成为人们说得最多的两句话。具体到了思考云南跨进新世纪后路该怎么走、制约云南加快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什么的问题上,人们也十分深切地感受到,云南人解放思想的任务仍然是那么地重要和紧迫。因为我们在取得了已有的发展进步后,今天确实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其中一个最富于挑战性、最需要我们发挥创造力去解决的问题就是云南的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今年9月3日,省委书记白恩培同志在省委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解决这个问题是云南“最大的政治…  相似文献   

3.
政府要回答人民的是:下一个世纪我们会继续富起来吗?会富裕到什么程度?地区之间的差距怎么办?收入分配的差距会拉大吗?“共同富裕”会实现吗?腐败现象会不会更加严重?在世纪之交,党和政府要回答人民的第一个问题是:在下一个世纪,中国人民是否能够继续富裕和能够富裕到什么程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确定的,又不是那么确定的。说回答是确定的,是因为从改革开放20年的历史看,我国经济发展达到确定的目标是完全可能的。大家都很清楚,从SO年代初,我们确定“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以后,我国经济的轨迹一直是顺利按照这个设想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鸡过河     
鸡过河小偷拉里偷了一只鸡,正在河边拔毛,一个警察走过来,拉里急忙把鸡扔到了河里。警察问:“你在干什么,河里是什么东西?”拉里说:“那是一只鸡,它要过河去,我在这儿帮它看外衣。”鸡过河...  相似文献   

5.
杨开院 《今日民族》2017,(10):48-51
在大多数的云南汉族家里,如果家里有老族谱,那么老人家肯定会拍着族谱上的灰尘告诉你:“我们的老祖宗是从南京来的……”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也是我们今天了解云南历史和文化另外一面所不容忽略的问题。在云南,那么多人认为自己的祖先从南京来,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为什么要来?他们是什么时候来的?他们又是怎么来的?今天我们就要来说说这些疑问的大背景。  相似文献   

6.
漫画与幽默     
了不起“这个小男孩是谁?”“他是将军的儿子。”“是吗?真了不起!才这么小就已经是将军的儿子了!”软底鞋经理走进车间,对工人们大发雷霆:“这星期我到这儿来了3次,没有一次看见你们在认真干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其实很简单,”一个工人说,“还不是因为您穿了一双软底鞋。”受洗某保险公司代理人准备接受洗礼。在神甫那呆了一个小时出来,他满头大汗。他的朋友问:“你受洗了?”“没有,”他一边擦汗一边回答,“不过,我给他保了险。”类别“杰克,你来回答,眼镜蛇属哪一类动物?”老师问。杰克想一想,说:“近视眼。”…  相似文献   

7.
罗征民 《人民政坛》2009,(10):41-41
《人民政坛》编辑部:我是一名县级人大常委会委员。平常在我们这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都有挂钩联系乡镇。我们在一起学习时常听到有人说。人大领导不能“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意思是人大常委会领导不宜直接参与行政事务。但也有人认为。常委会主任、副主任挂钩联系基层有助于了解基层情况,倾听群众心声。请问。我们该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8.
在制度建设上用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共的问题出在哪里?当时的主流媒体几乎众口一词:盖缘西方和平演变战略。这大体也不错。然物必先腐而后虫腐之,自己不倒,别人是推不倒的。笔者认为其中有一个合法性问题值得研究。合法性问题的道理是很简单的。说起来,任何统治都要有根据,都要有“正当理由”,这个“正当理由”一方面得要人民心悦诚服,认为确是那么一回事,即论证合理;另一方面得不时更新,以保证“政治市场”上的“消费者”的效用不至发生递减,即内容合理,二者不可偏废。如果一个政权的合法性衰减,那么要继续维持它,恐怕就得需要极高的统治成本,到不胜负担之…  相似文献   

9.
郭巍青 《传承》2012,(7):80-81
“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引发了关于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发展路径的反思,这是它最积极的一面。概念的复杂性产生一个问题:中等收入是一个馅饼,还是一个陷阱?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看,我们曾对中等收入的馅饼满怀期待。结果到手之后发现不过尔尔。我们刚刚摆脱低收入忧虑,或者更准确地说,还没能完全摆脱低收入的忧虑,紧接着就发现中等收入将是更大的忧虑。这叫做“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相似文献   

10.
论思想政治工作对经济发展的导向和保证作用陈成文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发展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是长期以来令人们困惑、迷惘的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常常存在两个认识误区:一是“左”的“万能论”,它过分夸大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用思想政治工作取代经济发展。如...  相似文献   

