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从农地的集体经营逐步过渡到家庭承包经营,从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确立到农地经营权流转,中国的农地经营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在流转过程中仍然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流转比例较低、流转合同签订比例不均衡等问题。本文以农民为核心进行研究,对反映农地经营权流转效率的农地流转情况、农业生产效率、农民收入、城镇化水平进行了分析,构造了农地经营权流转效率评级模型,计算了2006年至2016年农地经营权流转效率综合指数。结果表明:农地经营权流转综合指数逐年上升,农地经营权流转效率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农村人口的流动,农地流转在广大农村不断出现并逐步发展起来,农地流转问题在山区农村也日益突出起来。在决策层,中共中央、国务院1993年11月发布的《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规定:“经发包方同意,允许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1998年10月14日,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的农地流转制度与实践中,农村集体组织与农户间构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但由于农地产权不清晰、农地流转市场不健全、农村集体组织的不完善导致无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使得委托代理关系低效。要建立高效的委托代理制度安排,就必须清晰界定农地产权,建立健全农地市场,改革规范集体组织。  相似文献   

4.
农地市场化流转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延廷 《求实》2012,(5):93-96
农地市场化流转有着保护农民的土地利益、提供土地经营的价格激励、带动其他要素投入现代农业等经济绩效。农地市场化流转机制的关键:农地产权关系明晰是其前提条件、农地价格的形成是其核心内容、有效的中介服务是重要保障。我国农地市场化流转应遵从农地市场化流转的机制而避免农地市场化流转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2009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这使稳定农地承包关系,发展规模化经营,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从农地承包经营流转权的前提、主体、形式、融资和保障措施方面,提出进行农地的确权、尊重农户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创新农地流转形式、完善农村社保机制、盘活农地融资方式等措施,从而促进农地集约化发展,建立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6.
吴元波 《探索》2007,1(5):117-121
本文分析了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债权与物权属性,认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残缺是制约农地流转的关键,而农地承包经营权的不完全与其法律属性不明确有关.要加速我国农地市场化进程,就必须按物权理论规范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制度,通过法律制度的建设,从产权安排上克服我国农地市场发育制度瓶颈.  相似文献   

7.
残缺与重构: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建设的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地资源的稀缺性与产权制度的残缺性决定了土地产权界定的重大意义.实现所有权主体人格化、使用权主体独立化和承包权主体法律化,是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和实现农地市场化流转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了很多土地制度改革,众多改革均以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为目的.建立产权清晰的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可以在较大程度上解决目前农用耕地撂荒问题.四川省实际农用耕地撂荒率较高,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出现失衡情形.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供求受到诸多因素制约.从对四川省2002-2011年的数据分析中,本文发现政府支农支出和农业各税、农民人均经营收入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以及GDP增长率和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对供求作用力度不一致,导致了流转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的失衡.政府据此出台相关措施使得流转市场供求回到市场预警线内,发挥市场自身配置作用,不断均衡地提高农地使用权流转比例.  相似文献   

9.
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但现行法对农地流转的规定充满了犹疑与矛盾,导致了农地流转主体、过程及结果的种种限制与纠纷。为此,应通过完善立法还原土地的经济职能,准确界定概念,注重各制度功能的衔接,确立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财产权利,丰富农地流转形式,规范流转程序,健全保障机制,从而实现农民在土地上的应得利益,稳定农村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地制度的典型特征是集体土地所有制。回顾历史和面对现实存在的农业现代化问题,集体土地所有制为农地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框架和原则遵循。从实践出发,可梳理出四类农地制度创新路径,分别是按户连片耕种、联耕联种、土地委托流转和新两田制,前两者适应欠发达地区,后两者则适应发达地区。结合经验研究,现行导向单向度扩大农户土地权利的农地制度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产权经济学”,其所立论的几个假设都缺乏适用性。新时期深化农村改革要注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这个大前提,充分鼓励地方农地制度创新,并从法律和政策上充分汲取这些创新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论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的回顾与总结,认为在新世纪要加速推进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农地产权制度方面,不宜采用过激的方式,而应采用自我强化机制,对我国农地产权制度中现有产权模糊、产权残缺等缺陷进行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祁雪瑞 《学习论坛》2010,26(3):78-80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农地所有制度与农地经营制度。所有制度沿革的线路可以简单地描述为“私有-合作-纯集体公有-产出全国公有-权属公有产出私有”,经营制度沿革的线路可以描述为“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家庭承包-家庭承包经营-双层经营”。相关立法和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因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土地所有制变革而有失偏颇;第二阶段面对实际,转向土地经营制度变革,并由债权性承包权转变为物权性承包权,也相应延长了承包期限。今后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方向或为所有权逐步国有化,经营权逐步强化,流转进一步市场化。  相似文献   

