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协商民主与现代国家治理高度契合。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有利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我们一定要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认识协商民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切实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化构建,以协商民主制度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互动发展,扩大协商民主的主体范围,推动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梁宏 《世纪桥》2014,(11):29-30
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对于实现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一战略任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具有重要的现实地位和丰富的实现形式,有效地承接了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发展需要,这对于培育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所需要的文化土壤,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合法渠道和夯实社会稳定基础具有重要的价值。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必须坚持协商民主顶层设计与基层改革并举,不断巩固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调发展的制度优势,以协商民主制度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保障和重要动力。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进一步来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重大。但在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源于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两种错误认识。我们应当立足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采取有效举措进一步营造全社会的协商民主文化、深入协商民主实践、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从这三方面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们党民主政治实践和理论的伟大创造,具有丰富的实践基础和科学的理论依据。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不断创新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形式,推进协商民主朝着广泛多层制度化协调发展,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现现代化目标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多主体、全方位、多维度、交互式的有机统一体,表现为结构完整,覆盖面广的多层次的制度化体系。具有制度基础、发展阶段、坚持原则的独特性、政治文化的支撑性、协商民主的广泛性和实践性、实现方式的结合性、实现形式的互补性等特征。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需要不断加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郭红军 《理论学刊》2020,(3):93-100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内生性民主,具有自身独特的显著优势。从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原则观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弘扬中华民族"和"文化、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促进科学决策、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国民素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诸多方面,均呈现出特色鲜明的显著优势。探研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显著优势,不仅能够彰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治理效能,也有利于深入领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协商民主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日渐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不断发展,但发展过程中在二者关系的处理上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因此,在实践中要吸引参与,提高基层民众参与水平;要完善机制,发挥协商民主制度优势;要加强监督,保障协商民主顺利推动;要注重实践,促进协商民主落实落细等,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戴辉礼 《唯实》2014,(11):40-4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推进协商民主,有利于完善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有着重要的逻辑关联,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大力发展协商民主。  相似文献   

9.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首要的是通过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为革命党,共产党制定了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把协商作为统一战线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协商的统一战线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石。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建设和改革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成为民族复兴的客观要求。作为执政党,共产党继续推动统一战线的协商民主实践。改革开放后,我国统一战线协商民主不断发展完善,与此同时,协商民主实践逐步超越统一战线范畴,形成了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协商民主体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制度和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力地助推了民族复兴。  相似文献   

10.
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国家层面运行的主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对整个国家协商治理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共中央以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为当前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健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必须坚持以人民政协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为导向,通过不断丰富人民政协协商治理形式,优化人民政协界别结构构成,强化政协委员主体作用及政协委员对话协商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民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彰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其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于此,应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重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等途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正式写进党代会报告,是十八大的重大历史贡献。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需要健全和完善协商民主制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3.
彭冲  王炳权 《探索》2022,(2):39-50
人民民主话语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和维护人民当家作主而使用的一系列话语叙事。人民民主话语结构体现为目标与策略、价值与实践的统一,它的内在流变源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策略指向发挥人民民主的动员功能、动态调整革命依靠的力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巩固新政权、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策略指向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继续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展开,策略指向坚持民主与集中、民主与法治的统一,探索中国式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策略指向发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走好线上线下群众路线、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把握人民民主话语结构的流变,有利于理解中国式民主的丰富内涵,以及民主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深刻意蕴。  相似文献   

14.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在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主题内容和历史任务.协商民主以公共协商为核心,以实现政治主体的普遍利益为最终目的.团结与民主是统一战线和协商民主共同的话题,两者皆有整合利益和凝聚力量的内在功能.以协商民主视角梳理统一战线的历史演进路径,并对其进行必要的逻辑解析研究,对于巩固爱国统一战线和发展协商民主制度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有益元素,批判与借鉴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协商民主的主渠道和最高形式。当前,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和谐社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人民民主,要求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更好地发挥汇智聚力、协调团结、政治整合、民意通道等功能。在这种政治形势下,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发展,必须正确把握协商民主发展方向,推动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拓展协商民主领域,提高协商民主水平,优化协商民主氛围。  相似文献   

16.
构建广泛多层、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必然选择,它是完善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形式,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社会团结与和谐的重要基础。当下,构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面临着一些困境,主要表现在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缺乏权威性;协商随意性较大,缺乏规则性;彼此独立分割,缺乏联动性。为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强大功能,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要构建"体",搭建协商民主的依托平台;二要构建"魂",推进协商民主的制度化;三要构建"融",实现各层面各形式协商民主良好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协商治理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浦劬 《求是》2013,(10):36-38
协商治理,是政治主体基于政治组织和公民的政治权利,以协商和对话的程序和形式达成共识或者协调分歧,以实现国家和公共治理利益目标的特定政治机制。中国的协商治理产生于协商政治与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历史、国情、政情、社情和民情,在长期的人民民主政治实践基础上创造和发展的。它既是人民民主的运行机制,也是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重要方式,还是中国特色的人权实现和保障途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党与政党、政党与界别、政府与社会、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协商共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求实》2015,(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要完成这一宏大任务,需要全社会同心同德、共商伟业。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协60多年的发展历程证明,协商民主是不可多得的民主实现形式,人民政协作为多党合作协商机构,能够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经验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智慧优势。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中国党际协商民主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民主有序、团结发展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未来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的发展主要趋向于完善党际协商民主制度、实现与中国选举民主的结合以及服务共产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协商民主的实质是为广大公民参与公共政治和社会治理提供广阔渠道和制度平台。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发展协商民主尤其具有特殊的政治功能和政治价值,是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和紧迫任务。要积极适应当前关键发展时期的多元化政治价值诉求、平等性政治价值期待和包容性政治价值趋向,切实完善与推进政党协商民主、国家权力机关协商民主、国家行政机关协商民主、社会基层协商民主以及大众网络协商民主等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发挥协商民主在扩大公民参与、推进民主政治中的重要作用。尤其要着眼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主渠道作用,这对于改革与加强党的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