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确认识普世价值 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普世价值,有助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指导意义.在当代中国,坚持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覃雪梅 《传承》2011,(23):55-57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和实现途径,而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必须做到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贴近生活实际,满足大众需要,语言通俗化、形象化,以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3.
伍德是政治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坚持阶级分析法和经济分析法,凸显了经济背后超经济要素的作用,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首要功能是批判资本主义。伍德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是政治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政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趣与当代价值,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重释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和重要观点,并将其运用在殖民主义、新帝国主义、全球化、现代性等问题的分析上。伍德构建了政治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基本结构和逻辑,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价值,推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军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赋予军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作用。而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也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尤其是政治意识形态,主要就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路线、政治思想与政治纲领。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政治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正确理解和把握意识形态和政治发展的辩证关系,全面剖析实践基础上二者的逻辑关联与互动机制,是理解当代中国政治的基本视角之一。纵观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中国政治建设历程,总体上坚持了意识形态建设与创新的适度优先地位,并在此前提下把握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时机和步伐,稳步推进政治发展,实现了意识形态与政治发展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王海滨 《桂海论丛》2010,25(2):26-29
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治哲学开始复兴,在时代要求、中国现实与理论挑战的推动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也逐渐成为显学。反思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几种各有得失的理论进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面临的前提性问题在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以及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以领域定位、现实依据、理论维度、立体动态、旨趣倾向、研究路径和目标指向为结构内容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范式构想。  相似文献   

7.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消除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的误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扫清思想障碍;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政治保证;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当代化,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保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8.
政治沟通:社会转型期政治合法性资源重构的重要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法性是现代政治体系赖以存在并维持长久生命力的基石,政治沟通是当代政治体系合法性资源重构的一个重要视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沟通水平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通过推进政治沟通的制度建设,拓宽沟通通道,畅通沟通信息,增加政治沟通的文化内涵,可完善当代中国的政治沟通。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原则再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灌输"思想是人类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史上的传统教育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之初,"灌输"思想就被确立为一个基本原则,这一原则长期以来在巩固社会主义思想阵地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伴随着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影响和社会条件的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原则在当代受到一系列质疑和挑战。必须认识到西方道德灌输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的本质区别,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原则的实质,从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灌输原则,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青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绍俊  邸乘光 《前沿》2010,(15):18-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青年,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推进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现实需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和核心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原则、遵循规律、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逻辑体现在党的自身建设与党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始终是与"学习"紧密联系的;现实逻辑体现在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有学习型政党给予知识的供给和能力的支撑来形成政治智慧;内在逻辑体现在政治文明进程中政治知识化的发展要求;内容逻辑体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发展逻辑体现在政党政治合法性的建构;价值哲学逻辑体现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体地位,重视和解决人民群众政治信任弱化的问题。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政治信任,最为关键的,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取向,维护公平正义;二是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改善和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三是健全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进一步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四是加强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发挥政府在信息传播中的权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青年是中华民族振兴的脊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也是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争夺和侵蚀的重点对象,故从某种程度上说,青年政治社会化关乎国运兴衰、民族存亡。在当代中国,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以恢复历史为幌子,企图对青年政治社会化进行颠覆性破坏,以达到摧毁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大厦、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乃至颠覆中国国家政权之目的。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环境变化多端的当今,深刻分析历史虚无主义在新时期盛行之因,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提振青年政治信心、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依法规制新媒体内容,是有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捍卫社会主义制度的强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诉求的根本要义在于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本土文化中生根、发芽和结果,不断培育出新形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并以此指导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必然要求,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诉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融合创新.此外,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其为普通大众理解和接受,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诉求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关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重大课题,只有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发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作用和巨大力量,而要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要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彻底的理论;其次必须科学定位,坚持为人民服务、指导实践;再次要立足中国国情,采用民族形式,富有民族特色,实现中国化;最后在宣传方式上要科学得当。同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多方努力,不断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7.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活水源头,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形态,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的每一步前行都与时代同行.标志着我国社会发展不断进入新的更高境界。与此同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进程也与时代同步,与真理同行。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人道主义思潮是当代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近些年来,理论界立足于人道主义的内涵,对中国人道主义的发展历程作了系统的梳理,尤其围绕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对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也做出了诸多解析。从文艺视角下对人道主义进行研究成为当代中国人道主义思潮的一大亮点。人道主义思潮的发展路径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时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涵理解的变迁,也蕴含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进程以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9.
文化整合视野下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自近代开始转型,直到今天这个进程还远未完成。今日中国有三种文化并立:马克思主义、西方自由主义、中国传统文化。要度过这个转型期,这三种文化必须实现有效整合。本文提出了文化整合的概念,并从这三种文化整合的视角对未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作了一些思考,主要涉及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和重点,未来中国政治合法性问题,未来中国政治运行逻辑以及政府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努力实现公民信仰自由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主导意识形态的和谐统一,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