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球化背景下冲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西方思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抛出了新自由主义论、全球资本主义民主论、意识形态终结论、中国威胁论和消费主义论等冲击并威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错误思潮和理论。剖析这些“理论”,戳穿其实质,对于我们更有力地开展国际意识形态斗争,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渗透以及西方国家主导下的"游戏规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适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西化"的伎俩,超越"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假象,就成为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部分.意识形态的强大社会功能以及当今国内外意识形态现状向我们表明,意识形态工作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当代中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新形势下,要警惕"意识形态终结论"和"新教条主义",执政的共产党必须与时俱进,正确理解和处理意识形态"一元"与"文化多元"的关系,遵循意识形态工作的特殊规律,并掌握其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部分.意识形态的强大社会功能以及当今国内外意识形态的现状向我们表明,意识形态工作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当代中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新形势下,要警惕"意识形态终结论"和"新教条主义",执政的共产党必须与时俱进,正确理解和处理意识形态"一元"与"文化多元"的关系,遵循意识形态工作的特殊规律,并掌握其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华 《求实》2008,(11)
意识形态要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具有感召力.由于意识形态淡化,意识形态多元.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感召力、渗透力不够等因素的影响,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边缘化"危机,迫切需要通过发展意识形态的民族性、人民性、现实性等手段来增强中国意识形态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6.
马凤强 《实事求是》2007,198(5):8-11
"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本质是否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实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一统化."意识形态终结论"不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现实与趋势,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我国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努力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7.
赵泽堃 《世纪桥》2015,(2):71-73
"意识形态终结论"是以"普世价值"为核心的一种西方至上的理论,它是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施行"和平演变"的思想武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该理论正在逐渐侵蚀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本文拟通过简要介绍"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发展形成过程及其实质,阐明其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并提出应对这种思潮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求实》2014,(1)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种属性,其中意识形态性是其本质属性。意识形态性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发展的始终,是其最一般最稳定的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是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于一般教育的特有属性。面对"淡化意识形态"的冲击,我们必须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发挥其意识形态功能,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终结论是长达半个多世纪以来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社会思潮。意识形态终结论的蔓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我国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通过梳理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历史脉络,剖析了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其理论实质,指出要有效抵制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对大学生政治信仰造成的不良影响,就必须在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中强化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在优化政治信仰的物质基础中强化大学生正确的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10.
二十年前,弗朗西斯.福山抛出了"历史终结论",宣称冷战结束意味着人类历史的终结,自由民主已经是人类意识形态的最后形式;二十年后,福山在其新作《历史的未来》中提出,支撑自由民主的中产阶级正在衰落,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已无力应对危机。二十年的光阴,福山从"历史的终结"走向"历史的未来",不是其思想的转变,而是一种基于现实而在理论上的修正,其根本思想并没有发生变化。福山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呼吁批判自由市场与新保守主义的理念,改革社会政治体制,在不否定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建立新的意识形态,进而巩固中产阶级的地位,保卫自由民主。  相似文献   

11.
张才国 《探索》2006,(6):185-188
早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学术界以丹尼尔.贝尔、李普塞特等为代表就断言意识形态已经“终结”;20世纪80年代以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为标志的冷战结束,又在东西方学术界掀起了新一轮“意识形态终结”的狂潮。人们不禁要追问:意识形态真的终结了吗?一方面,他们宣告意识形态已经衰微,历史已经终结;另一方面,他们又拼命地为自己所推崇的意识形态进行辩护,把历史的终结点引向了资本主义,引向了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制度。这本身就是一种悖论,其所谓的“终结”就是没有终结。  相似文献   

12.
《理论建设》2022,(1):97-1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事实彻底否定了"历史终结论":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宣告了"单线式历史观"的彻底破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终结了"意识形态终结论",中国制度行稳致远打破了"资本主义是终极社会制度"的神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否定"历史终结论"具有重要意义,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指明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进方向,提供了人类探索更加美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逻辑递进,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破与立、继承与发展的辨证统一。其逻辑起点是对"文革"时期"泛意识形态化"、苏联模式下的意识形态建设和开放环境中意识形态取向的深度反思;其逻辑中介是对"两个凡是"、淡化意识形态的思潮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现实批判;其逻辑终点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系统架构。把握这一内在逻辑,对于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系统的论述其意识形态观。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思想始终以利益为基础,利益是意识形态的基础性的范畴,是意识形态产生、发展、消亡的最根本原因。从利益观的角度考察意识形态,对于我们认清外部"意识形态终结论"以及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世界体系论的马克思主义源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体系论整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这表现为:一、接受了马克思的资本积累论,认为现代世界体系是一个纯粹的资本主义社会,无止境的资本积累是其根本动力,"一个国家"内的阶级分化就是现代世界体系中的两极分化;二、将卢森堡的"第三"市场理解为现代世界体系,卢森堡所洞察的资本主义对非资本主义的剥削即现代世界体系的中心-边缘关系;三、批评了列宁和布哈林帝国主义论的局限性,将帝国主义视为资本主义的一个方面,而非一个阶段;四、发展了依附理论,继承了依附论关于世界经济是资本主义的观点,将依附论的中心-边缘结构扩展为中心-半边缘-边缘,中心-边缘关系即不平等交换关系.总之,世界体系论既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主义的折衷和综合,又是对依附论的直接延续.  相似文献   

16.
万慧进 《探索》2004,1(5):56-59
社会信用体系建构离不开意识形态的引导。因为,意识形态制约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方向;意识形态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制度建立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合理性辩护;意识形态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具有社会整合和规范功能;成功的意识形态能淡化机会主义行为。因此,支撑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识形态的建构,需要意识形态实现由过去单一政治功能向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样功能转变;需要实现意识形态从为政府服务转向为市场服务;需要通过完善正式制度来提升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7.
正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西方右翼势力仍然不改攻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老套路,标榜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制造中国威胁论和中国经济崩溃论,鼓噪历史终结论和意识形态终结论,掀起一股股错误社会思潮逆流。在思想文化领域,西方意识形态侵染意图更为明显,各种价值观念碰撞更为频繁,话语权争夺更为激烈。西方国  相似文献   

18.
李厚羿 《求实》2017,(8):4-12
"意识形态的终结"是具有隐蔽性的政治口号,持该论见者试图通过列举国家间传统意识形态对立日渐消弭的事实,来强调经济全球化时代西方的主导性和优越性,然而,这些论断往往忽略了意识形态背后应有的利益差异,忽略了新兴国家的正当关切和平等发展诉求.意识形态发展的半个世纪以来,有着不同的形态和表现特征,在新时期下也并没有"终结",其各种矛盾依然突出,中国要在"十三五"发展时期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以"共同体"意识超越狭隘的思想对立,以"合作共赢"理念平衡各方利益关切,积极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自洽性是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诸话语的逻辑圆融性、价值相容性、功能互撑性和现实通约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自洽性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科学性的鲜明展现,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前提要件.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诸话语中,存在着一些不自洽的成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应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自洽性建设,逐步消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不自洽性话语,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趋向完美.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宗教本质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宗教教育一直是西方宗教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主要载体,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宗教渠道向我国渗透西方意识形态,已严重威胁到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因此,我们对西方国家宗教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