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7年,在纪念博古诞辰110周年之际,我想起了新四军后代、好友康小平,他的父亲康念祥曾经在长征期间担任过中共临时中央主要负责人博古的贴身警卫员,主要负责博古的生活和掌管象征中共最高权力的两只铁皮箱子,里面装有中共中央最重要的三颗印鉴,还有中共中央的重要文件和经费(金条)。为此,康念祥曾被博古戏称为"掌玺大  相似文献   

2.
正奥托·布劳恩(1900-1974),德国职业革命家。1932年春,苏军参谋部为营救在上海被捕的牛兰夫妇,派他携巨款秘密来到上海。次年9月,他来到中央苏区首府瑞金。在党的会议上,博古隆重推出这位"我们盼望已久的共产国际派驻我党中央的军事顾问",并为他改名为李德。就这样,李德从不谙军事的博古手中接过了红军的指挥权。此后,中央红军因他的错误指挥而遭受惨重的损失,不得不撤出苏区,实行战略转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某种意义上说,长征因他而发,而他也是走完长征全程的唯一的外国人。  相似文献   

3.
长征出发前,王稼祥已经开始反思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在病重的情况下坚持参加长征。他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克服自身的错误思想,实事求是地坚持真理,旗帜鲜明的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同博古、张国焘等人的错误思想做坚决地斗争,对长征胜利结束有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4.
长征中,先后有两个作为党和红军最高领导机构的"三人团"。这两个"三人团"对红军长征的影响完全不同。1934年5月,由于博古、李德推行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军事战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陷入严重困境。博古、李德打算在必要时撤出苏区。  相似文献   

5.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中共领导机关迁移到延安之后,当时代表中共中央政冶局的电报末尾常署"洛恩博泽"4字,这是四大常委名字的简写。即洛甫、周恩来、博古、毛泽东。其中的"洛甫"、"博古"都用的是化名。  相似文献   

6.
<正>长征前后的博古,从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总负责人到被解除中共中央最高领导职务,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总政治部代理主任,他是如何对待人生中的"进退留转"?对我们今天又有什么启示?24岁担任中共最高领导职务博古(1907年6月—1946年4月),原名秦邦宪,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  相似文献   

7.
秦福铨  黎辛 《党史文苑》2006,(11):14-17
博古交权后,在长征中维护毛泽东的威信与党的团结 1935年2月5日,秦邦宪向周恩来交出三颗印章后,说:"今后分配我做什么工作都可民,我保证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此时此刻,我们深切缅怀和崇敬为长征胜利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以及为此作出巨大贡献的革命前辈。董振堂——曾任中革军委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军团长,被毛泽东称之为"坚决革命的同志"。2009年9月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也是参加红军长征的26名河北籍将士中职级最高的一位。1934年10月初,由于受极"左"路线的影响,加之当时中央主要负责同志博古、李德  相似文献   

9.
李德来中国前,仅有两次简单的军事经历,是当时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博古把他请到中央苏区的,并在博古的支持下,掌握了中央军事指挥大权,成为凌驾于中央军委之上的"太上皇"。李德不问中国国情,不顾战争实际情况,仅凭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的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坐在"独立房子"里按着地图指挥战斗,最终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在长征的初期,他采取了消极避战的逃跑主义,再次使中央红军损失惨重。黎平会议最终否定李德顽固坚持的错误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15,(3)
<正>博古,原名秦邦宪,是中共早期领导人,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与开拓者。博古的第一任夫人刘群先,参与领导过无锡工人罢工运动,斯诺在《西行漫记》中称她是"中国杰出的女工领袖",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出席世界劳工大会时与博古相识,1928年与博古结婚,长征时任妇女队队长,1939年赴莫斯科治病与博古失去联系,牺牲于苏联卫国战争中。博古的第二任夫人张越霞,1927年加  相似文献   

