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总统奥巴马宣誓就职已逾一月。这位以"变革"为旗号赢得大选的新总统在外交领域似乎并没有食言——从任命新的中东特使乔治·米切尔在中东地区进行穿梭外交,到副总统拜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阐述美国外交新政,再到国务卿希拉里展开的亚洲之行等,这一切都在告诉人们,美国新政府将在2009年的春天刮起一阵"外交春风"。  相似文献   

2.
<正>中东或中东地区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自古以来是东西方交通枢纽,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中东地区在中国对外政策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加强与中东国家的合作已成中国的一项基本外交政策。中国中东外交的基本特点和现状总体看,中国中东外交有以下  相似文献   

3.
2009年新年伊始.中东加沙地带战火纷飞。燃于中东的战火和美国政府的中东政策有很大关联。美国在中东面临战略困局.短期看布什外交失大于得。但在军事革新、控制地缘要地等方面.美国是有一些收获的。美国的软实力受到重挫.战争耗费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重大诱因。但总体看.美国实力依然超强,未来也未必长期陷在中东。  相似文献   

4.
“巧实力”     
《求是》2010,(13)
<正>"巧实力"是美国奥巴马政府推出的外交新理念。"巧实力"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苏珊尼·诺瑟2004年在《外交》杂志上提出。2007年在美国发表的《巧实力战略》的研究报告明确提出,运用"巧实力"进行对外战略转型,帮助美国摆脱当前困境,重振全球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党建》2016,(4)
正俄罗斯总统普京2016年3月14日下令开始从叙利亚撤出俄军集群。撤军的主要原因是,俄罗斯已经达到了出兵目的,有力打击了威胁俄罗斯和地区安全的伊斯兰极端分子,强化了本国在中东的政治和军事存在,展示了不亚于美国的强大外交运筹能力和有效军事干预能力,保护了叙利亚合法政权,为本国和巴沙尔政权在解决叙利亚问题方面争得了有利地位,今后的重点是在政治调解进程中实现本国和叙利亚亲俄力量利益的最大化,腾出手来应付棘手的国内问题。  相似文献   

6.
段永富 《世纪桥》2013,(11):66-67
1929年发生的中东路事件是中苏间的区域性事件,美国插手其中,以维护《非战公约》为旗号,广泛联合其他国家,向中苏双方施加外交压力,为中东路事件的最后解决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这既是美国长期对东北的利益需求使然,同时也为了避免废除其在中国治外法权,从而有利于美国操纵和利用南京政府,使其为美国在华和在东亚的利益服务。  相似文献   

7.
2007年的中东颇不寻常。该年度中东政治最大的看点就是美国政策的大幅调整。由于美国是中东政治的最大外部影响者,因此,其政策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使中东热点问题、地区政治力量对比、大国关系均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美国外交史上贯穿了一系列的争论,这些争论反映了不同外交思潮对美国外交政策决策影响力的争夺。纵观美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思潮不难发现,争论的背后隐藏着同样的目标,即美国的优势和霸权地位,为此,美国外交实际上是实用主义的。多种外交思潮实际是美国外交实用主义这个根本在不同历史时期或者同一时期不同阵营的不同表现而已。一、美国外交史的主线冷战结束以前,美国外交史可以分为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大陆时期,1776年—19世纪90年代;地区时期,19世纪90年代—20世纪40年代;全球时期,20世纪40年代—冷战结束。在这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美国外交政…  相似文献   

9.
2004年6月,八国集团首脑峰会通过了美国总统布什提出的"大中东计划".根据该计划,未来几十年,美国将从政治、经济、社会、文教等各个方面,对中东地区22个阿拉伯国家及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国家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改造".美国的计划雄心勃勃,但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大中东计划"将仅仅是"计划".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2,(6):11-15
动荡的埃及“挑衅”美国 曾表示“不会屈服于国外强权”的穆巴拉克,虽然在过去的30年里是美国稳固的同盟,在美国中东外交上起到了重要的支柱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艳新 《党课》2011,(13):79-82
5月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中东、北非局势发表长篇演讲。这是继2009年6月埃及开罗演讲后,奥巴马两年之内再度全面阐述中东政策。在中东剧变、本·拉登毙命的微妙背景下,奥巴马的“中东新政”格外引人关注。美国中东政策的演变美国历来视中东地区为战略重地,  相似文献   

