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军长征途中,在大凉山度过了30余个日日夜夜。除了震惊中外的“巧渡金沙江”“、会理会议”“、彝海结盟”等伟大壮举外,还有一项值得大书特书、永载史册的创举,那就是以朱德总司令的名义在冕宁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它以短短的156个字,生动浓缩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主张,谱写了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篇章。《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为彝海结盟奠定了基础,是红军长征时期民族关系、军民关系、军政关系、党群关系的具体体现。《中国工农红军布告》的发布及历史背景中国工农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地区,是红军长征这部雄伟壮丽史诗中的重…  相似文献   

2.
“长征”一词在冕宁第一次提出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主席1935年10月写的《七律·长征》脍炙人口,人们耳熟能详,激励了多少革命者。“长征”是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间工农红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西、甘肃一带的大规模战略转移。“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但“长征”一词并非1934年10月就提出的,据《中国共产党党史镜鉴》记载,“长征”一词第一次提出是在万里转战到凉山冕宁后提出来的。1935年5月21日红军占领冕宁城,22日在县城张贴了红军总司令朱德向夷(彝)族同胞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全文如下: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可恨四川军阀,压迫…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一部长征史有多少讲不完、道不尽的精彩故事。长征途中,可谓步步险关,处处绝境,稍有不慎,就可能全军覆没。然而,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最终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勇往直前。本篇从长征史料中选取了部分片段,力图展现一些鲜为人知的长征故事。“长征”一词何时首次提出?“长征”一词何时首次提出?党史专家认为:1935年5月在以红军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首次提出。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时,使用的并不是“长征”一词,而是分阶段使用“突围”、“转移”和“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以前,红军…  相似文献   

4.
1935年5月初,中国工农红军巧渡金沙江后进入凉山,在冕宁成立了入川后的第一个县级政权——冕宁县革命委员会;建立了第一支红军地方武装——冕宁县抗捐军;组建了第一支少数民族红军队伍——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并授予队旗;朱德总司令签署并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其中首次提出“长征”一词。5月22日,红军先遣队刘伯承司令员、聂荣臻政委与彝族果基支首领小叶丹在彝海之滨歃血为盟,结为兄弟。小叶丹派彝族同胞护送红军迅速通过百里彝区,为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击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赢得了宝贵时间,粉碎了蒋介石迫使红军重蹈石…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长征在四川期间,主要是战斗在四川盆地周围的少数民族地区。红军以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为指导,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采取了正确有效的民族政策,顺利地解决了民族问题,胜利地完成了战略大转移。一、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以解放各族人民为宗旨处理民族问题 1935年5月,中央红军一踏上四川凉山彝区的土地,立即以朱德总司令的名义颁发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布告以通俗生动的语言解释了“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的各项政策。红军在德昌附近遭到被反动势力煽动的傈僳族人持枪堵截时,为红军带路的傈僳人用本民族语言进行“红军是自己人,自己人不打自己”的解释,使“干戈”化为“玉帛”。红军一进入冕宁和越西两县城,立即打开监狱,释放了数百被关押的彝、汉族“换班作质,轮流坐监”的  相似文献   

6.
长征前夕的大阅兵 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和总政委周恩来在长征前夕举行的盛大阅兵,是我记忆犹新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7.
荐书     
正《长征书简——重温我们先辈的长征记忆》《长征书简》是一部以书信为主体,着眼于爱国主义教育、生动展示中国工农红军伟大长征历史的通俗历史读物。全书以波澜壮阔的长征为历史背景,选取参与长征的红军指战员的珍贵书信,以及红军当时发布的公告、红军队伍间的联络信等,并配以相关历史材料,对选取的书信作了  相似文献   

8.
<正>朱德是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先后担任过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总司令"这一称呼从红军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他以后的革命生涯中。从旧军队的护国名将,到新型人民军队的总司令,其间经历了哪些艰苦卓绝的跨越?一、立志救国,千里寻党1886年12月,朱德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的一  相似文献   

9.
在艰难的长征路上,朱德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一起,领导战胜国民党大小军阀的围追堵截、纠正党内王明的"左"倾错误以及反对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阴谋,最终实现了党中央和红军落脚陕甘的目标。这里仅就红军总司令朱德在长征中的杰出贡献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长征中。康克清跟朱德一起饱经忧患 作为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妻子,康克清并不是凭借总司令的权威而显赫起来的。从童养媳到红军战士.再到红军总司令部警卫连政治指导员,红军学校女子义勇队队长,红军总部交通大队政治委员.中革军委直属队政治指导员,她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她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的长征。长征中,她曾担任红军总司令部直属队政治指导员.后为红四方面军党校党总支书记。  相似文献   

