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1926年12月底,四川军阀杨森以防止其部队被“赤化”为名,将朱德“礼送”出境。1927年1月,朱德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前往南昌,转到当时正驻扎在南昌、九江、吉安一带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朱培德部(即原驻粤滇军,后改为第五方面军)工作。朱德同这支滇军部队的高级军官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军长朱培德和师长王均、金汉鼎等都是朱德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班同学,以后又长期在滇军共事,  相似文献   

2.
2006年12月1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诞辰120周年纪念日。 在20世纪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奋斗历史中,朱德的名字是不朽的。他早期是怎样拿起枪杆投身革命的呢?与他一起奋斗的家人又是怎样的命运呢?在党内错综复杂的斗争中,特别是在黑白颠倒的“文革”中,他又是怎样襟怀坦荡、顾全大局的呢? 近日,笔者专访朱德的嫡孙、空军大校朱和平同志,听他讲述“爷爷”那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一 朱德元帅(1886~1976),一生中用了好儿个名字。他出生后,为了好抚养,母亲给他起乳名为狗儿。4岁时,父亲给他起的小名是朱代珍。1895年,他的私塾老师按照朱家的家谱,把朱代珍改为朱玉阶。1909年初春,朱玉阶投考云南陆军讲武堂。当时云南陆军讲武堂只招收云南人,不招外省人。朱玉阶来到报名处,查阅了登记簿,发现蒙自县无人报考。于是,求学心切的他就假称是云南临安府蒙自县人,改名朱德报上了名,并通过考试被录取。从那以后,朱德就成了朱玉阶的常用名,而玉阶就变成了朱德的字。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最伟大的民族领袖之一” “中国红军之父” “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 …… 他就是朱德。一个同毛泽东、周恩来一起,用他们的理想、智慧和意志影响了20世纪20年代之后,占人类五分之一苍生命运的传奇人物。   1886年的一个冬日,朱德在四川省仪陇县的佃农家里出世。1911年夏天,朱德以出色的成绩从云南讲武堂毕业,被分到新派人物蔡锷的手下以见习生的资格当副目(副班长),不久便赶上了推翻帝制的昆明重九起义。蔡锷在军中启用大批新人,朱德就是其中一个。 在起义的号令中,他被指定接替所在连连长的职务。他带着部队立了…  相似文献   

5.
1922年6月,朱德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名誉、金钱和地位,从重庆朝天门码头登上江轮,沿着奔腾的长江顺流而下,到上海去寻找革命领路人——中国共产党。从此他跳出了原先局限于四川、云南、贵州的小圈子,跨进了一个新世界。这次行程是朱德思想发展的转折点,同时也是他一生道路中一个伟大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转折点,从此开始了革命的新生。朱德早年就在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于1909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参加了同盟会。在积极参加同盟会秘密革命的同时,他认为自己“终于踏上了可以拯救中国于水火的道路。”①讲武堂毕业后被派到蔡留…  相似文献   

6.
一、在中国近现代革命中经历最丰富 朱德诞生在中华民族风雨飘摇、灾难日重的年代,从小就听到“国家要亡了,快救国家呀”的呼唤。为救国,他23岁时投笔从戎,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秘密加入同盟会,开始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后,蔡锷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朱德是攻打总督衙门的前驱队长。接着,他作为滇军重要将领参加了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从德国、苏联留学回来后,朱德参加了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领导南昌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共和国开国元帅朱德早年m身旧军队。1911年秋.他从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就加入了蔡锷领导的新军任少尉排长,从此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戎马生涯。在旧军队的十余年间,朱德参加了数以百计的大小战役。由于英勇善战,战功卓著,朱德很快被逐级提升为少将旅长.成为滇军名将,位列滇军“四大金刚”之首。青年时期的朱德,胸怀救国救民理想,虽身居高位,但目睹辛亥革命后中国内战频仍、民不聊生的状况,陷入一种怀疑和苦闷状态,似乎自己在黑暗中摸索找不到出路。  相似文献   

8.
1909年春,朱德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1911年8月毕业后到新编陆军蔡锷部担任副班长。 同年11月15日,时任排长的朱德随援川军踏上征程。几经战斗,援川军占领了宜宾城,解了革命同志军之危。朱德在援川战斗中“指挥有方,战功卓著”,被授予“援川”勋章,晋升少校。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悍然复辟帝制。25日,蔡锷等宣布云南独立,决定组成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年仅29岁的朱德被任命为护国军第三梯团第六支队支队长。他率部打得北洋军“横尸遍野幻魂飞”,一举夺取了棉花坡战役的重大胜利。进而攻占了泸州,立下卓著战功,升为少将旅长,驻守泸州、宜宾地域。 在征战川南几年间,朱德战功显赫,奠定了名将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史上,周恩来的名字与毛泽东、朱德的名字同辉。特别是在革命老苏区光泽县,20世纪30年代初,周恩来就和朱毛为光泽人民所熟悉。因为,周恩来、毛泽东、朱德不仅点燃了光泽人民革命斗争的烈火,还给光泽人民带来了幸福和光明。  相似文献   

