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解放,晋察冀、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在石家庄创办一份像样的城市党报的条件开始成熟。当时担任《晋察冀日报》社长兼总编辑的邓拓,对石家庄办报给予了人力上的支持,而且提了很多指导意见。《新石门日报》的诞生在石家庄解放当天,硝烟未尽,枪声零星不断。一路《晋察冀日报》的20余位编辑、记者紧随部队进入石家庄市区,另一路《冀晋日报》的编辑、记者及电务、经营管理人员与前线记者会合,也进入市区。两路办报人员在石家庄市胜利会师,在中共石家庄市委统一领导下,  相似文献   

2.
秦湘豫 《党课》2013,(4):105-108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注:另有一说为邓殷洲),笔名马南邮、于遂安、卜无忌等,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竹屿人。邓拓是中国著名的新闻家、政论家,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新华通讯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人民日报》社长、北京市委文教书记兼《前线》杂志主编、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其为《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前线》杂志的“三家村札记”等专栏撰写的杂文,由于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深受读者欢迎,已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  相似文献   

3.
中国革命史上第一部《毛泽东选集》诞生于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中,出版于太行山上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在省级地图上都找不到的阜平县马兰村,编辑出版人是邓拓。1944年初,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为了让晋察冀边区人民系统地学习毛泽东思想,征得毛泽东为书记、王稼祥为副书记的中共中央宣传委员会的批准,决定出版《毛泽东选集》。分局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时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总编辑的邓拓。早在1937年邓拓来到晋察冀边区之后,他就在自己主编的《晋察冀日报》上连载毛泽东的著作,还将这些著作印成单行本在边区甚至敌占区发行。1942年7月1…  相似文献   

4.
李栋 《党史博采》2023,(3):57-59
<正>在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和宣传领域,邓拓无疑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邓拓,原名邓子建,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杰出的新闻工作者。1944年5月,由邓拓主编、晋察冀日报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以下简称《毛选》晋察冀版),是中国革命出版史上第一部《毛泽东选集》,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卅四年前喜识君,夜阑杯酒共论文。春风紫塞张家口,结伴还乡哈尔滨”。这是1979年9月5日,中共北京市委为邓拓同志举行追悼会时,著名作家肖军写的挽邓拓诗。这首诗既抒发了肖老的胸臆,也道出了邓拓与张家口的关系。 邓拓,原名邓子健,笔名马南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后,邓拓同志受党组织派遣到晋察冀边区工作。先后担任《抗敌报》编辑部主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1945年抗战胜利后,邓拓率领报社的同志从阜平来到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同年9月,新华社晋察冀总分社在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晋察冀根据地的创建,战地报刊如雨后春笋应势而出,记录抗战历史,凝聚抗战信心,鼓舞抗战热情。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就十分重视新闻舆论宣传工作,即便是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仅晋察冀根据地所办的报刊就有几百种。报纸有《晋察冀日报》(前身为《抗敌报》)、《子弟兵》报、《冀中导报》、《前线报》、《冀南日报》、《救国报》等,期刊有《晋察冀画报》、《战线》、《抗战生活》、《长城》、《时代青年》  相似文献   

7.
刘福同 《前线》2023,(11):90-93
<正>《前线》杂志第一任主编邓拓同志是全党公认的、杰出的新闻工作老前辈。在近30年的办报办刊生涯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许多办报办刊育人的好思想,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出色的编辑、记者人才,为党报党刊事业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61年,我到《前线》编辑部理论组工作直至1966年《前线》被迫停刊,有幸能在邓拓同志的言传身教下学习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编辑。其丰富的办报办刊育人思想,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晋察冀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对毛泽东思想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它领导下的晋察冀日报为宣传毛泽东思想,不但写下了大量的文章,还编辑出版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报社社长邓拓还提出了"毛泽东主义",阐释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乃至党外人士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提供了条件。经过他们的宣传,党内外对毛泽东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为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地级党报如何实现开放办报,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日照日报的办报宗旨是:"新闻立报、开放办报、市场兴报、经营活报"。本文就日照日报的实践谈开放办报大有可为。众所周知,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纪律决定了党报必须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  相似文献   

10.
宝藏 《党史纵横》2006,(4):46-48
抗战胜利以后,党中央制定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部署,派遣大批干部奔赴东北。1945年10月,马加和申玮告别延安,随干部大队渡过黄河,跨过吕梁山,于冬季到达了张家口。由于战局变化,干部大队行进受阻。当时,邓拓正在这里主办《晋察冀日报》,邀请马加做副刊主编、申玮做记者  相似文献   

