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聪 《世纪桥》2011,(5):39-40
威廉·福克纳以其著名的"约克纳帕塔法"系列小说而被誉为20世纪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言人。《喧哗与骚动》是其最成功的一部作品,被公认为是同时代小说中最有创新实验意识的小说。小说刻画了一个曾经显赫的密西西比州杰弗生镇的康普生家族自内战前即开始的衰败。福克纳借助几个不同人物对孩提时代的回忆,并通过对事件与形象的主观刻画来展现人类的体验。在这部小说中,威廉·福克纳艺术性地使用了象征和意识流作为表达主题的媒介。作者在时间选用、种种意象以及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成功地运用了象征主义。本论文通过对一些实物的记叙,如水、手表、影子和房子来分析它们不同的象征意义使读者更好的了解和欣赏此作品。  相似文献   

2.
吕秋薇 《世纪桥》2011,(11):20-22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不仅在日本风靡一时,在中国也拥有大量读者,甚至一度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村上热"。这部小说韵味悠长,娓娓道来,感人至深,村上春树式的独特表达更使小说显现出了非凡的艺术魅力。本文从人性的描写、人物塑造、语言风格和作品深度等方面分析《挪威的森林》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随着小说《林海雪原》及由此改编的电影、京剧、电视剧的热播,侦察英雄"杨子荣"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作家笔下的"杨子荣"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经过艺术加工塑造出来的。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对"杨子荣"的人物原型充满好奇。经过长时间的寻找查访,直到1974年,侦察英雄"杨子荣"的身世之谜才被破解。小试身手劝降土匪其实,"杨子荣"的人物原型真名叫"杨宗贵",1917年1月28日,杨宗贵出生在山东牟平宁海镇嵎峡河村。  相似文献   

4.
潘岚 《红岩春秋》2010,(4):35-39
小说《红岩》出版后,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强烈的轰动,人们争相诵读。而小说塑造的"疯老头"华子良的形象,无疑是极富传奇色彩、为读者所津津乐道的人物之一。华子良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自然源于作者的呕心沥血,更来自生活原型—韩子栋的传奇经历。  相似文献   

5.
1962年秋,康生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 上对习仲勋搞突然袭击,诬陷仲勋授意李建彤炮制《刘志丹》小说,为高岗翻案,说仲勋是挂帅人物,是大阴谋家、大野心家。康生还在会上给毛主席写了一个条子:"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活动,是一大发明。"毛主席在大会上念了这个条子。  相似文献   

6.
黄丽双  徐媛媛 《世纪桥》2009,(13):49-50
美国作家克尔特·冯内古特的名篇《五号屠场》被公认为充满“黑色幽默”与反战思想的名篇。本文通过细致分析小说创作背景、小说情节设置和小说中的不同人物,剖析这部作品对战争的荒谬、血腥、残酷和破坏的强烈控诉,从而充分揭示了作者蕴藏其中的强烈反战思想。  相似文献   

7.
小说是文学的几大种类之一。它通过具体环境的描写,人物形象的塑造,展开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虽然有些作家的作品也有例外,但一般说来,小说都具备这三个要素。小说按其篇幅的长短来分,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近几年迅速崛起的小小说。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小说文本的“媒介化”可归因两方面:一是作者的目光聚焦在当时的市民生活;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市民生活中,各种各样媒介物已经成为必需品。电灯、照片、报纸、电话、电车、无线电等媒介物在张爱玲的作品文本中,充当作品文本的材料元素。另一方面,张爱玲的小说文本中,媒介物和小说人物之间存在紧密关系,决定了媒介在小说文本中成为“隐性叙述者”,参与了一个个凄婉动人的故事的“讲述行为”。以电灯为例:电灯在张爱玲的小说文本中构造了一个光影空间。空间能承载一种记忆:历史的记忆、心灵的记忆、生命的记忆。人的感知沿着记…  相似文献   

9.
卢军 《理论学刊》2012,(1):120-123
在叙事结构上,《海客谈瀛洲》进行了大胆探索,借鉴先锋小说“结构现实主义”的叙述方法,采用四个并行文本进行叙述;在人物塑造上,张炜并不认同“类型化人物”之诟病,着力刻画了代表邪恶、伪善的位高权重者阵营,以及代表正义和理想精神的知识分子阵营;而在叙事态度上,小说采用了爱憎鲜明的主观叙事.作品彰显出清醒的道德理性批判精神和对民族灵魂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对人类生存状态的高度人道关怀.  相似文献   