12.
阿富汗大选、巴勒斯坦大选和伊拉克大选是美国改造中东地区而连续砍下的民主“三板斧”,三次大选如美国所愿,选出了他们认可的领导人,美国的大中东民主计划的实施似乎有了一个较好的开端。大中东民主计划是否会一帆风顺地在中东地区实现呢?问题没有这么简单。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文化传统根深蒂固,长期以来形成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一朝一夕难以改变,强行推行西方式民主不利于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美国的大中东民主计划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将是个长期的、艰难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东地区是美国冷战后全球战略调整的重点之一。最近,五角大楼公布了一份长达40页的“美国对中东的安全战略报告”,为美国冷战后的中东安全战略勾勒出一个大体的轮廓。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是一项影响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倡议。作为亚欧非三大洲的结合部,中东处在"一带一路"的交汇点、枢纽点,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一带一路"在中东地区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中东的政治关系,实现经济互利共赢,优化现存的国际秩序。但中东时局动荡不安,局势瞬息万变,"一带一路"在中东地区的推进面临政局多变带来的政治风险、区域局势波动产生的经贸安全风险、大国博弈形成的"第三方风险"。中国在中东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应以正确的义利观为导向,遵循有利、有节原则,适时主动参与中东安全事务,同时扩大和加深经贸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确保"一带一路"在中东地区稳步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5.
人们都说,“9·11”事件改变了美国,美国反过来又改变了世界,至少在中东是这样的。5年来,美国明显将中东锁定为反恐主战场。按照美国的想法,要想根除中东恐怖主义,就必须将反恐战争和“民主改造”融为一炉,毕其功于一役。然而,5年过去了,美国的中东政策却因四处碰壁而处在“变还是不变”的战略迷茫之中。“9·11”事件后,美国的中东政策发生了颠覆性转变,即由过去强调现实利益和地区均衡的现实主义政策,转为推行一种具有强烈理想主义色彩的霸权战略。这项战略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在大中东地区发动“反恐战争”,意在“先发制人”地消灭可能…  相似文献   

16.
卫灵 《唯实》2016,(4):78-80
"一带一路"宏伟规划为能源外交、能源安全创造了新的机遇,对促进中国和中亚区域的能源合作,推进区域能源互联,提升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中亚能源吸引亚太消费大国高度关注亚太大国纷纷把能源进口多元化作为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其主要原因:一是中东地区局势的不稳定以及近年来中东地缘政治结构的变化,使得石油供应安全问题尤其突出,开拓新的石油来源渠道是应对良策;二是全球能源需求普遍增长,尤其是亚洲  相似文献   

17.
《世纪桥》2017,(1)
苏联于1933年正式提出将中东铁路出售给日本。几经谈判,1935年3月,双方在未经中国认可的情况下,正式签订《苏满关于中东铁路转让协定》,将中东铁路出售给日本,究其原因有:为了维护自身远东地区稳定,中东铁路经济及军事地位下降和旧中国外交的软弱等。这虽然暂时缓解了苏日两国的矛盾,但造成了中国主权的破坏与领土不完整,造成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的恶劣后果。  相似文献   

18.
冷战期间,美国人权外交的主要对象是苏联而非中国。冷战后,中国成了美国人权外交的主要对象。冷战后,美国强化对华人权外交的根本原因是美国依然坚持冷战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冷战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6,(4)
以色列在美国的对外援助中占有重要地位。以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为主,并在不同的时期各有侧重。美国向以色列提供的援助具有数额大,条件优惠,持续时间长等特点。美国的战略利益和美国犹太人的影响等是美国援助以色列的重要因素。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对美国和以色列,甚至整个中东地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田文林 《党建》2012,(9):59-61
▲"9·11事件"后,美国中东战略日趋转向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霸权战略,最典型的体现就是发动两场反恐战争和进行"中东民主改造"。 ▲美国本想更牢固地掌握中东地区主导权,却使该地区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并导致了美国最大死敌——伊朗作为地区霸权国的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