11.
到底有多少红军指战员长征途经了青海班玛地区?以往的研究者有多种说法,主要有:1.青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的《青海历史纪要》中说:"红军第二、四方面军在朱德等同志的率领下......?7月下旬,红军左翼约5000余人"进入青海境内.2.格桑本?、朱永馨?发表在《青海社会科学》1981年?第1期上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青海的情况》一文说:"红四方面军之一部"?,由骑兵数百作前导,步兵数千为后续,进鱼托沟,到达班玛县境.3.《红军长征经过青海果洛的一些情况》一文说:"九月初,中国工农红军二方面军第六军团将近万人"长征经过了青海.4.张嘉选发表在《青海社会科学》1986年?第6期上的《红二方面军长征经过青海再探》一文认为,"红二方面军进入青海的人数大约15000人."5.《红军长征经过青海果洛地区人数之考证》一文则认定,"进入青海省境的红二方面军人数应为18000人."6.张世华、索南发表在《西北史地》1992年第1期上的《红二、四方面军长征左纵队全部经过了青海班玛地区》一文,由于增加了长征左纵队中的四方面军部分,因而进入青海的红军人数就大为增加了:"左纵队经过青海班玛地区的大体人数……二方面军三个军约15000人,四方面军三十军、四军十师、十一师,骑兵独立师,西北局党校、红军总部,总部五局约10000人.总计约25000人."  相似文献   

12.
朱德在红军长征中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党和红军的高层领导人中,只有朱德经历了两年长征的全过程.他作为红军总司令,在对红军摆脱"左"倾军事错误、重新确立毛泽东正确领导方面,对克服张国焘分裂主义、维护党和红军团结统一方面,对红军在极其恶劣自然环境里求得生存方面,对长征中军事统战工作方面,以及对红军三大主力实现在西北大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长征前夕的大阅兵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和总政委周恩来在长征前夕举行的盛大阅兵,是我记忆犹新的一件事。1934年8月初的一个夜晚,白昼的炎热已经消散,宁静的夜幕笼罩着江西瑞金株坊村。劳累了一天的红军卫生学校的学员们已经进入甜蜜的梦乡。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我们班里的鼾声。接着,一个浓重的四川童音在屋里搭了腔:“么事敲门?”这是我们班里的小机灵鬼侯镇在发问。  相似文献   

14.
正从共产主义革命者到总司令井冈山会师后,朱德和毛泽东指挥部队多次战胜国民党军的"进剿""会剿",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30年8月,朱德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承担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重任。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朱德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面对在战场上,不断扩大规模的敌军优势兵力,朱德先后同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主战场的江西省永丰县.发现了一叠共40张保存完好的《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该布告发布于1929年1月,全部用长71.2厘米、宽45.9厘米的宣纸书写;上有“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的署名,字迹清晰,“红军第四军之印”鲜红夺目,毛泽东同志手书的“这是红军1929年1月从井冈山下山向赣南闽西途中的布告”也清晰可辨。据党史和档案部门的同志说,事隔70余年,能发现这么多保存完好无损的红军布告实属罕见,它为研究红四军军史乃至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史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原始资料。永丰县发现《红军第四军…  相似文献   

16.
朱德与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德与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吴殿尧中国红军历时两年、行程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是以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静宁的大会师为胜利标志的。60年后的今天,在纪念这个历史性胜利的时候,不能不记起朱德总司令。由于他正确地贯彻党的北上方针、坚定地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终于克服...  相似文献   

17.
准备·密电·落脚点──《红军长征文献》编纂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备·密电·落脚点──《红军长征文献》编纂札记徐占权,周继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伟大历史壮举,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为了推进对长征史的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央档案馆合编的《红军长征文献》,已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  相似文献   

18.
1931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机关报《红星》在江西瑞金创刊,张如心、邓小平、陆定一先后任主编.从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开始至1935年8月,在艰难困苦的条件和险峻形势下,《红星》报出刊"长征专号"31期,准确及时地发布和传达党中央、中革军委在长征中的重要指示、谋略决策、战斗指令,宣传、弘扬党的方针路线、革命主张,...  相似文献   

19.
姚群民 《党史文汇》2002,(12):30-30
在众多有关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早期报道中,陈云同志撰写的《随军西行见闻录》是最早以亲历亲闻角度向世界介绍红军长征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与红军领袖的文献。文章于1935年秋写成,次年在中共主办的巴黎《全民月刊》上发表,同年在莫斯科出版单行本。此后,传入国内,以多种版本出现,流传很广。1934年10月,陈云作为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的中央代表,参加了长征。1935年1月,他出席遵义会议。5月,受党中央的委托,陈云离开长征队伍,前往共产国际。他先到上海,8月,从上海启程,20日到达莫斯科。当时,苏联、…  相似文献   

20.
正曾经在中央一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寻路》第34集中有这样一个场景:1930年12月30日,中央红军在打破国民党第一次"围剿"的战斗中,缴获了被彭德怀称为宝贝的好东西———无线电台。当红军总政委毛泽东、总司令朱德亲切地接见被红军俘虏了的敌军无线电台工作人员王诤、刘寅时,王、刘两人都表示愿意加入红军,为劳苦人民打天下。毛泽东热情地说:"那好,我和总司令代表红军欢迎你们!"接着毛泽东又诙谐地对他们说:"你们二位何不向总司令讨个官当当?"朱德当即明白了毛泽东的意思,便任命王诤为红军无线电队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