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中东地区是美国冷战后全球战略调整的重点之一。最近,五角大楼公布了一份长达40页的“美国对中东的安全战略报告”,为美国冷战后的中东安全战略勾勒出一个大体的轮廓。  相似文献   

2.
胡晓丽 《理论学刊》2007,(10):110-113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实行反苏反共的冷战政策,有其文化渊源,是美国所独具的文化特性的一种表达和再现。概括起来,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文化渊源主要包括使命观思想、扩张意识和种族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理念。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双重标准是美国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必然表现、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目标太高与实力不足之间矛盾的必然反映、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指导思想自相矛盾的必然产物.认识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双重标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实质,认识美国不能也不可能成为世界领导.  相似文献   

4.
所谓“规制主义”,是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对外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理查德·哈斯提出的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新战略。冷战结束后,世界开始了多极化进程,国际社会进入了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冷战时期指导美国对外政策的“遏制原则”已经过时,美国政府受新保守派的影响更加关注国内问题,但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有称霸世界的强烈愿望。在这一背景下,哈斯提出了美国新时期对外政策的新构想——规制主义。哈斯认为,现在是一个“失规制”的时代。经济和信息领域日益一体化、全球化,但政治上更趋分散化。在形成一个有结构的、内聚的新整体之前,混乱和紧张会长期而  相似文献   

5.
人们都说,“9·11”事件改变了美国,美国反过来又改变了世界,至少在中东是这样的。5年来,美国明显将中东锁定为反恐主战场。按照美国的想法,要想根除中东恐怖主义,就必须将反恐战争和“民主改造”融为一炉,毕其功于一役。然而,5年过去了,美国的中东政策却因四处碰壁而处在“变还是不变”的战略迷茫之中。“9·11”事件后,美国的中东政策发生了颠覆性转变,即由过去强调现实利益和地区均衡的现实主义政策,转为推行一种具有强烈理想主义色彩的霸权战略。这项战略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在大中东地区发动“反恐战争”,意在“先发制人”地消灭可能…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战略模糊政策是美国发展与台湾关系的一项重要政策。它经历了中美敌对、中美关系正常化、冷战结束以来三个时期。每个时期,模糊政策的内容都有变化,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但总的趋势美国利用台湾不统不独的现状,最大限度地谋求美国利益。由于对台战略模糊政策的基础正在受到动摇,布什执政以来美国对台政策在走向战略清晰。但只要美国不停止干涉中国内政,无论美国对台政策是战略模糊还是战略清晰,都将最终归于失政。  相似文献   

7.
作为二战后美国的第一位总统,杜鲁门带领他的智囊团共同制定了体现美国称霸全球战略的一系列政策,奠定了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础."遏制"战略成为杜鲁门政府外交战略的核心.东南亚原本并非是杜鲁门政府考虑的重点.但是考虑到东南亚丰富的自然资源、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为了使美国的东南亚政策服务于美国在全球遏制苏联的战略.杜鲁门政府把触角伸向东南王.  相似文献   

8.
汪婧 《世纪桥》2014,(6):69-72
冷战爆发后,确立和维持意大利的亲美反共,阻止意大利共产党参与或控制意大利政府,是冷战时期美国对意大利政策的长期目标。1948年意大利大选是意共重返政府的重要契机,为此,美国大肆干涉,对1948年意大利大选发动了一场名为"书信运动"的大规模心理战,成功阻止了意共的上台。这是冷战时期美国心理冷战战略形成过程中的一场重要实践,鼓舞了美国制定一项全面心理冷战战略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中东地区历来在美国全球外交棋盘上占据重要地位."9·11"事件后,美国将反恐斗争确立为外交的主轴,同时着手推行以维护美国"惟一超级大国"地位为核心的国家安全新战略,中东地区在美国外交中的地位又进一步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新年伊始.中东加沙地带战火纷飞。燃于中东的战火和美国政府的中东政策有很大关联。美国在中东面临战略困局.短期看布什外交失大于得。但在军事革新、控制地缘要地等方面.美国是有一些收获的。美国的软实力受到重挫.战争耗费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重大诱因。但总体看.美国实力依然超强,未来也未必长期陷在中东。  相似文献   

