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加大了对黄三角的开发建设力度,特别是在今年的两会上,与会代表提出了要把建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作为今后开发建设的目标,为黄三角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每名党员干部都要清楚地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件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强化党的建设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拓展城市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西安和咸阳在行政区划上分立多年,其经济自我循环、产业独立运营的特征十分明显。现在提出两市经济一体化,其实质应该是在深层次上积极培育两地生产力的关联互动性,使两市生产力结构互补、要素兼容、产业协调、管理统一,形成一个有效运行的大生产力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讲,西安应着重培育第三产业的生产要素,咸阳则以强化加工业为布局重点,同时,两市共建周边地区第一产业,进而形成西咸大都市农业生态经济圈。  相似文献   

3.
文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长三角、珠三角之所以能够成长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与两地区域文化的特质密不可分。黄三角区域文化中既存在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在推动黄三角新一轮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要在认真研究区域情况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构建新型地域文化体系,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作为山东省的龙头城市,青岛市软件外包产业既面临着来自国外服务外包企业的竞争,也面临着国内其他城市在吸引外包合同等方面的激烈竞争。基于“钻石模型”和对青岛市软件产业外包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从六个方面对青岛市软件外包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青岛市软件外包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中村改造不仅仅是农民变市民,土地重建的过程,而是要在改造过程中培育产业、升级产业,真正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变,让产业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经济新动力。一、城中村改造产业培育应当符合"五大发展理念"并适应中国未来城市产业发展的方向一是必须适应发展电子信息与互联网产业趋势。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与互联网产业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已成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必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挖掘东营地区红色文化,既有利于地方经济转型发展,也可实现地区红色文化当代价值的再生和增值。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红色文化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对推动东营发展产生过重要作用。新的时期,红色文化的发展定位将影响东营经济转型升级和开发建设的力度、广度与速度。通过对东营红色文化资源的产业价值的开发、利用,可以直接助推产业优化升级,也可紧紧围绕经济转型创新红色文化,实现二者的共荣互生。  相似文献   

7.
广元、巴中两市是典型的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其城镇化水平明显偏低。它们的城镇化道路不仅对当地经济发展,而且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加快它们的人口和产业集聚是推动广元、巴中两市城镇化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8.
地处山西南部的运城和临汾两市作为中部地区的典型城市,具有这一地区城市的一般特点。以晋南两市为例,在说明当地农民收入增长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影响其当前增收的具体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城市之间新一轮竞争的焦点。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威胁同在。济南文化创意产业走"政府宏观政策引导,加强区域合作,集约化发展"路径,优化发展环境,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集聚,加快人才培养,树立新型人才观念,在发展中不断摸索,就能走出一条适合济南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中三角"包括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以武汉、长沙、南昌、合肥为核心的41个城市,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中三角"经济圈承载着中部崛起的希望,应力争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之后,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中三角"是个区域,只有"中三角"四省形成要素资源集聚效应,才能加速共同发展。近几年,江西外向型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区域经济发展较好、节能减排成效明显、进位赶超后发优势凸显,但从经济发展总量、农业规模、消费水平等方面看,江西落后于"中三角"其他省份。作为同属"中三角"地区,湖北、湖南、安徽推动经济发展的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区域发展为重点等相关举措值得关注。为此,江西应加快做好基础设施建设、鄱阳湖生态城市建设、产业集群建设、现代旅游业建设等五个方面建设,积极融入"中三角"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新经济下的产业竞争,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现有实力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下产业发展模式是竞.争中更具时代特点的竞争利器。因此,本文从创新经济的独特性出发.重点研究了产业发展的七个主导模式,为城市和产业的竞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作为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直接反映和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一个地方(区域)政治生态的建设与培育,已经成为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环境和最显著的优势条件。黄三角开发升级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对东营而言,意味着对影响和制约高效生态经济健康发展的诸多要素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质量要求。而以健全正确的用人导向机制为目的,以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和监督体系为重点,努力营造和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已经成为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以切实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战略规划出台以后,对天水与宝鸡两个毗邻城市的协作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天水与宝鸡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只要发挥两市比较优势,携手合作,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科技创新、人才交流、金融合作等方面加强对接,天水与宝鸡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将会共同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4.
自上而下地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倾向,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充分释放和有效发挥城市、园区、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等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由政府主导走向多元联动。通过建构一个“政府—城市—园区—企业—社会组织”联动发展的逻辑框架,重新梳理各方在参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行动逻辑与功能定位,本文主张:转变政府职能,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组建区域性协调机构和多维协商机制,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以管理输出、资本合作等方式,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联合共建产业园区;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促使企业跨区域并购和产业链跨区域连接;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发挥社会组织的中介和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产业竞争力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衡量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发展水平、发展能力和发展潜力,关乎着一个地区的发展前途。本文通过构建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和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成渝城市群16个城市的产业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得到各城市的得分和排名。结果表明,重庆和成都综合产业竞争实力远高于其他城市;绵阳属于第二梯队里产业竞争力综合实力最高的城市;广安、宜宾等则是后起之秀,发展潜力较大;但是南充、达州等市的产业竞争力排名相对落后。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期提高成渝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6.
论京津冀区域旅游特征及天津的区域比较优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产业经历了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和城市竞争,开始进入区域竞争的阶段。目前中国国内区域旅游合作掀起了新的热潮。从京津冀区域旅游的优势与增长速度看,发展潜力巨大。2005-2010年是天津城市十一五规划发展时期,也是天津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天津在京津冀、环渤海、东北亚区域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应抓住机遇,根据天津城市在京津冀区域中的比较优势,塌下心来做好“天津城市在京津冀区域旅游中的发展战略”,包括天津旅游发展战略的市场定位、产业定位、旅游产品形态定位、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以及旅游资源开发战略和政策支持体系等。  相似文献   

17.
黄三角区域法制一体化包括立法、执法与司法等的一体化。立法方面需要赋予国务院规划及山东省实施意见一定的法律效力,并由省人大进行创新性地方立法,执法与司法方面则需通过加强黄三角建设办公室职权与地方政府间协作等方式实现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济南作为一个工业化城市,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和条件,结合济南工业发展的现状目前应侧重从交通装备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冶金钢铁产业、石化化纤产业、机械装备产业、食品药品产业等领域加大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持力度。同时,要高度重视和研究发展产业集群问题,大力发展配套产业,正确处理好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的关系,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培育完善市场要素,创新政府服务,创造集群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9.
咸宁不仅是处在中三角重要接点上的小三角城市群的重要成员,也是处在中四边重要接点上的小四边城市群的重要成员。咸宁打造中三角枢纽城市,要逐步从主要是重要交通枢纽发展为全面的经济枢纽。打造中三角重要枢纽城市,咸宁有天时、地利、人口的优势,也存在客观条件限制、合作意愿不足、实力差距较大等障碍。为此,咸宁必须以最大的智慧运用政策优势,以最大的诚意推进区域合作,以最大的韧劲推进强市建设。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 ,当前城市竞争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态势 ,主要表现在 :一是从市场竞争转向战略竞争 ;二是从人才竞争转向模式竞争 ;三是从资源竞争转向知识竞争 ;四是从对抗性竞争转向合作竞争。从当前城市的发展态势来看 ,在中国城市竞争力提升过程中 ,存在着城市定位不准确、城市活力不足、城市开放水平低和城市功能滞后的问题 ,限制了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发展。因此 ,提升我国城市的竞争力 ,必须适应城市竞争发展新的态势 ,针对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断探索发展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