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通过较大规模问卷抽样调查,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诚实守信、仁爱友善、公平正义、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关系、遵纪守法五个方面的践行度不高.在大学生群体内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回归分析模型表明,个体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大众传媒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影响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度的重要因素,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的影响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大学生传统价值观与中华民族认同的关系;方法:运用传统价值观问卷、中华民族认同问卷对34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对中华民族认同的整体属较高水平,不同民族与不同生源地存在交互作用并达到了显著水平(F=7.966;p=0.000),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水平明显高于汉族大学生(F=4.261,p=0.040),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与传统价值观均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生传统价值观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正面因子。  相似文献   

3.
提升大学生终极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意识就必须率先进行"底层价值观"或"基础价值观"教育即传承中华耻感文化教育,以奠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意识的文化基础。耻感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耻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同一性和联系性,对大学生传承中华耻感文化教育就是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意识的教育。加强对大学生传承中华耻感文化教育重在探索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个过程的认同。在校期间,高职大一、大二、大三大学生由于年级层次、专业学习、面对社会等因素条件的变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呈现阶段性的特征表现。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地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逐步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使其真正承担起实现"两个百年"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就有必要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过程进行分析寻找到更加适合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爱国价值观和行动表现出一些新问题。正确的全球化认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教育、理性爱国是爱国价值观教育需要加强的几个重要方面。提升大学生爱国价值观教育的质量需要在课堂教学和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努力改进。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调查,揭示广东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认知,以及他们对国家、社会、公民等三个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从而对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程度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和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量表(SCV)对某警校213名本科生与某地方大学256名本科生进行调查,以分析比较警校大学生与地方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差异。结果表明:警校大学生和地方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处于中等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于中上水平,说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总体趋于积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程度较高。警校和地方大学生在积极心理资本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均呈显著差异,警校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水平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程度均高于地方大学生。发展价值观能显著正向预测积极心理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是新形势下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阵地。解构思政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理论以及思政课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实向度,进而从促进思政课文本转换,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搭建高校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体系,实施差异化、分众化和精细化的教学,塑造思政课教师队伍等方面探索思政课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践遵循,有助于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促使大学生在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0.
国家认同是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现代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公民对自己国家的认同。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国家认同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原因之一便是核心价值观的缺失,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以后,其目标是促进公民包括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为大学生国家认同提供了思想基础,为处理大学生尤其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提供了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追求,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高校通过课堂教学主阵地、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平台和占据新媒体阵地等途径,教育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模范执行者。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追求,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高校通过课堂教学主阵地、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平台和占据新媒体阵地等途径,教育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模范执行者。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探究了二者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的有机融合.同时,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机理研究,力求从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三个层面实现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和创业行为的指导,从保障、协同、评价三个维度研究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大学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主体,高校要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认同效果,深化和丰富教育认同的内涵,探究教育认同的路径,搭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后备军。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意义重大。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因素分为外在因素和自身因素两个方面。提升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路径是: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常态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网络媒体作用等。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条件下,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状况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其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状况是积极的处于乐观的状态,但也存在反向认同、逆向认同等问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研究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发现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索网络视域下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相互激荡和交融,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迫在眉睫。目前,针对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价值选择差异性的特点以及多元文化带给大学生的双重影响,我们应该积极顺应文化多元化趋势,培养大学生"扬弃"的精神,通过各种相关课程或活动载体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加强他们对主流文化的认同,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使价值观教育真正走进大学生生活,从而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福建为例,在分析影响非公有制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培育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培育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价值观,既要在继承和发扬"爱拼、会赢、敢为天下先"文化基因的基础上,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十二字"方针的要求,确立"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的新的共同价值观,又要通过加强宣传、主动服务、弘扬传统、创新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转化为自觉的意识和行为,实现理论认同、情感认同、道德认同和行为认同,真正做到知、情、德、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在多重话语体系并立的背景下,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本质要求,唯此才能更好的实现对大学生的教育与引导,进而产生基于认同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有着内在的机理,其教育日常生活化有着自身的生成逻辑.当前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实现路径上,应积极探索在其日常认知判断中、日常诉求回应中、日常困惑消解中和日常活动参与中引导他们作出正确价值选择、形成科学价值认同、构建起坚定价值信仰以及自觉进行价值践行.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青少年在民族认同感、对社会主义的热爱程度以及对时代的认同等方面总体状况较好。但他们爱国的自觉程度不高,自我族属意识不够强烈,爱国践行状况离爱国主义"成体"有差距。因此,需要适当调整学校教育模式,促使爱国教育向"化道"转变;研究传统文化精髓,着力培育民族本位观;重视社会教育路径,强化族属意识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