11.
漫画     
不认识GQ吧?那么认识 IQ、EQ吗?对,这里 的 GQ,叫“官商”,是摹仿 IQ智商、EQ情商而来的一个词,我“创造的一个缩写词,土洋结合的一个词,G,汉语拼音的缩写,Q,英文第一字母的缩写──援用IQ、EQ之惯例。以上算是解题。 最近读报,说,深圳公开选拔官员,出一题,让应考者考考对“坐怀不乱”之柳下惠的行为评价。读后喷饭。我们的官员的智力水平是不是都有问题了?这个题目还用去考?起码的道德准则还要去装模作样“测试”?就这样,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GQ”新词来…… 按此思路,突然发现这“官商”确实是个…  相似文献   

12.
有一天幽默故事:一个牧师的烟瘾很大。有一次他问他的上司:祈祷的时候能不能抽烟?上司说不行。后来他换了一个问法:抽烟的时候可不可以祈祷?结果他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可见问法不同,答案竟然截然相反。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对于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有时会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发现。在科学理论的钻研中不乏…  相似文献   

13.
“我从哪里来?”这个社会人类学最基础的问题曾经长期困扰着人们。直到有一天,考古学者在地下挖出猿人的头盖骨化石,在这个似曾相识的头盖骨上端详了好一阵子,然后惊喜异常地说:“它是我们祖先的头盖骨!”  相似文献   

14.
《民主与法制》2013,(18):26-27
“疑罪从无”对我们中国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尽管见仁见智,但绝对不是一个小问题。因为这对我们如何有效防范冤假错案来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实际问题。应当说,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这是不难理解的概念,但却是一个很难理解的理念。那么。究竟什么是“疑罪”呢?我们为什么要主张并追求“疑罪从无”呢?那就让我们先从余祥林、赵作海、张高平等案件开始说起吧。  相似文献   

15.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口号的提出,标志着广东整个发展观念、执政理念和社会治理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为何这样说?广东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推动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建设“和谐广东”的“十一五”期间到“十二五”期间,我们不仅要在经济上,更要在社会政治转型方面取得阶段性进步。  相似文献   

16.
常有来云南的旅游者问:云南之名从何而来?云南之名因云霞而得。西汉武帝时。人报武帝南方有五色祥云呈现,祥云之南有城邑,于是彩云之南的城已被称为_云南。古老_的“‘云南”在哪里呢?、从“云南驿”这个地名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古云南的悠远遗存。云南驿距祥云县城东南不足十里,自西汉以降相当长的年代里,这里一直是古西南“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驿站。云南驿不仅把“云南’”这个名称留存了两千多年,今天依然较完好地保留着一段青石板铺成的古道;千百年间,一无数的马帮踏着这条古道穿梭于中原和西域之间。马帮往来,带来中原…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个肢体残疾人,从事了多年肢残人协会工作。现就怎样就地取材开展肢残人活动,谈点浅显的看法。 就地取材开展肢残人活动,从哪些方面去选材?这确实是肢残人协会工作中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肢残人活动没有现成的教材和模式,那么开展活动的材料从哪里来呢?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的眼睛向下,着眼于“就地”,做有心人,  相似文献   

18.
漫画与幽默     
太阳还是月亮有个名叫菲尔的旅行推销员,是个著名的酒鬼。这一天,他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在一家酒店吃夜餐,喝了很多酒。刚走出酒店,他突然看见一个人站在路中间。这个人也刚从酒店出来,比菲尔喝得更多,他似乎在天上看到了什么奇怪的东西,用手往天上一指:“对不起,请问,那是太阳还是月亮?”菲尔看了看,然后摇摇头,说:“不知道,我也不是本地人。”超速警察:“我们这儿规定行车不得超过每小时50公里,你刚才驾车超过了这个速度,请留下姓名和地址。”司机:“可我还没开一小时呢!”护士的讲话病人从手术室逃出来找院长:“…  相似文献   

19.
黄立群  刘永彬 《群众》2011,(7):68-69
借助大型节庆活动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和树立城市品牌形象,拉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成为围内许多大、中、小城市的普遍共识,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那么在办节过程中,政府到底该怎么做?做什么?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姜堰近年来从政府“包办”到“帮办”的办节模式转变,给我们一些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20.
沈翀  葛如江 《半月谈》2004,(6):54-56
上世纪70年代末诞生于安徽的“大包干”改变了中国农村的进程,直接导致了1982年第一个“一号文件”的出台。今年初,中央再次把第一个文件锁定“三农”问题。那么,我们究竟怎样才能把这个“一号文件”落到实处呢?本刊记者特意来到中国农村政策“风向标”的安徽省,寻求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