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春节虽已过去,但是温总理祝酒词里的一句话却让笔者感动至今:"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2月28日,温总理与网民交谈,他又说:"一个人能有工作,  相似文献   

2.
红色平台     
《湘潮》2019,(5)
正杜家毫:大力发扬"半条被子"精神,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4月22日,省委书记杜家毫在郴州汝城县调研时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发扬"半条被子"精神,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共奋进,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是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庄严承诺。“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更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是党和政府对人的价值和幸福的肯定,表现出党和政府践行以人为本的决心和自信心。但是要让人民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践行以人为本,我们首先必须弄清几个问题:让什么人享有尊严的生活?享有什么样的尊严生活?怎样才能享有尊严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开篇的话     
4月20日,又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8时02分,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196人死亡、21人失踪、12470人受伤(截至24日14时),大量房屋倒塌……一组组冰冷的数字刺痛着我们的神经。当我们为同胞的家园毁坏而担忧,为他们的亲人离世而痛苦时,灾区人民的坚强让我们感动,全国同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血浓于水、重于山  相似文献   

5.
<正>尊严,可以说是一个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的话题;特别是在当今世界,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尊严有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一句温暖人心的话,是对"执政为民"理念的新诠释,彰显了党和政府的人文情怀和历史责任,标志着惠及13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将跃上新台  相似文献   

6.
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永恒主题,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取向。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社会民主法治意识的增强,人民群众对维护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期待越来越多,对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公平正义是我们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过程中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是协调社会各阶层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增强社会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旗帜。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公平正义"出现频率骤增,语境和内涵也多有丰富,除了在"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的内容中随处可见外,我们又看到了诸如这样的表述:"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公平正义"在原有内涵上又附加了新的义项,成为关注民生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和谐社会"概念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的完整提出,使"公平正义"作为保障手段首次与之相提并论。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指出:"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要求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十七大更是"主打民生牌",力图通过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让更多的人搭上通往和谐社会的"民生号快车"。至此,"公平正义"提升为更加深刻的社会理念和执政理念。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这一概念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我们的国家定会迎来一个法治昌明、和谐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7.
李抒望 《党课》2010,(9):25-29
尊严,可以说是一个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的话题,特别是在当今世界,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其尊严有关。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8.
2010年温家宝总理的讲话中,有两句话颇使中国人心潮激荡。一句是——“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另一句是——“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相似文献   

9.
<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是我们党对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近年来,扬州市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守以人为本的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0,(9):31-31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这样强调。“尊严论”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可谓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7,(1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倾情倾心倾力推进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强调:"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都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都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增进人民福祉是我们的重要使命。自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4,(4):18-19
习近平在201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时,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一科学论断指明了“小康”并不只是一个经济指标,它包含着政治和文化上的目标和任务。在政治上,我们的目标是要达到:社会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5,(3)
"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内蒙古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真正"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  相似文献   

15.
深入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武定县插甸乡的变化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绽放出更加灿烂的笑靥。是什么力量让一个闭塞落后的少数民族杂居地在短短时间内发生巨变?让我们——6月的插甸,山青水秀。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伸向远方,崭新的楼房从泥瓦房拥簇的村庄中探出头来,张扬着现代农业气息的塑料大棚在田野中悄然立起……"28年了,村里的变化不如这一年多来得快!"在插甸乡乐茂河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王由衷感叹。201 1年乐茂河村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2012年人均收入达5000多元。面貌焕然一新的不仅有乐茂河村,还有插甸乡另外11个行政村。  相似文献   

16.
<正>@碧海蓝天"一个同步,四个更加"的奋斗目标为我们每一个青海人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更加富裕、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的新青海。@雪儿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召开,让"四个扎扎实实"在青海大地上落地生根,青海的发展大有希望,我们的生活水平将来一定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噢,1992,那一个春天……那一个春天,那一个春天里的故事,从祖国南方改革开放的前沿,似乎是一夜之间,在中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迅速传遍。 2002。1992——2002。十年过去了,又是一个春天。那动人的旋律又一次回响在我们的耳畔,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幕又把我们带入了那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相似文献   

18.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在2022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心系民生冷暖、情牵万家灯火,指出"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温暖的话语,真挚的感情,彰显出大党大国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价值追求。"人民"二字重若千钧从"中国人民必将创造出新的辉煌"到"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从"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到"每个人都了不起"……这些年来,"人民"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贺词中的关键词,鲜明醒目。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党建》2021,(6)
亲爱的朋友,当您轻轻翻开散发着墨香的新一期《党建》,我们将与您共同度过这段美好的阅读时光……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己任.说到底,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学习党的百年历史,感悟党的奋斗历程,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要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激励中国人民勇敢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20.
李葆华 《当代贵州》2004,(11):21-22
提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经济的发展,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很容易量化的硬指标,而往往忽视那些牵涉到社会生活方面的、人们精神方面的一些不易量化的软指标.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全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要求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经济发展等的"硬力量"建设,又要重视民主政治、文化环境等"软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