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笼养蛋鸡痛风的诊治笼养蛋鸡痛风是当前较为普遍的一种常见病,发病原因是鸡体内的尿酸增多,形成的尿酸盐无法排出体外而积聚在肾脏、关节、肠系膜等处引起的一种疼痛性疾病。症状病鸡精神不振,消瘦,冠发白,排白色稀粪,腿、翅关节肿大,站立困难。剖检死鸡可见肾脏肿...  相似文献   

2.
肉用种公鸡痛风症的病因分析宁康健,包梅莉,吕锦芳(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凤阳233100)痛风是由于鸡体内尿酸代谢障碍,血液中尿酸浓度升高,大量的尿酸经肾脏排泄,各种原因的肾损害及肾机能减退,进一步引起尿酸排泄受阻,形成尿酸中毒。引起疾病的主要因素有:...  相似文献   

3.
八正散治疗鸡的尿酸盐沉积综合征笔者用八正散治疗鸡的尿酸盐沉积综合征89例,治愈84例,占94.4%,3例死亡,2例留有后遗症。症状以尿酸盐在鸡体的沉积部位分关节型和内脏型。关节型表现足爪逐渐弯曲、变形,站立困难,跛行;内脏型表现食料渐少,贫血、消瘦,...  相似文献   

4.
痛风(Gout)是由一组嘌呤代紊乱所致的疾病。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Hyperuricemia)伴发痛风性关节炎而跛行。病理上以内脏和关节部尿酸盐沉积、肾小球和肾小管实质性病变与尿酸盐沉积结石的形成,后期并发肾功能衰竭而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5.
尿酸盐沉积机理的体外试验1)王健邓茂先李前勇黎晓敏贾仁勇谢珍(四川畜牧兽医学院荣昌632460)痛风(gout)通常是指由营养性、传染性及中毒性因素所致家禽内脏或关节的尿酸(盐)沉积,是家禽的常见病,不同年龄的各种家禽均可发生。尿酸是禽类蛋白质及嘌呤...  相似文献   

6.
蛋用鸡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特征症状是病鸡头部发绀、腹泻、单核细胞增多 ,同时发生肝坏死和痛风。 192 9196 0年本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 ,196 0年后报道该病的资料减少 ,目前已较为少见。 1999年 7月 ,沈阳市于洪区某养鸡场 180日龄产蛋鸡发生该病 ,并致 18%的鸡死亡。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鸡舍闷热 ,鸡突然发病和死亡 ,日死亡鸡 10 2 0只 ,产蛋量下降 30 %左右 ,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 ;病鸡精神萎顿 ,无食欲 ,腹泻 ,粪便中有多量呈白绿色尿酸盐 ,鸡冠呈蓝紫色 ,眼窝下陷、干涩 ,爪部皮肤干燥、粗糙呈脱水状 ,多于隔离后 37d死亡。病理变化 …  相似文献   

7.
痛风是指体内嘌呤代谢障碍时,尿酸盐晶体沉着在组织中的疾病。本病常发生人和禽类。其中禽类又多见肉用鸡,火鸡也易发生。但就火鸡痛风病的诊断和系统的病理观察的报道很少。特别在广泛而大量推广蛋白质性饲料的同时,本病的发生也相继增多不能忽视。我们研究本病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防制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白枕鹤属鹤形目、鹤科,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某动物繁殖场饲养的1只1月龄幼白枕鹤死于痛风。发病情况 该鹤自24日龄开始即出现腿部瘫痪、跛行,膝关节肿大约1.5倍,并有白色下痢;精神萎顿,食欲不振,每日使用扶他维,同时给氯霉素5000IU饮水,3d后病鹤可勉强站立,30日龄时突然卧地不起,翅膀下垂,颈软无力,30min后死亡。  剖检变化 尸体严重脱水;喉及气管粘膜、心包膜及肝、脾、肠浆膜表面均覆盖一层白色的石灰样尿酸盐结晶;肾高度肿胀,因尿酸盐的沉着呈花斑状,输尿管变粗,内有石灰浆样的流质;剖开肿胀…  相似文献   