11.
自登上世界霸主宝座后,欧洲一直是美国维护世界霸权的战略重心。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争霸的主战场就是在欧洲展开的,人们熟知的“铁幕”就横亘在欧洲大地上。美国与苏联的军事对抗也是围绕着争取欧洲安全的主导权来进行的。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同。但是,美国一会儿出兵非洲索马里,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中美合作的战略基础消失,美国对华"接触"与"遏制"并用.在此背景下,台湾价值重新得以提升.但新时期华盛顿在台海两岸寻求平衡、维持霸权的传统角色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中东依旧是“多事之秋”。一年来,伊拉克问题、巴以问题、伊朗核问题的持续升温,黎以冲突的突然爆发,“烤”验了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展望未来,中东局势的不断恶化,将迫使美国微调其中东政策。美国政策的微调,将对未来的中东局势产生影响。但估计中东热点问题变化不大,前景依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4.
西方中心主义思想与美国惯有的"优越"传统文化使得美国的意识形态表现出了浓厚的东方主义,其基本特征是人为地构建了美国与东方的二元对立。某种程度上,这种东方主义文化也影响到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其典型表现之一就是美国对朝政策的"单边主义"。中国与朝鲜同属于东方国家,且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美国对朝政策的文化意蕴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古巴面对美国强硬的敌视政策,采取了有效的对策,迫使美国近期对其政策作了调整和松动.古巴的对策主要有:积极应对意识形态渗透和反古宣传,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经济上进行稳步的改革开放,缓解美国封锁所造成的压力;实施全方位外交,对美国的敌视政策形成有力的牵制;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基础上,积极谋求同美国改善双边关系.古巴应对美国的政策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应对美国干涉本国内政的行为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民性格是美国公民社会成功的基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的清教主义.漂洋过海来到美洲的清教徒把清教主义带到了北美,在北芙这片特殊的环境中,清教主义演变成为美国独特的富含公共精神的国民性格,它们包括:契约精神和自治精神、对待金钱的超脱精神、责任意识、乡镇精神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克林顿入主白宫一年,针对国内振兴经济需要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外交政策进行了引人注目的调整,其最大的特点是把“促进经济安全”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强调冷战后时代的美国安全,不但取决干强大的军事力量,而且更取决于强大的经济力量。 美苏全球军事对抗格局终结之后,原苏联对美国的军事威胁已不夏存在。从美国自身看,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开支浩大,国内经济困难严重,实力地位相对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新一届总统克林顿上台伊始,就提出把  相似文献   

18.
多元文化主义的意识最早起源于美国,是美国少数民族源于对美国的盘格鲁-撒克逊种族中心理论和熔炉理论的批判而兴起的.现代意义上的多元文化主义就是伴随着欧美各国解决民族问题政策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在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是工党提出、推动并得到其他政治力量支持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从"白澳"政策到多元文化政策是澳大利亚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澳大利亚工党适应时势变化而做出的正确抉择.通过工党及澳大利亚政府的努力,多元文化主义已经成为确保澳大利亚文化多样性的制度框架,成为澳大利亚构建和谐社会、增进社会宽容和发展的政策保障.多元文化政策的影响不仅巨大,而且深远,无论是对于工党重塑形象,还是澳大利亚完成自身角色定位,亦或是对于其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美国外交史上贯穿了一系列的争论,这些争论反映了不同外交思潮对美国外交政策决策影响力的争夺。纵观美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思潮不难发现,争论的背后隐藏着同样的目标,即美国的优势和霸权地位,为此,美国外交实际上是实用主义的。多种外交思潮实际是美国外交实用主义这个根本在不同历史时期或者同一时期不同阵营的不同表现而已。一、美国外交史的主线冷战结束以前,美国外交史可以分为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大陆时期,1776年—19世纪90年代;地区时期,19世纪90年代—20世纪40年代;全球时期,20世纪40年代—冷战结束。在这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美国外交政…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一直在不断调整防务政策,以便应付国际安全形势的新挑战,实现其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最近,美国国防部长佩里在年度防务报告中明确提出了“防范—威慑—击败”三位一体的防务新理论,将其作为处理冷战后安全危机的指导原则。这是美国政府对传统的以威慑为核心的防务战略的重大修改。这一新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将“防范性防务”,即“防止对美国安全的潜在威胁变为全面爆发的现实威胁”,置于新时期防务战略的首要地位,从而改变了冷战时期主要依赖核威慑来对付现实威胁的防务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