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3年1月,由于白色恐怖日益严重,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被迫由上海迁至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临时中央政治局负责人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代表李德相继来到瑞金。9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发起对根据地的第五次军事“围剿”。然而,就在这样危急的.时候,博古、李德剥夺了毛泽东、朱德的军事指挥权,使红军和根据地遭受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2.
正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曾用名华夫,早年加入德国共产党,1928年进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后被共产国际派到中国担任军事顾问。1933年初,李德从上海来到中央苏区。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不懂军事,对李德十分依赖和支持,把第五次反"围剿"的军事指挥大权完全交给了李德。李德推行军事教条主义,导致红军作战接连失利,引起红军广大官兵的不满。但博古、李德不认真吸取教训,改变错误做法,反而对提出不同意见的同志进行打击。在遵义会议上,李德受到了严厉批评。  相似文献   

3.
李德,一个来自苏联的德国共产党人,同中国红军一起亲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正是由于他的错误指挥,红军才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并在长征初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分析批评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会后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正式结束了李德、博古对红军的军事指挥。此后的长征路上,李德仍然多次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在1935年6月26日两河口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李德明确同意中央的北上抗日方针,反对张国焘南下。1935年七八月间,红军大学成立,李德被派往讲授军事理论课。不…  相似文献   

4.
三人团,是红军长征前后,中共中央的临时领导机构。这其中又有最高三人团、中央队三人团和军事三人团之分。 最高三人团:红军长征前,组织指挥红军西撤,准备长征的中共中央最高领导集团。广昌失守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宣告失败,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江西瑞金。但战略转移的准备工作只在少数几个中央领导人中秘密进行,于是,便成立了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主持筹划战略转移的三人团。三人团中政治上由博古作主,军事上由李德作主(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在华期间化名李德,笔名华夫,德国慕尼黑人,共产国际派驻…  相似文献   

5.
《广东党史》2013,(4):57
1934年12月,敌人调集重兵,准备围歼向湘西转移的红军。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建议红军改向敌军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前进。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占了黔北重镇遵义城。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组成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参加的中央军事指挥小组。  相似文献   

6.
《新湘评论》2006,(4):60-61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会议决定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同时决定以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为三人小组,全权指挥军事。遵义会议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一个科学的领导班子,应由多种风格的人物构成。遵义会议的成功,说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军事指挥的错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紧接着,在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途中渡湘江时又遭失败。迭次  相似文献   

8.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红军长征,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今天,人们继续从不同角度去审视这一历史事件.其中关于中央苏区红军战略转移的准备,过去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是没有准备的“仓促转移”.80年代后,一些研究者持相反观点,认为是有准备的,不能说是“仓促转移”.笔者认为,实行战略转移有一定准备,但对它不能估计过高.一、关于思想准备.1933年9月25日,蒋介石集中50万兵力,以对黎川发动进攻为标志,开始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由于博古、李德在战略决策和指挥上的错误,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一开始就处于被动.1934年春天李德对博古说,“要准备作一次战略大转移”①.5月,广昌、建宁先后失守,国民党军队进入中央苏区腹地,中央苏区形势日渐恶化.六届五中全会成立的中共中央书记处在瑞金召开会议,决定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并将这一决定向共产国际请示.为了准备红军主力的转移,书记处会议还决定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三人团”负责筹划有关工作,政治军事由博古、李德分别作主,周恩来负责督促军事计划的实施.②6月25日,共产国际回电同意转移.  相似文献   

9.
正奥托·布劳恩(1900-1974),德国职业革命家。1932年春,苏军参谋部为营救在上海被捕的牛兰夫妇,派他携巨款秘密来到上海。次年9月,他来到中央苏区首府瑞金。在党的会议上,博古隆重推出这位"我们盼望已久的共产国际派驻我党中央的军事顾问",并为他改名为李德。就这样,李德从不谙军事的博古手中接过了红军的指挥权。此后,中央红军因他的错误指挥而遭受惨重的损失,不得不撤出苏区,实行战略转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某种意义上说,长征因他而发,而他也是走完长征全程的唯一的外国人。  相似文献   

