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1955年人民解放军的首次授衔中,39岁的萧华成为最年轻的开国上将,也是迄今为止人民解放军中最年轻的上将。在漫长的革命和建设岁月里,萧华一直受到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的关爱和提携。本文着重披露毛泽东和萧华上将在漫长岁月中的密切交往情况。你就是那个很能干的萧华?1929年4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一部来到了兴国,萧华第一次见到了他。毛泽东来到兴国后,住在  相似文献   

2.
萧华是解放军高级将领中有名的儒将,因创作音乐史诗《长征组歌》而名声斐然,成为妇孺皆知的将军。这部史诗在中华大地广为传诵,周恩来在弥留之际还在吟唱着《长征组歌》和《国际歌》。萧华17岁就成为少共国际师政委,抗战时期是有名的“娃娃司令”。1955年授上将军衔时年仅39岁,是最年轻的开国上将,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迄今为止最年轻的上将。1950年,34岁的萧华担任了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64年起继罗荣桓、谭政之后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直至被林彪、江青一伙迫害而身陷囹圄。《儒将萧华在总政治部》一文着重叙述了萧华在总政治部工作期间的主要业绩及遭林彪、四人帮迫害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3.
水新营 《党史文苑》2013,(12):28-32
萧华是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最年轻的的开国上将,年仅39岁。他12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4岁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中央苏区,17岁的萧华担任了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成为红军和人民军队历史上最年轻的师政治委员,铸就了人民军队历史上的一段非凡传奇。萧华在中央苏区的的成长进步.自然离不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苏区领导人的关心和提携。当时。被誉为中央苏区红军四大领袖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对萧华的成长进步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怀。  相似文献   

4.
萧华和罗荣桓,一个是最年轻的开国上将,一个是德高望重的开国元帅,他们最初相识在中央苏区的红土地上.虽然在年龄上相差14岁,但在30多年的并肩战斗生活中,他们结下了深厚友谊,可以说既是良师益友,又亲如兄弟手足.萧华对于罗荣桓怀有深厚的感情,生前常常说他是在罗荣桓同志亲自教育下长大的,罗荣桓同志手把手地教会他怎样做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萧华是著名组诗《长征组歌》的作者。他的人生颇具传奇色彩:11岁就因投身革命、才华出众成为江西老革命根据地有名的“赤崽”,13岁任兴国第一任团县委书记,17岁担任“少共国际师”政委,18岁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长,19岁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20岁任八路军东进抗日纵队司令员。1955年,他39岁即被授予上将军衔,是我军最年轻的上将。少年英雄的萧华,忠诚、激昂、浪漫,多才多艺,深得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喜爱和器重。他的恋爱、婚姻、家庭也颇具传奇色彩。云阳镇一见倾心定终身1937年夏,中央军委部署的改编会议(红军改编为八路…  相似文献   

6.
1930年,毛泽东将14岁的萧华交给红四军政委罗荣桓时说:“这孩子日后会有大出息。”于是,萧华便从兴国的“赤崽”成长为少共国际师政委;从冀鲁边区的“娃娃司令”锤炼成共和国最年轻的开国上将。因为年轻,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具有了某种传  相似文献   

7.
正在1955年共和国首次授衔的开国上将中,陈奇涵是年龄最大的中共党员。因投身革命较早,和毛泽东等不少领袖都有交往。毛泽东曾称誉他是"赣南农民运动的一面旗帜"。兴国县城再相见1925年秋,毛泽东来到广州,出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他经常应邀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授课,陈奇涵每逢周日则会来这里听讲。这样,他们有了一面之缘。大革命失败后,陈奇涵回到赣南地区从事革命斗争。1929  相似文献   

8.
正萧华上将是从中央苏区走出来的"红小鬼"。他在人民军队的成长进步,离不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领导人的关心和提携。其中,作为人民军队总司令的朱德对萧华的成长进步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在漫长的革命和建设岁月中,萧华对朱德一直怀有深厚的感情。中央苏区多交往1928年底,12岁的萧华投身革命以后,多次听到参与领导南昌起义、湘南起义的红四军军长朱德的传奇故事,心里十分崇敬仰慕,可惜的是,自己一直没有机会亲眼见到他。  相似文献   

9.
正1965年,一部革命经典史诗《长征组歌》横空出世,迅速传遍大江南北,街头巷尾、男女老少无不争相传唱,可谓风靡一时。《长征组歌》是怎样炼成的?写作这部史诗的是谁?周恩来总理在弥留之际还想再听一听哪首歌?"诗人萧华和《长征组歌》"将告诉你红色经典史诗背后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梦圆西子湖畔说起萧华,大家都知道他是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开国上将。但你可知道,这位战场英雄  相似文献   

10.
正萧华,14岁参加工农红军,是长征途中中央红军顺利通过彝区的"先遣队长",新中国成立后最年轻的上将。他不仅是一位驰骋沙场的将军,还饱含深情地写下了《长征组歌》的不朽篇章。1985年,张黎明作为记者采访了这位共和国的传奇将领,从彝海结盟聊到《长征组歌》。31年后,在  相似文献   