11.
正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是我党最具权威、最有影响力的第一大报纸,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风向标。谈及其诞生的历史,大都知道是当年由《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但对其更详尽的演变过程,人们所了解的可能不是很系统。一、《晋察冀日报》与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会师里庄  相似文献   

12.
第一部《毛泽东选集》的诞生1944年初,经中共中央宣传委员会批准,决定出版《毛泽东选集》,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将这项任务委托给邓拓。当时,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军区和边区政府等领导机关,已搬到阜平县五区史家寨、田子口一带,晋察冀日报社在雷堡。当时由于敌人...  相似文献   

13.
<正>贵州首家县级日报——《威宁每日新闻》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下逆势突围,将一份"内部交流、免费赠阅"的报纸办出特色、办出质量,成为全省县级报纸的典范。随着电视、网络、广播等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和日益普及,对传统报纸媒体产生了强劲的冲击。贵州首家县级日报——《威宁每日新闻》却在这一冲击下逆势突围,将一份"内部交流、免费赠阅"的报纸办出特色、办出质量,成为全省县级报纸的典范。用全国的高度和眼光做新闻2013年,《威宁每日新闻》大胆提出了自己的办报理念:"用全国的高度和眼光来做威宁新闻,竭尽全力将威宁形象推向全国。"坚持这一办  相似文献   

14.
一、报纸类《申报》1872年4月30日创刊于上海,至1949年5月27日终刊,是旧中国时期发行时间最长的报纸。它记录了我国近代社会的一些历史情况,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可供多方面的研究和利用。《晋察冀日报》是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央晋察冀中央局的机关报,1937年12月21日创刊,当时为《抗敌报》,1940年11月7日改为《晋察冀日报》。《民国日报》是中共中央宣传部直接领导的全国性日报,1926年11月25日创刊,1927  相似文献   

15.
抗战一周年,第一本毛泽东著作在河北太行山中出版 1937年底,受中共中央委托,八路军一一五师副师长聂荣臻率部来到太行山北部,在晋察冀地区开辟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同年,中共晋察冀区党委机关报《抗敌报》诞生.到达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不久的邓拓任《抗敌报》主编.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建立前1、最早版本的《毛泽东选集》1944年5月,晋察冀日报社编印,晋察冀新华书店发行的《毛泽东选集》(1~5卷),是新中国建立前最早版本的《毛泽东选集》。该书是由当时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委员、分局宣传部长胡锡奎和邓拓主持编辑的。这部书共分5卷,共约40万字,收文章28篇。分精装和平装两种形式,各发行2000册。收录的文章,主要是毛泽东同志抗战以来各种名著、讲演,及其他重要方面的言论(并附有抗战前的几篇重要文  相似文献   

17.
正关于《人民日报》第一任总编辑邓拓的评传,传世的已有廖沫沙等所著《忆邓拓》、王必胜《邓拓评传》、张帆《才子邓拓:一位蒙冤者的血泪人生》、李辉《邓拓:文章满纸书生累》、宋连生《邓拓的后十年》)和李玲《书生邓拓》等佳作,为人们反思"文化大革命"提供了镜鉴。但社会学家和思想史研究者遗憾地发现:身  相似文献   

18.
何立波 《党史博采》2014,(11):43-47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有三个文化组织——《子弟兵》报、《晋察冀画报》和“抗敌剧社”,被誉为三支文化“轻骑兵”。其中《晋察冀画报》是晋察冀根据地第一个以刊载新闻照片为主的大型摄影画报,在抗日宣传和群众动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晋察冀画报社,是我党我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军事新闻摄影的主要媒体,也是军事新闻摄影人才荟萃之地,成为中国革命摄影的摇篮。  相似文献   

19.
1944年7月9日。在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领导下,由邓拓负责编纂,晋察冀日报社编印的《毛泽东选集》。在河北省阜平县城西南马兰村属的仅有十来户人家的坡山村出版了。这个坡山村很小,知名度很低。小村小到连《河北省分县地图册》和《阜平县地名资料汇编》都查不到村名。但是,它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把毛泽东著作系统出版的版本,这是一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流传最早、最广的《毛泽东选集》,曾多次翻印,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0.
报刊宗旨     
主打新闻,深度报道,精作副刊、提高品质。(《天津日报》) 顶天立地。(《新华日报》) 联系常州实际,传播科学知识,反映群众呼声。(《常州日报》) 改革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终生的使命,让读者满意是最大的追求。(《潍坊日报》) 党报原则,晚报风格。(《马鞍山日报》) 传党号令,言民心声,服务经济,倡扬文明。(《即墨日报》) 政治家办报,企业家管理,改革家开拓,努力为民办实事,突出思想性,注重可读性。(《温州晚报》) 鲜明的党性、晚报的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西宁晚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