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所谓“双向转诊”是指“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与区域大中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签订协议,合理分工,常见小病由社区医疗机构负责,疑难重病以及原有疾病加重或出现复杂变化的则转人大医院,大医院病人在病情稳定后,复转回社区医院康复治疗”的诊疗方法,即“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双向转诊制度既可以规范医疗服务流程,又可以缓解大医院医疗资源紧张,提高社区医疗资源利用率,对解决当前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等分级诊疗制度是医改的重点,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是实现分级诊疗的核心。要通过基层首诊将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下沉至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由医疗保险和相关监督机制进行约束和激励,促进双向转诊的有效运转,形成各级医疗机构各司其职的分级诊疗体系。目前,成都市基层医疗机构并未发挥合理分流患者的功能,大医院人满为患,单向上转的现象依然突出。一、我市实施分级诊疗的障碍(一)医保政策分流引导作用差  相似文献   

3.
王萍 《中国人大》2014,(5):24-25
一个人生病了,不是先到社区诊所,而是直奔最高端的三甲医院,形成了“全国人民上协和”的,隆现象。我国急需建立一个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让基层医生为大医院医生分流减压。政府必须提高基层医生待遇,让优秀人才愿意留在基层。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破解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这一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2012年,在深化以药品零差率为切入点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强化2+X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分级诊疗服务格局的基础上,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医学人才下沉、城市医院下沉”,促进县域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群众满意度提升”(以下简称“双下沉、两提升”)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5.
《世纪行》2016,(7)
正一方面是基层医疗水平跟不上、患者信赖度低,一方面是大医院人满为患、"看病难"问题凸显,省政协第五次月度协商座谈会聚焦分级诊疗,既是聚焦医疗资源如何合理分配布局问题。也是聚焦重大改革举措如何落地生根的问题。医改是块"硬骨头"。跟很多深水区的改革一样,分级诊疗并非顺风顺水,而是在现实中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从社会观念上讲,它需要改变患者长期以来形成的有病只认大医院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要从当前的短板着手,改变基层医疗机构设备  相似文献   

6.
正何谓分级医疗就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各有所长,逐步实现专业化。将大中型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健康进家庭、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新格局。大医院由此可"减负",没有简单病例的重复,可将主要精力放在疑难危重疾病方面,有利于医学水平的进步。基层医疗机构可获得大量常见病、多发病人,大量的病例  相似文献   

7.
预约诊疗,在襁褓中前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 《观察与思考》2009,(18):36-37
“挂号难!挂专家号更难!挂大医院的专家号难上加难!”每个去大医院挂过号的人,都会对这句话深有感触。正是为了解决“挂号难”的痼疾,卫生部近日下发文件,要求自2009年10月起,所有三级医院都要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并逐步向二级医院推进。预约诊疗就是指病人在抵达医院前预先通过网络或电话进行就诊订约,医院则根据实际状况,决定是否满足就诊者的预约要求。在大医院人满为患和“黄牛”肆虐的情况下,预约诊疗不失为一剂良药。然而,它真的能“药到病除”吗?  相似文献   

8.
正为改变患者就医向上级医疗机构集中而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的情况,改善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国家于2015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作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总纲领,并制定了相关的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考核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慢性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家庭医生签约等相关文件,从而形成了家庭医生、医联体、慢性病管理的体系化的文件。总体来看,分级诊疗  相似文献   

9.
<正>京人社医发[2016]219号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定点医疗机构: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相关部署,充分发挥医保政策的调节作用,实行“三医联动”,采取积极措施,推进本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构建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南皮县人民医院是一家仅有二级甲等资质的医疗机构。然而,就是这家县级医院竟然在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对心、脑血管介入诊疗项目审批登记,不具备诊疗资质、医疗设施和相关安全保障条件的情况下,擅自为患者做“脑血管介入”手术,导致患者死亡或术后后遗症等不同程度的伤害。当地一些群众戏称南皮县人民医院“没有这金刚钻,偏要揽这瓷器活儿”。  相似文献   

