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廉政瞭望》2006,(2):28-29
中国反腐败斗争在过去一年取得一系列成果的基础上,目前正呈现出一些新的动向。中央纪委有关人士将其概括为五个方面,即:在打击腐败分子的过程中更加关注人权;推进反腐败政策的法制化;预防腐败与推进改革相结合;在打击高官腐败的同时,高度关注基层腐败;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反腐败斗争。最新一期《瞭望》载文称,这五个新的动向表明,中国的反腐败战略正在发生一些符合时代要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反腐败斗争,中央重视,群众关注。90年代中期以来,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反腐败的战略指导思想、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大了对腐败分子的惩治打击力度。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腐败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在一些地方和领域大有蔓延之势。近年频发的腐败大案问题警示人们:反腐败任重道远,依然是我们在新世纪面临的一场硬仗。  相似文献   

3.
党建动态     
反腐败斗争呈现五个新动向中国反腐败斗争目前正呈现出五个新的动向,中国的反腐败战略正在发生一些符合时代要求的变化。中央纪委有关人士将这些新动向概括为五个方面,即:在打击腐败分子的过程中更加关注人权,推进反腐败政策的法制化;预防腐败与推进改革相结合; 在打击高官腐败的同时,高度关注基层腐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4.
腐败与反腐败的文化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腐败既是一场政治斗争,也是一场文化斗争;既要把腐败分子挖出来绳之以法,也要下大气力去改变那种“笑贫不笑贪”的腐败文化,在全体公民中营造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文化氛围。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的一个突出难题在于,面对传统与现实的挑战,反腐倡廉的社会文化资源相当短缺。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将反腐败引申到反腐败文化的高度,是当前反腐败斗争中的一个重大基础性课题。  相似文献   

5.
反腐败既是一场政治斗争,也是一场文化斗争;既要把腐败分子挖出来绳之以法,也要下大气力去改变郁种“笑贫不笑贪”的腐败文化,在全体公民中营造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文化氛围。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的一个突出难题在于,面对传统与现实的挑战,反腐倡廉的社会文化资源相当短缺。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将反腐败引申到反腐败文化的高度,是当前反腐败斗争中的一个重大基础性课题。  相似文献   

6.
吕海春 《河北党风》2003,(11):36-36
开展反腐败工作,普遍的观点和通常的做法是:开展思想教育,构筑牢固的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堵塞可能产生腐败的各种漏洞;严惩腐败,震慑腐败分子。从“不想腐败”到“不能腐败”,再到“不敢腐败”,应该说,这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包括了反腐败工作的方方面面,多年来,在反腐败斗争中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域外     
《廉政瞭望》2010,(18):9-9
国际反腐败学院正式成立 国际反腐败学院9月2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成立。学院将通过提供反腐败教育和专业培训、进行和促进对腐败的学术研究、提供打击腐败其他相关形式的技术援助、促进打击腐败领域的国际合作和网络建设,推动国际社会共同打击腐败。  相似文献   

8.
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切实提高对反腐败斗争的理性认识:一方面要看到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效,增强斗争的信心;另一方面,要从腐败产生的条件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从腐败发展的趋势认识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从执政环境的变化认识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树立相应的心理预期,增强人们对反腐败斗争的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反腐败斗争中加强民主监督,关系着反腐败斗争的成败。统战工作要高度重视民主监督,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理腐败,确保反腐败斗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张光政 《新湘评论》2010,(18):13-13
早在2003年联合国大会就通过了用于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认为,腐败与恐怖主义、气候变暖、金融危机等一样,是人类所共同面临的"全球性威胁"。腐败缘自贪欲,其本质是为了满足贪欲而公权私用。反腐败,就是要让公权的运用放到阳光下面,实行权力运行透明化。本刊特推出一些国家反腐败斗争的最新动态,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1.
反腐败必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腐败,既是一场政治斗争,也是一场文化斗争;既要将腐败分子挖出来绳之以法,也要下大气力去改变那种“笑贫不笑贪”的腐败文化,在全体公民中营造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廉政文化氛围。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的一个突出难题在于,面对传统与现实的挑战,反腐倡廉的社会文化资源相当短缺。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新世纪我国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大的基础性课题。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与当代》2011,(10):59-59
第31期的《嘹望》新闻周刊刊登记者专稿指出,随着中央打击腐败力度增大,一些腐败分子开始变换花样,其腐败行为出现了复杂化、隐蔽化、智能化的新特征。这增大了反腐败斗争的难度和艰巨性。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具体解析道,所谓“复杂化”。是指反腐败斗争范围有所扩大。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当代》2004,(3):46-46
邵道生在2004年第1期的《党建》杂志上撰文指出:随着反腐败斗争深入,“第一把手”出问题、出大问题、出震惊全国人民的问题,已经是一个见怪不怪的问题了。当今“第一把手”腐败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腐败向“高层化”发展,即有越来越多的位高权重的“第一把手”掉进腐败的泥坑中去了;二是在整  相似文献   

14.
清除高级领导干部的腐败已成为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关键,尽管落实起来困难重重,但是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共同夺取反腐败斗争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15.
李文丽 《奋斗》2001,(12):26-26
正确认识腐败的本质与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性质,是科学指导我国反腐败斗争健康发展的逻辑起点与理论前提。因为,只有弄清腐败的本质与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性质,才能使人们正确认识腐败产生的根源并科学地制定反腐败斗争的方针,原则与战略,不断提高我国反腐败斗争的质量,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的反腐败斗争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要高度重视和依法严惩滥用职权、挥霍浪费这种“不入腰包的腐败”。  相似文献   

17.
反腐败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斗争,要把这一斗争引向深入,必须认清腐败的实质,走出把腐败简单归结为市场经济产物的误区;确立适当的社会期望值,走出用理想主义的观点反腐败的误区;坚持教育与法制并举,走出把思想教育当作治理腐败唯一良方的误区;实行标本兼治,走出把反腐败看成只是打“大老虎”的误区;认真做好经常性工作,走出单纯依赖阶段性战役和专项斗争反腐败的误区。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出台,为各国在世界范围内合作打击腐败犯罪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法律机制,成为各国打击腐败犯罪的重要法律依据。文章首先介绍了《公约》的主要内容,其次着重分析《公约》对国内法律制度的发展和突破,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反腐败法律机制的建议,包括:确立预防与打击并重的原则;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国内法对腐败问题的法律规定;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国际合作等。  相似文献   

19.
中央苏区1932年初开始的反腐败斗争,有一条宝贵的经验,依靠人民群众反腐,主要包括:一是动员群众参与到反腐败斗争中去;二是形式多样的群众反腐败斗争;三是依靠群众是党战胜腐败的优势所在;四是借鉴历史经验,积极应对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其与腐败水火不容。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坚持反腐败斗争的历史。通过梳理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反腐败斗争,以及党的反腐败历程中的许多“第一次”,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主要历程和取得反腐败斗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