10.
德国人李德(1900——1974),即奥托·布劳恩,30年代作为共产国际派驻中共中央和中国红军总部的军事顾问,直接参与和组织了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政治斗争,由于他支持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推行错误的军事路线,导致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在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上,李德受到严厉批评,被剥夺了对红军的领导权,1935年底,李德辞去抗日军政大学教授、中共中央军委  相似文献   

11.
长征中,先后有两个作为党和红军最高领导机构的"三人团"。这两个"三人团"对红军长征的影响完全不同。1934年5月,由于博古、李德推行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军事战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陷入严重困境。博古、李德打算在必要时撤出苏区。  相似文献   

12.
<正>1933年10月,蒋介石调动50万军队"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全力投入第五次反"围剿"的战争中。由于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代表李德不了解中国国情,不懂得中国的红军战争,第五次反"围剿"战争连连失败。在这种情况下,1934年7月,刘少奇临危受命,从瑞金来到省委驻地长汀担任福建省委书记。当时的福建省委主要包括上杭、永定、龙岩等中心区域。由于战争的失利,长汀是福建省委唯一能主要负责的  相似文献   

13.
由于博古、李德(共产国际军事顾问)的错误指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最终未能取得成功。主力红军要继续呆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已不可能了。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做出如下决定:一是项英、陈毅等1.6万人及部分党政工作人员继续留在中央苏区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掩护主力红军突围长征。  相似文献   

14.
刘峰 《世纪桥》2012,(2):45-50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红军长征途中最重要的会议——遵义会议在黔北重镇遵义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作了长篇发言,对在反“围剿”中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错误进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评,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和红军在军事上应该采取的方针。会议代表肯定了毛泽东的发言,并选举其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相似文献   

15.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会议决定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同时决定以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为三人小组,全权指挥军事。遵义会议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说明:《画说长征》(三)图2、图3、图7为通道县委宣传部张建国供稿)③“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  相似文献   

16.
佚名 《党的建设》2011,(10):57-58
红军有秘密武器,可是博古、李德不会用 1932年初,随着中央革命根据地第3次反围剿的胜利,红军缴获了大量敌人的装备。包括多部无线电台。为此,中革军委决定将总参谋部执行侦听任务的侦察台从通信部门中分离出来,成立军委二局,专门执行无线电侦察任务。  相似文献   

17.
正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一度红火的中央苏区陷入困境。1934年6月,共产国际复电,同意红军主力突围转移。为此,时任中央总负责的博古主持书记处会议,决定成立"三人团":政治上由博古作主,军事上由李德指挥,周恩来负责督促军事准备计划的实行。安排落实突围转移的重担落在了周恩来身上。红军这次战略转移,就是后来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是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一次重大转折。在推动这一转折的过程中,周恩来付出了巨大  相似文献   

18.
奥托·布劳恩是共产国际1932年派到中国的一位军事顾问,他的中国化名叫李德,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他的笔名“华夫”的来历,却很少有人知道。 1933年10月,李德受当时中共负总责的博古之邀从上海来到瑞金后,立即与“左”倾路线领导者扯在一起,一脚陷入了“左”倾路线的错误深渊。 一次,李德颐指气使地告诉中央军委,说他要发表关于军事方面的“独特”见解,以统一红军的战略战术思想,并嘱咐总参谋部为他取一个雅致的中国笔名。想不到,转来转去,为李德取名的事落到了刘伯承身上!  相似文献   

19.
《党史纵览》2012,(7):54-55
博古与胡耀邦都曾担任过党的总书记,无巧不成书的是,当年的博古总书记曾经救过胡耀邦的命。 第五次反“围剿”时期.国民党军的一颗未爆的炸弹落到了瑞金红军驻地附近。红军兵工厂想把弹头取下来加以研究.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共产国际顾问李德作了个硬性规定:任何人不准靠近炸弹,违者一律枪毙。  相似文献   

20.
北上就敌力避损失1933年9月底,国民党蒋介五在经过半年多的准备以后,集中50万精兵(主要是蒋的嫡系部队),分路扑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规模空前而残酷激烈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此时的中央苏区,王明“左”倾冒险主义(以博古为代表)已经发展到在党、政、军中居统治的地位,完全排斥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对红军的正确领导;战争开始前夕,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情报人员李德来到中央苏区,担任中共中央军事顾问。在博古的纵容下,李德独揽了中央军委和红军战争的指挥大权,既脱离实际,又听不得任何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