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屈锦娟 《黄埔》2007,(5):12-12
今年是七·七抗战全面爆发及八·一三淞沪抗战70周年。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震惊中外的抗日战争中,广大黄埔师生和全国人民一道前仆后继,奋勇杀敌,无论是在神州大地,还是在异域他疆,每一处战场都留下了黄埔将士的身影,都洒下了黄埔将士的鲜血,创造了无数彪炳史册的战争奇迹,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抗战英雄。  相似文献   

2.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我刚刚进入徐水县立第一高小,1937年"七·七事变"进入全面抗战,那时正值我从保定师范初中毕业,前后共计6年,在此期间,由于蒋介石所领导的国民政府执行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战略,致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得寸进尺,占领我国东三省还不知足,又不断蚕食我华北.这篇短文就是描述在这6年中我所经历的一些琐事,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一些人的心态,这些事,对青年学子来说,也可培育爱国报国之情.  相似文献   

3.
新军五十九团是中国共产党在“七·七”事变后组建的一支抗日人民武装部队。这支部队执行党的路线,高举抗日救国大旗,在全民族抗战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纪念“七·七”事变五十周年的时候,特发表原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孙雨亭同志的这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2007年7月7日,是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七十周年纪念。七十年前的7月7日晚,驻扎在北平远郊的日本侵略军制造事端,突然向驻扎在卢沟桥另一端宛平城内的中国军队展开袭击,卢沟桥事变发生,由此也拉开了全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序幕。  相似文献   

5.
抗战初期我党战地服务二、三事文/@@喻松“七·七”芦沟桥事变和“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我党绝大多数成员,一方面热烈欢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一方面响应组织呼唤,奋起奔赴战地为祖国效力,为大众服务。当时,江西已成为抗战前线,南昌市有些机关、学校...  相似文献   

6.
七年前,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了光辉的《七·二一指示》。在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学习运动中,我们重温毛主席的光辉指示,结合回顾我们三年来的办学实践,深深感到毛主席的《七·二一指示》,是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反修防修的根本措施。坚决贯《七·二一指示》,对于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缩小三大差别,铲除滋生资产阶级的土壤,对于把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进行到底,实现“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科学技术上尽快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樊振 《前进论坛》2015,(3):53-54
<正>1951年,时任农工党中央主席章伯钧在谈"农工民主党历史情况"时说:"1932年‘一·二八’抗战,与我党幕后策动关系很大。十九路军赣南大战后,调回京沪一带,蔡廷锴有英雄气概,有正义感,与黄琪翔私交甚厚,重要问题非与黄商决。蔡居沪数月,时中日关系紧张,蔡、黄认为只有奋起抗战,才能挽救国家危亡。‘一·二八’前夕,闸北紧张,蔡找黄商议对策,黄力主抗战,和内对外,换言之即抗日倒蒋(蒋不抵抗安内攘  相似文献   

8.
<正>9月22日至24日,由宜宾市人民政府与九州文化传播中心共同主办的"同根同源两岸情·文化抗战李庄行"活动在四川省宜宾市举行。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晏永和,宜宾市委书记王铭辉、市长徐进,四川省台办副主任赵宇,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张荣恭,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海基会顾问李建荣等出席活动。两岸专家学者、台湾大汉中华书艺协会、台南四川同乡会以及台湾北一女中、建国中学、成功高中师生以及在宜抗战老兵等约200人欢聚一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  相似文献   

9.
2007年7月7日,是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七十周年纪念。七十年前的7月7日晚,驻扎在北平远郊的日本侵略军制造事端,突然向驻扎在卢沟桥另一端宛平城内的中国军队展开袭击,卢沟桥事变发生,由此也拉开了全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序幕。  相似文献   

10.
《友声》1995,(5)
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8月29日下午在这里会见了抗战时期支援中国人民抗战的二十位老国际友人和他们的亲属。 朱镕基说,他受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委托,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中国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之际向在座的国际友人致以亲切的问候。他说:“你们从抗战开始,就同中国人民战斗在一起,为中国抗战的胜利和民族解放作  相似文献   