11.
医卫文体委员会围绕我市公立医院改革组成调研组,总结我市医改工作取得的成效,并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一、公立医院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1.公立医院功能定位模糊,不利于形成有序就医格局。我市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布局已对各级医院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明确界定,但由于分级诊疗秩序尚未建立,致使大医院人满为患,呈现"战时状态",而小医院应有的作用并未有效发挥。资源紧张与资源浪费并存,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涌入大医院,造成了急难危重患  相似文献   

12.
社情民意     
正基层"基药"应充分体现保基本原则基层医疗机构是慢性病患者配药的首选,但存在非基本药物和进口药品使用过多、国产与外资药品医保支付比例小等问题,不仅有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设计初衷,也直接导致了患者就医费用的上涨及医保基金支付压力的增大。一是非基药使用占比呈上升趋势。随着分级诊疗、区域医疗联合体、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医生到基层医院对口支援的推进,大医院医生的用药  相似文献   

13.
杨佩 《协商论坛》2016,(11):14-17
“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理想就医格局,是社会对分级诊疗的期待.然而,舍近求远、“全国人民上协和”的情况依然每天上演.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本是解“痛”良方,转化为具体操作层面,被寄予厚望的分级诊疗制度却在推广中遭遇诸多难点痛点,迟迟“分”不开来.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浙江启动新医改分级诊疗制度试点。分级诊疗,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报销比例的杠杆,引导社区居民"首诊在基层、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从杭州市卫生局获悉,江干区分级诊疗改革已实施4年,创新开展的直通大医院"精确转诊"、创立影像远程诊疗中心、定向组建"慢性病社区管理体系"等工作,均为全国首创。据第三方测评结果显示,江干区群  相似文献   

15.
敖虎山 《北京观察》2017,(12):44-45
<正>在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中,建议以医疗保险制度为杠杆健全医疗分诊制度,通过医保支付来调整和引导,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真正使老百姓小病不出社区,大病转诊有序,健康指导常态化,达到医改政策的惠民目的。分级诊疗是为优化就医流程、改善就医秩序而提出的。分级诊疗制度,包括了基层社区首诊、分级就诊、双向转诊等就医流程及制度的建立。此举既可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的现状,也能解决"小病"要看大专家,而真正需到大医院看大专家的病人却挂不上号的"看病难"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今日海南》2010,(3):4-4
2月23日,全省医疗机构服务环境整治工作会议透露,根据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和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海南将创建系列优质医院,即100所“国家级优质医院”、300所“省级优质医院”和500所“优质县医院”,进一步提高全省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脱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时间紧、任务重。近年来,虽然湖北省在健康扶贫取得很多成绩,但是湖北省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差,分级诊疗推进难,慢性病防治压力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不够,一些政策执行遇到阻碍,农村健康扶贫之路依然困难重重。在基层调研中,部分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诊模式,是当前深化医改的重点和难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的要求。基层卫生人员是实现分级诊疗的主力军在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大政方针导向下,随着分级诊疗的落实,社区(乡镇)卫生人员是我国最基层的公立公益性医院医疗卫生队伍的主力军,担负  相似文献   

19.
<正>陕政办发[2015]49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陕西省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指导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2015年6月1日陕西省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指导意见分级诊疗是依据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由不同级别和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按疾病种类及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诊疗和转诊。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为加快  相似文献   

20.
推进医养结合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背景下的一项重要任务,“十四五”期间医养结合由扩面转向重视质量提升。本文采用实证方法,从扩面和提质两个维度,考察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参与医养结合的特征。以某大型城市的全部171家乡镇基层医疗机构为样本,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扩面方面,当前医养结合参与受到政策引导,医疗市场竞争所导致的“被动”扩面也存在。在提质方面,医疗机构的公立属性是提升融合深度的显著因素;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诊疗开展不足,以门诊为重心的业务结构有推动作用;康复、老年病、中医等基层专科建设与医养结合相辅相成,但具体作用程度不一。结果提示:需要改变引导基层医疗机构参与医养结合的重点,从简单参与转向机构转型;需要关注民营医疗机构参与医养结合的深度;需要扩大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诊疗,并将其与互联网诊疗等医疗机构数字化建设结合起来;同时,设立面向基层医疗机构的养老专科建设支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