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湘潮》2020,(2)
正《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1961年1月13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现在的标题是编辑《毛泽东文集》第八卷时所拟。这篇讲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第一次比较集中地谈调查研究问题。讲话总结了"大跃进"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努力克服主观主义和片面性,为党制定正确的经济调整政策、克服严重经济困难,提供了重要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帮江青改文章,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最突出的有三次:一是1966年2月《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二是1966年11月江青在首都文艺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会议上的讲话(以下简称《文艺讲话》);三是1967年4月江青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即《为人民立新功》)。江青这些讲话和作品,经过毛泽东的修改,提高了质量,规范了文字,扩大了影响,一句话,增强了江青的声誉。了解一下毛泽东帮江青改文章的情况,无疑对我们认识江青以及毛泽东和江青的关系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同文化教育界人士座谈《正处》讲话 ,是毛泽东对他几个月来形成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的比较系统的阐发。但他并不认为问题已经解决。在他的建议下 ,1 957年 3月 6日至 1 3日 ,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宣传工作会议 ,而且破例地邀请党外人士参加。会议邀请科学、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方面的党外人士约 1 60多人 ,占了全部与会者的五分之一。会议的主要议题 ,是传达贯彻毛泽东的《正处》讲话 ,研究思想动向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 ,认真贯彻“双百”方针。会议首先听了《正处》讲话录音 ,然后分组讨论。毛泽东没有马上发表讲话 ,而是利用会…  相似文献   

4.
正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备团为追悼张思德的会议上作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如今讲话已过去整整70年,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依然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当年,毛泽东的讲话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有关方面把讲话整理成《为人民服务》的文稿,经毛泽东审阅后正式出版,随即全国掀起了"向张思德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热潮。  相似文献   

5.
我们是信奉科学的,不相信神学。 毛泽东《关于农村调查》(1941年9月13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378页要用唯物论代替唯心论,用无神论代替有神论。 毛泽东《在莫斯科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11月18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31页 提倡科学,宣扬真理,反对愚昧无知、迷信落后,加强马列主义的宣传。这不管对人民群众或部队,都是同等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陈晋 《党的文献》2013,(1):114-118
让口头讲话成为经典文献,在毛泽东那里,是寻常事,也是他习惯和擅长的一种研究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毛泽东关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三篇文献,《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都是在正式会议上口头讲出来的,事先没有稿子.从三篇口头讲话转化为经典文献的过程,不难看出一些重要门道:第一,讲话都酝酿于形势发展的关键时刻;第二,先“听”后讲,观点出自调查研究;第三,反复征求意见,补充和完善讲话的观点;第四,书面修改是确立和表达观点最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7.
“文化大革命”骇人听闻,不堪回首。然而,“文化大革命”究竟是怎么搞起来的?毛泽东说:“‘文化大革命’这个火是我放起来的!”林彪1966年10月25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时也指出:“这个运动(指“文化大革命”)从头到尾是主席发动的,主席领导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相似文献   

8.
1953年6月15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新中国历史和建国后党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各种关于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的文献,其内容却并不完全一致。在综合考述各种文献的基础上研究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对于客观理解重大历史变革关头毛泽东真实的思维脉络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的重要理论著作。《正处》从酝酿到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1956年的波匈事件、铁托在普拉的演说,促使毛泽东对国际国内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并主持起草《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国际范围内的两种性质不同的矛盾。这年11月召开的中国民主建国会一届二中全会,引发毛泽东在给黄炎培的信中提出了解决社会矛盾问题的新想法。经过一月会议、颐年堂会议、第十次最高国务会议,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思想逐渐成熟。1957年2月,他在第十一次最高国务会议(扩大)上作了关于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此后,通过开座谈会、听取思想汇报等各种方式,深入调查研究,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及在天津、济南、南京、上海等地多次讲话,进一步阐发关于两类社会矛盾的思想。回到北京后,他对《人民日报》在《正处》宣传上的滞后提出了批评,并亲自起草党内指示,要求了解各级干部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想法。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开始了《正处》一文的修改工作。从4月24日至6月17日的55天时间内,历经13次修改,才最后定稿。6月19日,《正处》在《人民日报》正式发表。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不是一般的文艺学著作,它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整风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是当时党的整风文献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1.
1992年,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转请邓小平同志同意,我们在《冀鲁豫边区群众运动资料选编》中首次公开发表了《邓小平同志在中共冀鲁豫分局群众工作会议上的发言》(一九四五年六月六日),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原边区一些老同志,重温这个讲话,感触颇多,称赞这个讲话是中国农民运动的一部重要文献。这个讲话总结了当时群众运动的经验教训,指出了运动中  相似文献   

12.
廖心文 《党的文献》2012,(2):111-115
《学习毛泽东》,是周恩来1949年5月7日在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所作报告《全国青年团结起来,在毛泽东旗帜下前进》的第三部分,于1978年10月8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后经过重新整理收入《周恩来选集》上卷。今天重温这篇讲话,仍然感到,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著名的讲话,发表三十年了。这个讲话主要阐明的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以后政治生活中的主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和政策,它同时又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这篇讲话发表后,人们在不断学习和研究,但以往从经济方面去探讨它很不够。本文试图从经济建设的角度,谈谈重读后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廖心文 《新湘评论》2013,(23):59-60
《学习毛泽东》是周恩来1949年5月7日在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所作报告《全国青年团结起来,在毛泽东旗帜下前进》的第三部分,于1978年10月8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后经过重新整理收入《周恩来选集》上卷。今天重温这篇讲话,仍然感到,  相似文献   

15.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代表性著作。《论十大关系》讲话面世后不久即传达至党内高中级干部,后于1965年印发至县、团级以上各级党委,1975年向全党印发,1976年公开发表。但毛泽东生前一直未同意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究其原因,应主要归因于三点:一是讲话提出相对仓促,需要补充完善处较多;二是讲话未经录音,后续整理工作进程缓慢;三是时过境迁,部分观点变动较大。  相似文献   

16.
1961年3月,由毛泽东亲自主持的中共中央中南局、西南局、华东局负责人和所属省、市、区党委负责人参加的“南三区”会议在广州召开,讨论和制订《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会上,毛泽东作了题为《要做系统的由历史到现状的调查研究》的讲话。在谈到农村公共食堂问题时.毛泽东说:“广东有个大队党支部书记说。办食堂有四大坏处:一是破坏山林,二是浪费劳力,三是没有肉吃(因为家庭不能养猪).四是不利于生产。”毛泽东认为.“广东这个同志提出的问题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7.
赵一楠 《湘潮》2011,(1):6-9
1975年5月3日深夜,毛泽东在他的住所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毛泽东讲话,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主持政治局会议,也是他生前最后一次长篇讲话。毛泽东生前最后一次长篇讲话,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对新中国历史走向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辩证法思想张友谊1957年1月27日,毛泽东同志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要照辩证法办事。这是邓小平同志讲的。我看全党都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事。”(《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61~362页)。通观《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  相似文献   

19.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一次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讲话,史称《论十大关系》(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对十种关系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其要点讲述了我国在当时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十种关系,也就是十种矛盾即《论十大关系》,它运用了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1,(20):47-47
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闭幕词《愚公移山》讲话中指出,人民大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上帝。刘云山2011年7月6日在全国文明办主任培训班上的讲话《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关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几点思考》进一步回答了我们如何对待人民这个“上帝”问题。人民是“上帝”,就应该平等对待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