10.
高纯 《山西青年》2022,(3):132-134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红楼梦》蕴含着超凡的智慧与人生哲学.而这本小说中最精彩的艺术也体现在对人物的塑造方面,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每一个人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融合,尤其是其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具有现实性与生活化的特征.而王熙凤作为《红楼梦》中的典型女性人物,更是体现了女性复杂与多重的女性特征.因此,对...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相关史料,对柔石小说《二月》中文学人物与历史人物作比较,研究肖涧秋、钱正兴、陶慕侃、方谋等人物的原型,并求证小说中西村、女佛山、芙蓉镇等在现实中的地名,订正了鲁迅先生考证的错误,从而证实《二月》确为柔石自传体小说,为研究《二月》提供了新线索、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张学军 《理论学刊》2005,(5):111-114
中国当代小说主要有如下几种象征类型:一是意象象征,意象象征是借助特定的意象组织起小说的形象体系;二是整体象征,整体象征是依赖于形象体系的整体,即用小说的基本情节、人物命运等来充当某一思想、观念的象征;当理性观念的力量强大到个别形象难以承载的时候,小说的整体象征将向寓言演变。象征和寓言能增加文学作品的含蓄性,使作品获得更加开阔深厚的意蕴。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07,(9)
上海是现代中国唯一的大都市,而作为专注上海市民生活的作家张爱玲,她的小说中理所当然的蕴藏着大量的现代性体验成分。只有了解作者和文中人物的现代性体验(家国之感、漂泊无依感),才能更好的理解张爱玲的现代性风格和她的文学世界。然而当今现代性研究常常陷于浮空。为了纠正这种倾向,本文着重以《倾城之恋》为研究文本,从人物内心的现代性体验入手,来剖析挖掘该作品中的现代性内涵,为张爱玲的作品研究提出自己的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4.
《围城》是部充满悖论和矛盾的作品,在结构上反映出对话关系,人物命运的安排和情节的设计,构成了“大型对话”。但塑造人物内部语言是独白的,并没形成“微型对话”。小说有两个本文:一个是以方鸿渐为中心情节的“正本文”;一个是以叙述者高高在上讲述评价“正本文”的“旁本文”。叙事者既在认知层面上“大于”又在心理层面上“高于”人物,使人物成为被“看”的客观物化对象,无法和叙述者进行平等对话,使《围城》成为独白型的作品。《围城》的独特的语体提升智性的同时也潜在解构自身的危机。结构是无声的语言,如果没有成复调结构,仅靠“智人智语”,难以表达生存困境的博大命题。  相似文献   

15.
《湘潮》1986,(4)
一、关于创作党史题材文学作品的重要批示 1986年1月12日,胡耀邦同志对冯文彬同志的一个报告作了重要批示,指出:“作家创作以党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党允许作家在风格和艺术上的自由选择,不要干预,但在这类作品中,特别是在文学传记作品(包括小说、戏剧、电影、电视片)中,不应虚构重大的党史史实,对党的历史人物的描写,更不能歪曲。因为这不是什么艺术领域内的是非问题,而是  相似文献   

16.
时下,一些评选活动开始采用网上投票的方式,希望借助网络的开放和互动获得真实广泛的民意。但近日有媒体报道称,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出现了网络水军"灌水"的现象,几名"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以短时间、本地化的得票方式顺利"突围"。虽然此事件是否为恶意刷票还没有定论,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网上投票已催生出一个新的网络产业——"刷票业"。  相似文献   

17.
王学亮 《党史纵横》2011,(10):35-39
电视剧《潜伏》的热播,掀起了谍战剧的浪潮。一部部反应我党隐蔽战线地下工作的影视剧作品涌现荧屏,向人们展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谍战英雄那惊心动魄的传奇经历。其实,在这些被"艺术化"的人物形象中,有一些人物形象是有真实人物原型的。在我党历史中,的确有一批在隐蔽战线上默默奉献的英雄,他们身处虎穴,过着刀剑上舔血的生活,却义无反顾...  相似文献   

18.
惠之 《廉政瞭望》2013,(3):58-59
边拆边沟通 在2012年12月1日之前,每天清晨,浙江温岭市大溪镇下洋张村的罗保根起床后,像往常一样推开房门,扑面而来的数辆汽车从他家前后疾驰而过。习以为常的罗保根淡定地开始洗脸、唤老伴做饭。这名67岁的老人还不知道,一张他所住的这幢房子的照片正在网上被疯狂转载。这是一张从高处俯拍的全景照片:一幢5层高的楼房孤零零地耸立在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中间,犹如一座"孤岛"。网友给它起的名字是:台州"最牛钉子户"!  相似文献   

19.
彭安玉 《唯实》2013,(2):84-87
有了国家,就有了官吏;有了官吏,就有了"清官"与"贪官"之别。在中国历史上,"清官"一词最早出现于宋元的戏剧和小说中,但在二十四史中,为"循吏"、"良吏"、"能吏"立传者,不在少数,这些循吏、良吏、能吏也就是后来通称的清官。  相似文献   

20.
付义  王国宏 《世纪桥》2011,(15):95-9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丰富历史知识和提升史学能力之外,对于当代大学生培养爱国情操、提升人文素质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人物身上往往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做人、做事的经验教训。本文从"纲要"课教学实践经验出发,在理论上阐明以历史人物评析为重点,结合具体人物言行的相关教学实例,剖析如何灵活、恰当地结合对历史人物的深入评析,用当代大学生乐于认同、易于内化的方式,把做人、做事的道理以鲜活的事例渗透给青年学生,进行春风化雨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文明教育,促进"纲要"课育人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