9.
自从suttle(1974)和Dick(1975)等提出反刍动物慢性钼中毒或铜缺乏症,可能是由于钼盐在瘤胃环境下,形硫钼酸盐、硫钼酸盐可能有抑制铜的吸收,并可促进铜的排泄。十多年来,人们作了大量研究,目前对硫钼酸盐怎样干扰铜代谢虽然有了进一步认识,但是真正的发病机理仍不太清楚。本文报道了用三硫钼酸盐作静脉注射,并以同位素追踪的方法,探索硫钼酸盐在血液中的代谢和对血锕浓度及其在血液中分布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材料 ~35S标记物为硫化钠,系英国Amersham公司生产,内含同位素1.1mci,含硫化钠8.8~14mg。钼酸钠为英国BDH化学公司生产,(A. R. 1704310)。葡聚糖SephadexG25和G100由瑞典Phamacia公司生产(Super fine)。 (二)三硫钼酸盐制备 根据Mason小组提出的方法,用钼酸钠与硫化氢作用,生成硫  相似文献   

10.
尿酸肾病(Uratonephropathy)又称痛风性肾病,是由于血清尿酸含量过高,使尿酸在肾脏呈结晶析出,堵塞和损伤肾小管,最终可导致肾功能衰竭。本病日本学者称结晶体变性(Crystal degeneration),欧美学者称尿酸盐尿症(Uraturia),苏联学者称尿酸梗塞Infarcire),认为主要见于一周内的新生仔兽。国内对兽类尿酸肾病尚未见报道,我们在有资料可查的1780例哺乳动物病理剖检中,遇到尿酸肾病两例。 病例1 白眉长臂猿(Hylobates hoolock),老龄,雌性,在肾5×2.5×2厘米,右肾5×2.8×2厘米。肾被膜易剥离,表面布满绿豆大的半透明囊泡。  相似文献   

11.
乳牛白血病是由牛白血病病毒(BL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临床上可用微量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检出白血病阳性牛,其中有部分牛表现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增多症(称双阳性);少数牛可导致淋巴肉瘤而死亡。乳酸脱氢酶(LDH)是组织中糖酵解过程中的重要酶,当组织受损害时,LDH便释放进入血液和体液中,因而患恶性肿瘤的动物,常表现血清乳酸脱氢酶(S-LDH)活性增高。本试验在应用MID进行牛白血病普查的基础上,对96头乳牛进行S-LDH活性值及其同功酶谱的测定,以探索其对白血病肿瘤牛的早期诊断价值。 (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人工养殖条件下越冬期间扬子鳄尿酸盐沉积的发病原因,对2012—2013年分离于发病扬子鳄或卵的18株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进行PCR鉴定、致病力试验、毒力因子检测。结果显示,18株普通变形杆菌中强毒株的小鼠LD50为2.5×106~5.3×106CFU/m L。采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到18株菌的Fli L、Zap A、Hpm A、Hpm B、Rpo A毒力因子基因。鉴定出3株强毒性扬子鳄源普通变形杆菌,但并未发现毒力因子与菌株的毒力强弱有直接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究变形杆菌引发扬子鳄发生尿酸痛风并造成死亡的原因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自从Suttle(1974)提出硫钼酸盐是引起反刍动物钼中毒或钼诱导铜缺乏症的主要致病因子以来,很多学者对硫钼酸盐在反刍动物体内对铜代谢的干扰作用作了大量研究,Gooneratne(1981)、王宗元等(1990)还分别用四硫钼酸盐和三硫钼酸盐治疗实验性绵羊、山羊铜中毒,王宗元等(1988)进一步研究提出硫钼酸盐作为铜的解毒剂在体内主要  相似文献   