13.
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目前影响农民市民化进程的制度和政策因素主要是:户籍门槛仍然过高;进城农民常常面临就业歧视;农地制度改革不彻底,使进城农民难以割舍与土地的脐带关系;保障体系残缺,未覆盖全部进城农民,进城农民存在后顾之忧。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必须抓住几个关键:一是户籍制度改革要有重大突破: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将各种利益与户籍身份剥离,使城乡居民获得统一的社会身份和公平的发展机会,建立自由迁徙的户籍制度;二是深化农地制度改革,创新农地制度,改变目前农村土地产权"虚置"的状况,明晰土地产权,从而更好地保护农民的利益,搞活农地流转,为农民市民化提供有利的制度条件。三是强化政府的职能,在各项政策的制定上,由过去的限制农民进城向主动吸引农民进城转变,并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四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4.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一个创新,是提高土地绩效和农民土地收益的必由之路.但在农地流转实践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乏力的现象也很突出。如何加强农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保障农地流转改革的顺利推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逐步确立,经营者与劳动者逐步分化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阶层意识和阶层认同的逐步形成,是劳动者阶层逐步成熟的重要标志。阶层意识和阶层文化的形成以及企业的产权形式的变迁,对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处理产生着深刻影响。从计划经济下的“主人翁”到市场经济下“劳动者”,国有企业的产权形式、单位体制、管理措施等,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被管理和直接生产是劳动者在国有企业劳动关系最主要的特征。为适应这些变化,劳动者在心态上也经历了一个抗拒、调适、默认乃至认同的复杂过程。而国有企业劳动关系从行政关系到经济利益关系的转型,迫切要求各级政府对国有企业产权运行应当做出创造性的制度安排。如此,才能够实现国有企业劳动关系格局中产权与劳权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6.
以安徽省T市M村的经验材料为基础,探讨了农地大规模流转的实践逻辑,通过对该项政策运行中的各个行动主体间利益博弈机制的分析,来解释农地大规模流转政策的内在困境及成因。研究表明,农地大规模流转的困境是各个行动主体之间进行利益博弈的结果。在围绕农地大规模流转的博弈中,资本和权力占据着优势,而部分农民尤其是纯农户的利益一定程度受损,国家的预期目标未得到有效实现。因此,在农地大规模流转中,如何保护广大普通农民的利益,考验着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17.
积极促进农地经营权流转。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有利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深化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努力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交易成本和农地使用权流转组织形式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英良 《理论学刊》2005,(10):51-53
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交易成本,这使得农地使用权流转的效率不高。基于降低交易成本的需要,在农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设立相应的组织形式来完成农地流转交易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在市场组织、政府组织和专门的中介组织这三种组织形式中,介于市场组织和政府组织之间的中介组织是最有效率的,应该设立多种形式的中介组织来实现农地使用权的流转,提高农地流转效率。  相似文献   

19.
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农地流入方主体最为重要,是否存在相应的农地流入方,是决定农地流转的关键因素。而影响农地流入方主体流转意愿和行为决策的则是农业外部经济条件。西部地区由于第二、第三产业落后,制约了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成长。因此,在西部地区农地流转过程中,通过政府的作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提高农地流转规模,促进现代农业成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土地流转是建设兵团现代农业的基本前提和发展趋势,也是构建兵团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必要条件。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法、访谈法、规范分析法研究了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发现新疆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存在权能不清晰、资产化难以落实、流转不规范、服务滞后、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监管困难、容易引发矛盾等七大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立农地流转评估制度、确立流转方式、规范流转程序、确保流转收益、加强流转监管、完善服务体系,建立新疆兵团团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