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艳东 《理论学刊》2004,(7):102-104
政府信息化的发展及电子政务的实施,将对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进行从内到外一系列深层次的变革与创新,使行政管理的方式如政务处理、政府采购、社会保障服务、政府决策支持等实现电子化,推动行政管理的模式向着网络化、扁平化、现代化、知识化、民主化、公众化、动态化、灵活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精简整合优化再造政务流程,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数字化的现代政府。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政府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所谓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在其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管理和服务进行集成,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公共服务的一种全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其实质就是政府信息化。电子政务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务活动。  相似文献   

4.
电子政务是政府行政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伟 《学习论坛》2004,20(5):41-42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政府部门推行电子政务是大势所趋 ,它不仅意味着政府行政管理要进一步地公开和透明 ,更意味着政府能够通过网络高效地处理属于其管辖范围内的一部分公共管理事务。我国已加入WTO ,实行电子政务 ,有利于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进一步转变。  相似文献   

5.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受到冲击最大的是政府。因此,重构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更新政府行政管理的理念、加大政务透明度和行政行为公开化、建立和完善对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从而搞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开创政府依法行政的新局面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因特网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时也给传统政府行政管理带来一场革命。电子政务不仅是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信息社会的核心构成部分。政府作为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者和推动者,必须积极顺应发展趋势,主动融入发展潮流,把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与政府管理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革命与公共行政发展融合互动的产物,在各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实践中,与技术领域的进步相比,行政制度的变迁呈现出滞后性。要从根本上解除行政制度给信息技术的深层次应用带来的束缚,政府就必须遵从信息技术的内在逻辑和潜在能力,对行政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造和变革,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支持和稳定的制度保证。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对电子政务的发展进行研究,不仅能够深化对电子政务发展规律的认识,也可以拓展公共管理理论的维度,展示源于信息化的公共管理现代化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政务服务中心作为我国推进行政改革的重要平台、载体、途径及手段,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并致力于建立、完善和发展.政务服务中心工作实践中遇到诸多挑战,本文认为,要完善构建政务服务体系,提升行政服务能力,需要重点处理好发展政务服务中心与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关系,注意处理好政务服务中心的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行政审批窗口与派出机构之间的关系,政务服务中心与各职能部门的关系,政务服务中心的外部服务与内部管理之间的关系,急迫问题的解决与未来长效机制建设的关系等六大关系.  相似文献   

9.
关于发展电子政务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政务的英文名为e -government,直译应为“电子政府” ,电子政府是电子政务的形象化描述 ,两者的实际内涵完全吻合。电子政务是指各级政府机构以电子和网络技术为基本手段 ,实现政务处理电子化 ,包括内部核心政务电子化、信息公布与发布电子化、信息传递与交换电子化、公众服务电子化等。作为一种全新的行政管理模式 ,电子政务在我国出现的时间不长 ,尚处于摸索与建立过程 ,故很有必要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些有益探讨。一、对电子政务的基本认识我们不能仅仅把电子政务看成是简单的政府触网或办公自动化措施 ,不能简单地…  相似文献   

10.
试论政府流程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流程再造作为政府公共管理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对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机构改革,提高政府行政绩效,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实现我国政府流程再造,需要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努力提高公务员和公众的信息素质与技能。  相似文献   

11.
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而是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电子政务不仅是对传统政务的超越,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政府流程再造、政府服务方式的变革和政府革命。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固政府行政管理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社会组织结构性矛盾以及自身建设等诸多问题的执战,从而要求政府必须加大自身改革力度,推动政府转型.应当通过转变政府管理理念、推进管理体制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府管理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构筑电子政府框架琮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3.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构建服务型政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政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先进工具,政府通过建设电子政务提高政府服务功能,因此发展电子政务必须同建设服务型政府紧密结合。在建设基于电子政务的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政务流程改造和电子政务建设的关系,特别是新疆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达到发挥政府服务最佳功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从行政伦理学的视角,政府对任何一种行政行为是否有能力负责任,是否有能力做到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本身就是行政伦理问题。基层政府的行政能力的伦理价值表现在是否有能力把社会的公共利益和人民的利益作为实现的目标。因此,基层政府提高行政能力,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即行政能力建设及其运用的方向性正确与否具有重要伦理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时代行政模式的嬗变及其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标志的科技革命,正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管理模式,给传统的行政模式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和深层次的震荡。行政组织结构扁平化,行政权力结构网状化,行政决策结构交互式、政府管理民主化,政府公务员以复合型人才为主等将成为网络时代行政模式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政务公开是建立廉洁、民主、高效的政府 ,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要求。我国政务公开制度的推行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实施过程中都存在不少问题和阻力。为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 ,政府官员和行政人员必须树立现代行政理念 ,同时把政务公开纳入法制化转道 ,科学界定政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7.
基层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政府职能、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三个方面。基层政府加强行政能力建设,应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选择有针对性的可行路径,如加强行政文化建设、运用新的治理工具、塑造责任政府形象、提高公务员自身素质、完善行政运行机制等,提升基层政府的行政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天津支部生活》2007,(10):44-44
中纪委领导同志近日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以抓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和办事公开为重点.继续全面、深入、扎实地推进政务公开各项工作。要通过政务公开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公开促监督,推进政府依法行政;以公开促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公开带服务,全面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曹敏 《奋斗》2008,(2):30-31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十分重视政务公开工作。从十五大到十七大,对政务公开的表述不断丰富和完善,要求更加明确和具体,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政务公开的推行,意义重大,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整体水平的提高,省级政府之间发展不平衡现象亦日益严重。传统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分野在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失效,揭示了生成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可能存在多元化条件组态的事实,为解释并解决发展不平衡现象提供了可能。一体化政务服务建设可被视作政府应用信息技术并进行组织重构以提供整体性、无缝隙的政务服务的过程,因此,现运用TOE理论框架构建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条件组态的研究模型,并结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开展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是生成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的必要条件,生成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的条件组态则包括“技术-组织-环境协同主导型”“技术-环境主导型”“技术-组织主导型”,且实证结果通过了稳健性检验。由此可得,省级政府可以通过重视并提高政府数字化水平、增强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基于本地特色提供政策支持等方式提高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