11.
李亮 《党史文苑》2006,(5):53-54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曾成立过三个"三人团":长征前夕为准备实行战略大转移成立了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组成的"最高三人团";长征途中,为解决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自发形成了由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组成的"中央队三人团"和遵义会议后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与长征前夕的三人团有根本区别的新"三人团".  相似文献   

12.
正1933年1月,由于白色恐怖日益严重,中共临时中央被迫由上海迁至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临时中央政治局负责人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代表李德相继来到瑞金。9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发起第五次"围剿"。就是在这个时候,博古、李德剥夺了毛泽东、朱德的军事指挥权,使红军和根据地遭受重大损失。翌年10月,国民党军队推进到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即长征。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批评博古、李德的军事路线的错误,  相似文献   

13.
秦红 《党史文苑》2013,(7):42-44
从小,爷爷的印象就是淡淡的。似乎从来没有从父母那里听到过他的事情。知道爷爷是谁,还是因为同学问起。那应该是1978年了。一天,班上的女同学拿着一张报纸,写着平反名单,王若飞、博古……她指着"博古"说:"我爸说,这是你爷爷。"我诧异了一下:"是吗?要回去问问我爸。"  相似文献   

14.
《湘潮》2016,(9)
正遵义会议作为长征和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而载入史册。和历史上任何伟大事件的发生一样,遵义会议也有一个酝酿和渐进的发展过程。而中央红军长征中发生在湖南通道的"通道转兵",就是实现遵义会议伟大转折的开端。促成"通道转兵"的原因有三:一是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以来的惨重牺牲,不仅中央红军面临着空前的生存危机,而且把持红军指挥权的李德、博古等也遭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秦福铨的父亲秦邦礼是博古(秦邦宪)的胞弟。秦邦礼1927年参加革命,曾任国务院对外经委副主任、党组书记。作为博古的侄儿,秦福铨得以从严扑、蔡畅、、帅孟起、陈昌浩、张琴秋等革命前辈,特别是从父亲与伯父最熟的战友潘汉年处得知许多关于伯父秦邦宪的情况。作者黎辛1942年到1946年,在秦邦宪为社长的延安《解放日报》担任五年多的副刊编辑,听过博古在整风与传达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时所作的检讨,平时也向他请教过一些历史问题。为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作者秦福铨和黎辛撰写此文,首次批露了关于博古交权以后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相似文献   

16.
李德,一个来自苏联的德国共产党人,同中国红军一起亲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正是由于他的错误指挥,红军才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并在长征初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分析批评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会后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正式结束了李德、博古对红军的军事指挥。此后的长征路上,李德仍然多次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在1935年6月26日两河口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李德明确同意中央的北上抗日方针,反对张国焘南下。1935年七八月间,红军大学成立,李德被派往讲授军事理论课。不…  相似文献   

17.
红军长征开始的中央领导人:博古(秦邦宪)、李德、周恩来、朱德、张闻天。 指挥红军作战的“三人团”:李德、博古、周恩来(遵义会议后为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中央红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叶剑英;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李维汉。  相似文献   

18.
长征开始时,由于博古、李德采取避战方针,搞大搬家式转移,致使红军行动迟缓,处处被动挨打,红军在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时.从长征时的8.6万多人锐减为3万余人。这时敌人已  相似文献   

19.
军事斗争是长征中压倒一切的问题。军情多变,复杂严峻,军事指挥需要高度集权,果断处之。遵义会议后,接替博古在中央总负责的张闻天鉴于以前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缺乏民主,独断专行,故为加强民主,常召集20多人的中央会议,对军事行动开会讨论,  相似文献   

20.
《湘潮》1986,(11)
一、关于通道会议问题我们认为中央红军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后,召开了通道会议。时间是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地点在芙蓉。主要依据和理由是: 第一,中央一、二纵队十二月十二日在芙蓉和芙蓉附近宿营。长征出发前,博古、洛甫、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李德还有其他负责同志,都编在红星纵队。但在行军进入通道时,“李德、博古、周恩来、朱德在第一纵队,毛泽东、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