11.
何季元 《黄埔》2009,(5):34-35
“七·七”事变后,广东中山小榄镇区立中学的师生们对日寇的野蛮侵略义愤填膺,同仇敌忾,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治会迅速组成了晨呼队、献金队、振中剧社等宣传队伍进行抗日宣传。天蒙蒙亮,晨呼队分组出发,沿镇内街道高唱《全国总动员》、《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战歌曲,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日本侵略者都滚出中国”、“抗战必胜”等口号。歌声、口号声响彻小榄镇上空,呼唤着居民奋起抗敌救国;献金队利用假日肩托用煤油罐制成的募捐箱,走遍镇内街道和四乡,劝捐购买战机抗日;剧社演出“放下你的鞭子”、“夜光杯”等抗日街头剧、话剧……国难当头,为了抗日救亡,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抗战史的回顾与反思。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问题发表了多次重要讲话,并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体系科学的抗战史观,即习近平抗战史观。作为中国抗战史的真正时间脉络,"十四年抗战"的概念是习近平抗战史观的重要内容。但"八年抗战"的传统提法和"十四年抗战"的正式命名并不矛盾,将中国抗战的时间历程由八年改为十四年也具有历史正当性,因此"十四年抗战"概念经得起历史检验。当下,在全国各地、各级各类的教材体系中全面落实和普及"十四年抗战"概念,是回归历史主流与本质的重要现实举措,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的深刻认知。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国际社会继续扩大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广泛认知,牢牢把握"十四年抗战"的历史话语权和概念主导权,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我刚刚进入徐水县立第一高小,1937全班嚎啕大哭年“七·七事变”进入全面抗战,那时正值我从保定师范初中毕业,前后共计6年,在此期间,由于蒋介石所领导的国民政府执行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战略,致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得寸进尺,占领我国东三省还不知足,又不断蚕食我华北。这篇短文就是描述在这6年中我所经历的一些琐事,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一些人的心态,这些事,对青年学子来说,也可培育爱国报国之情。1931年秋,我刚刚入学不久,传来“九·一八事变”的噩耗,深感日本占领沈阳后就会占领全东北,入侵关内,我们就要做亡国…  相似文献   

14.
《世纪行》2015,(6)
<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即将到来,中共宜昌市委党校课题组编辑《宜昌抗战史料汇编》即将蒇事。我作为专家组组长,曾在2014年11月参加了该课题结项审查,深感欣慰。课题组邀我为该书作序,辞而不得,方勉为援笔为文。今年是甲午战争结束、《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又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出版《宜昌抗战史料汇  相似文献   

15.
刘波 《同舟共进》2010,(3):41-46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之际,我们切勿忘记:抗日战争的历史不只是8年全面抗战,而是包括局部抗战在内的14年。在记住“八一三”淞沪会战的同时,请勿忘记“一·二八”那段残酷、艰难的历史,请勿忘记“一·二八”抗战中的无名英雄和闪光细节。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5,(9)
<正>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伟大斗争实践的精神结晶。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融入了中国人民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使民族团结的力量空前激发,展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厚底蕴,见证了无比坚韧的中国人民的意志。从"九·一八"的炮声到卢沟桥的烽烟、  相似文献   

17.
抗战中的农工民主党侯鹿“七·七”事变,使我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农工民主党即抗战时期的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以民族利益为重,在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8.
抗战初期,抗日救亡的歌声响彻武汉三镇、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始终站在这场抗战歌咏活动的前列,为推动武汉和全国的抗战歌咏活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弘扬抗战精神 促进祖国统一──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张广芳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面的全...  相似文献   

20.
一部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大型历史纪录片《抗战》,现正由中央电视台在全国各地,以及日本、美国、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紧拍摄。作为这部纪录片和明年全国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系列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抗战纪念墙”,也在进行前期准备和制作过程中。这面纪念墙宽6米、高10米,墙体形似长城,将由在全世界范围内采集到的600名抗日战争亲历者的青铜手印模型组成。2月24日,《抗战》摄制组“抗战纪念墙”手印素材采集小组到达上海。经中央党史研究室提供线索,摄制组与上海市黄埔同学会取得联系,希望采集在沪黄埔同学中抗战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