10.
熊轶欣 《党史纵横》2012,(2):61-62,58
如果不是那句“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杨)”的歌谣流传至今,杨如轩这位酷爱京剧的滇军名将、民国中将师长、云南宪兵司令,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记起。杨如轩早年参加云南“重九起义”、护国讨袁、讨伐陈炯明,多有建树。国民党军对井冈山四次“进剿”,前三次杨如轩都是总指挥,最后一次也是前线指挥。但面对昔日的同学和老上级朱德,...  相似文献   

11.
卓人政 《党的文献》2011,(6):101-102
笔者最近在学习、研究朱德关于云南的诗作中,发现一些选本对几首朱德诗词的选用和注释有不确之处,特作如下辨析。  相似文献   

12.
“文革”开始后,朱德淡然面对针对自己的无稽攻击 从20世纪30年代末期到50年代前期,党内召开的会议和群众大会上,一般都并排挂着两幅画像——毛主席、朱总司令。在革命斗争的烽火岁月中,朱德的名字与毛泽东一起,成为中国革命的象征。  相似文献   

13.
“住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贼。”每当我们读着朱德这些豪迈诗句,他那响亮的名字,他那南征北战、戎马一生的经历,他那成武、刚毅、正直、谦逊的形象,便立刻浮现在我们眼前。在朱德诞辰110周年来临之际,我们从他的光辉一生中采撷出一幅幅多彩的历史画面,编成这本(朱德人生画卷)奉献给广大读者,也以此寄托我们对这位世纪伟人的崇敬和怀念。朱德,作为一位跨越两个世纪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以自己7o年奋斗不息的伟大实践,在中国的现代历史和党史、军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青年时代就怀着从戎救国…  相似文献   

14.
1949年9月21日下午7点,中南海怀仁堂会场外,毛泽东领先,662位政协代表随后,陆续入场。在门口的桌上,还摆着一本签名册,毛泽东走到签名册前,提起毛笔签下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毛泽东”。接着,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李济深、张澜……600多位中国现代名人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相似文献   

15.
左权,首先是一个人的名字,然后成了一个县的名字。因为这个人的血染红了这块土地……权威的资料这样介绍左权:左权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著名军事家。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曾先后在黄埔军校、莫斯科中山大学  相似文献   

16.
斗转星移,风云突变。滇军已渐渐失去昨日护国讨袁时的辉煌。 1921年2月6日,朱德等将领联名致电把持云南的军阀唐继尧:“为大局计,为西南计,为吾滇计,为公自身计,实有不能不请我公暂避贤路。”逼迫唐继尧离开云南。唐继尧一看大势所趋,立即于2月7日离开昆明,不久即去了香港。2月8日,朱德率部进入昆明。 倒唐的目的实现后,朱德即向滇军总司令顾品珍提出辞呈,要求辞去军职,离开云南,另谋出路。但在众多朋友和同事的再三  相似文献   

17.
“红军之父”朱德不仅是战功赫赫的共和国元帅,而且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有着完整的学习经历:6岁入丁家私塾就读,24岁完成高等教育从云南陆军讲武堂第三期毕业,36岁更是远赴德国格奥尔格·奥古斯特大学开始他的留学之路,、在他漫长的求学路上,先后受业于席聘三、刘寿川、张澜、李根源等众多恩师,他们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而朱德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全国人民当中树立起了一个尊师重教的楷模形象。  相似文献   

18.
以往党史学界对朱德的研究多集中于他的军事思想。近年来,党史学界对朱德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研究有新的突破。研究者指出,朱德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朱德把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从“苏联模式”中摆脱出来,  相似文献   

19.
程世刚 《党史博采》2006,(12):39-41
人各有名,名字不仅仅是标识一个人的“符号”,有些人的姓名也寓含着他(她)的抱负和志向,在新中国1955年授衔产生的十位元帅中,除聂荣臻外都有着非凡的改名经历。一、朱德:红色的品德朱德,1886年12月1日(农历十一月六日),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琳琅西麓李家湾一个佃农家庭。在他戎马生涯的一生中,曾用过好几个别名。朱德诞生时,母亲为图个好抚养,像他前面两个哥哥“阿牛”、“阿马”一样给他取乳名叫“狗儿”。偶尔,朱家也按川北习俗,分别称呼兄弟三人为“牛娃子”“、马娃子”和“狗娃子”。到了4岁,父亲按照朱家的祖传字辈,给他取名“朱…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人民军队的总司令,朱德是声名赫赫的元戎。“经纶外,诗词余事”,他也能诗。现在所能读到的他最早的诗作是早年在云南用杜甫《秋兴八首》韵吟成的咏菊篇,颇能显出戎马诗人的本色。陈毅说过,总司令的诗有总司令的本色。郭沫若是开一代诗风的文豪,也是有过投笔从戎的革命春秋的斗土,周恩来称赞他“是革命的诗人,同时,又是革命的战士”。郭沫若和朱德的诗交持续了40年,贯穿着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因此,这种诗交不但带有个人的情谊的色彩,更烙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郭沫若和朱德结识于1926年10月,时值北伐高潮。次年3月末,郭沫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