14.
关节滑液是一种含有蛋白质、酶类、粘蛋白和少量细胞等的血浆透析液。当血浆经由滑膜弥散入关节腔时,滑膜细胞分泌的粘蛋白进入透析液。关节滑液中的非电解质可在血液与关节滑液之间相互扩散,电解质则依照Gibbs—DonnaⅡ膜平衡原理进行扩散。因此,关节滑液是一种随病变而发生变化的组织液。早在二十年代就有某些学者开始了对关节滑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水貂阿留申病(Aleutian Disease)是由阿留申病毒引起的慢性进行性传染病。其特点是:潜伏期长,呈慢性经过,可垂直感染,严重侵害肾脏和肝脏,血液中浆细胞增多,丙种球蛋白异常增高,故又称浆细胞增多症。本病广泛流行于欧、美、亚洲等养貂发达的国家,我国养貂地区普遍发生,感染率较高。黑龙江省某貂场(1973)检查1234只貂,碘反应阳性率为22.8%。北京某貂场(1979)患阿留申病的貂占49.65%。严重影响着养貂业的发展。 阿留申病无中和抗体,为自家免疫病、免疫问题至今未获成功。因此,各国普遍采用定  相似文献   

16.
牛巴贝斯虫主要寄生于牛的红细胞内,可随血液分布于各个器官组织,但各器官组织分布多少则有所不同。Callow和McGavin(1963),Callow和Johnston(1963)分别对牛脑等组织器官内的巴贝斯虫(Babesia SPP)进行了研究。Wright等(1979)和Commins等(1988)对感染虫体的红细胞在毛细血管中停滞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本试验对患牛巴贝斯虫病的水牛体内的虫体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硷性磷酸酶(简称ALP)是一种硷性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可水解磷酸酯,并释放出无机磷、醇、酚和糖等物质的酶。迄今的研究证明,ALP具有组织特性,不同器官ALP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特性均迥然不同。由于ALP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体内,从而使其与体内多种生物功能有关,家畜患许多疾病时也常引起血液及某些体液中ALP水平发生异常变化。在兽医临床上可根据家畜血液或体液中ALP同功酶的变化来鉴别诊断某些疾病。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猪囊尾蚴2及24小时的体外孵育,检测了孵育液中蛋白、硷性磷酸酶及尿酸含量,并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孵育液蛋白做了电泳分析。证实了孵育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和尿酸。蛋白电泳显示孵育液蛋白有三条带,与囊液及头节囊壁组织蛋白电泳比较,蛋白成分简单,属中、小型分子。并对孵育液蛋白性质做了初步探讨。对蛋白和尿酸存在的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鸭瘟病毒 (DPV)强毒经人工接种和同居感染 10 0日龄鸭后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病毒在鸭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动态分布。试验结果表明 ,DPV强毒经肌肉注射进入鸭体后 6h可在肝、脾、血液和粪便中检测到DPVDNA ;DPV强毒经肌肉注射到鸭体后各受检样品被检测到DPVDNA的先后顺序为 :肝、脾、血液和直肠粪便 (6h)→肺、脑和腿肌 (12h)→肾和胸肌 (2 4h) ;同居鸭于混群后 4 8h在肝、肺、血液和直肠粪便中检出DPVDNA ;DPV强毒经同居感染鸭后各受检样品检测到DPVDNA的先后顺序为 :肝、肺、血液和直肠粪便 (48h)→脾和脑 (72h)→胸肌和腿肌 (96h)→肾 (12 0h)。  相似文献   

20.
从天津市某肉用鸡场疑似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NIB)病鸡中取肾组织,按常规处理后接种9-10日龄鸡胚,连续传代培养至第7代,并对4-7代分离毒株的致病性、血凝性、EID50及对DNV的干扰性和乙醚敏感性进行测试,同时进行了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4-7代分离毒株可使85%-90%鸡胚于接种后8-9 d死亡,多数死胚和残存活胚胚体出血、蜷缩、矮化等具有IBV感染特征;该分离毒株无直接血凝性,但经10 g/L胰酶处理后可凝集鸡红细胞;分离毒株对乙醚敏感;动物回归试验中有65%的感染鸡在15 d内发病或死亡.剖检病死鸡可见肾苍白、肿胀,肾小管内充塞大量尿酸盐,外观呈菜花样.经鉴定,分离的病毒株JH9801为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NIB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