11.
正在群星璀璨的开国将军中,提起"三萧" (萧劲光、萧克、萧华),应该说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在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里,"三萧"有着十分突出的表现。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三人长期担任解放军总部和军种负责人,为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较早担任师级及以上单位军政主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萧劲光、萧克、萧华在血与火的战争考验中,屡建战功。在众多的开国将军中,他们三人的履历也是十分突出的。其中,萧劲光、萧克更是在大革命时期就投身革命。  相似文献   

12.
正洪学智:两授上将第一人洪学智在开国上将中年龄相对较小,但革命资历却不浅。1929年,16岁的他就参加了著名的商南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开国上将序列里,洪学智涉猎的工作领域最广,遍及军事、政治、后勤、装备、教育乃至国民经济领域。他战斗的脚步,从大别山到四川再到陕北,从冀中到苏北,从黑龙江到海南岛,从中国鸭绿江到朝鲜三八线。所到之处,无役不功,可谓战绩累累,功勋卓著。红军时期,洪学智主要是担任政治领导职务。从1933年4月起到抗战前夕,他先后担任红四方面军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月4日,在北京西三环边上一个宁静的院落里,老将军吕正操度过了他的百岁生日. 在共和国57位开国上将中,吕正操是迄今为止惟一的百岁上将.在健在的三位开国上将中,和97岁的萧克、92岁的洪学智相比,吕正操是最年长的.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灿若星辰的开国将军中,同时具有黄埔军校和留苏经历的并不多,许光达即其中一位且是1955年首次授衔时最年轻的大将(仅47岁)。许光达(1908—1969),湖南省长沙县人。在湘乡仕学甚浓的地域文化氛围中,出身贫寒的他设法进私塾读了几年书。1921年秋考上了长沙师范。此时的长沙革命思潮风行和革命活动相当活跃,毛泽东等已在此成立了中共  相似文献   

15.
冯都 《党史文汇》2003,(3):24-26
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授衔时,肖华只有39岁,是57名上将中最年轻的一位。他17岁时就率领中央苏区“少共国际师”7000人参加反“围剿”战斗,成为著名的师职“娃娃司令”。他的战功赫赫,备受军内外称颂;他与少女王新兰浪漫爱恋的纯真感情,也沁人心脾,被誉为“红色恋歌”。陈赓引线1916年肖华生于江西兴国县,12岁时加入共青团,13岁时担负情报传递工作,14岁时任兴国县团委书记,16岁时任红军团政委,17岁时由周恩来提名为“少共国际师”政委。1935年肖华率领该师长征到延安。1937年国共合作后,肖…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开国中将朱明不是大名鼎鼎的传奇人物,但他独特的经历又与中国革命的许多历史事件密切相关。朱明革命一生,总是默默奉献居多,抛头露面的机会很少,因而其卓越的政治品质、高尚的人格情操和出色的军政才华,远未被后人所知。一、"信丰事件"中力挺毛泽东朱明,原名朱良玉,曾用名朱耀辉,1903年10月出生于江西兴国县鼎龙乡夏坑村。祖上  相似文献   

17.
正陈奇涵(1897-1981),江西省兴国县人。曾拒任蒋介石侍从室主任,被毛泽东称为"赣南农民运动的一面代表旗帜"。他既是战功显赫的开国上将,也是我军唯一的军法上将。在陈奇涵的法官生涯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建章立制1954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统一管理全军军事审判工作。2月28日,毛泽东任命陈奇涵为解放军军事法庭庭长。11月,改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后,陈奇涵任院长。本着"制法  相似文献   

18.
正万毅将军是少帅张学良手下最年轻的团长,是东北军的一面革命旗帜,也是从中走出的唯一一位开国中将。在几十年军旅生涯中,他始终心怀国家,倾心革命,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是解放军队伍中的一员虎将,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毅)"的美誉。同时,他为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被誉为"国防科技现代化的功臣"。  相似文献   

19.
赣南有一个三面环山的不封闭的小盆地,小盆地的中心是绿水环绕的兴国县城。1916年1月21日,共和国开国上将肖华就出生在这里。 12岁的肖华第一次经历了战斗的洗礼 北伐革命,使沉闷的兴国觉醒了。 肖华正在经历着一个翻天覆地的大时代。 1926年9月,北伐军攻克南昌、赣州,共产党员、兴国籍黄埔三期生肖以佐率一个营的兵力来到兴国,驻在越国祠。为了庆祝北伐胜利,县城举行了盛大的提灯游行大会。正在赤墈小学读书的肖华和赤墈同学们打着灯笼,高呼着口号,从兴国城的大街  相似文献   

20.
在共和国的开国将领中,李涛上将的战斗经历较为独特。他长期领导无名英雄群体和军机要害部门工作,功绩卓著,却鲜为人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首批开国上将中,由于长期领导机要工作,李涛的"知名度"不算高。实际上,李涛的能力很强,他在一个个特殊工作岗位上,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叶剑英元帅在评价李涛时说:他"水平很高,很有经验,既是一位好领导,又是一位好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