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犯罪分子利用电子商务的无界性、便利性和隐蔽性在互联网上实施销赃犯罪的行为日益突出,网络销赃与传统的销赃犯罪活动有很大的区别,面对新型的犯罪方式,公安机关必须采取完善立法和加强普法宣传等有效措施,加强对网络销赃的控制,及时打击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2.
盗窃罪在任何国家几乎都是发案率最高的犯罪.在我国盗窃罪历来也是打击和防范的重点.通过调查统计,总结研究,我们能够发现新时期盗窃犯罪分子的特点.本文从扼制销赃的角度,从销赃的渠道、方式以及立法控制几个方面来探讨对盗窃罪的系统防范.  相似文献   

3.
网上控赃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上购物的普及使犯罪分子利用网络销赃成为趋势。网上销赃具有隐蔽性、广泛性、快捷性、智能性等特点。侦查部门可以利用网上购物商店、各种聊天工具、电子邮件和网络游戏等网络虚拟空间布控 ,采取利用计算机信息追踪和通过网上比对、诱敌出现等方法控赃  相似文献   

4.
狡猾的犯罪嫌疑人密谋、运输、调包、销赃、分赃似乎天衣无缝,公安民警历经艰苦奋战,万里驰骋六省市,同窃贼大盗斗智斗勇,既扣人心弦,又令人欣慰。  相似文献   

5.
王玉田 《人民公安》2007,(10):22-24
针对销赃窝点的清理与铲除,无疑是一种如斩蛇七寸的致命之举。一旦斩断他们的“利益”来源,盗车团伙便往往会不攻自破,自行土崩瓦解。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普及,电子商务近年在我国呈井喷态势增长,随之而来利用网络交易实施的犯罪行为数量也在不断上升。当前网络交易犯罪的主要类型有:网络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网络销赃、网络洗钱、网络传销、网络销售危险物品等,可从制度保障、执法保障、体系保障三方面加强网络交易下的犯罪风险防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已经成为危害人民财产利益的主要犯罪活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个链条(资金链、通讯网络链),两种联系(犯罪分子的内部联系、犯罪分子与被害人的外部联系)和四大环节(开发制作、批发零售、诈骗实施和分赃销赃)。现有的侦防工作存在打击追赃难、取证移诉难、社会防控难和警务合作难等困境,要破解此类难题,必须在侦查协作机制、证据体系构建、社会管控预防和警务执法合作上加大力度,提升对于此类案件的整体侦防水平。  相似文献   

8.
2014年3月28日中午,黑龙江省富裕县梁某来到富裕县海华购物商场闲逛,发现一服装店主正趴在桌子上午睡,便趁机将店主人的苹果手机偷走。之后,梁某去二手手机市场销赃。由于他不能提供这部手机的原始发票,收手机的人便故意压价,不仅价值2000多元的手机只卖了800元钱,而且还让梁某留下100元押金和身份证复印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网络社会信息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其社会危害 ,并为有效控制网络信息污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网络技术控制、网络道德控制、网络法律控制、网络管理控制。  相似文献   

10.
涉网犯罪在刑事案件发案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利用网络为犯罪提供各种服务的刑事案件越来越普遍.文章结合各种形式的涉网犯罪,对涉网犯罪案件利用网络寻找犯罪对象、准备犯罪工具、联络同伙、实施犯罪、销赃等情况进行仔细剖析,帮助侦查人员了解涉网犯罪,发现犯罪与网络具有的联系,为研究涉网犯罪侦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谈突发事件中公安机关对网络舆情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在给政府的社会控制提供新手段的同时,网络舆论也给现有的社会管理和信息控制模式带来了挑战。在各种突发事件爆发时,如何对网络舆情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已经成为公安机关亟待解决的一个崭新课题。文章分析了网络舆情容易失控的原因,并结合公安工作和网络媒体的特点,针对公安机关在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控制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论和谐社会的网络文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文明是人类网络社会生活的进步状态,其功能和目的在于向网络主体提供一套文明的网络行为模式、方向和标准,建构一个合理有序的网络社会秩序。研究网络文明的特点,把握网络文明的规律,对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网络文明具有的虚拟性、开放性、普世性和自律性等特点,决定了网络文明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和综合性。网络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有技术防范、行政监管、法律控制、道德约束、行业自律、国际合作等。  相似文献   

13.
当前,网络空间公共领域中的高犯罪率使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面临着新的威胁和挑战。防治网络犯罪要深入探究网络犯罪的根本原因,理性分析网络犯罪的本质属性及其社会危害性;要把预防和惩治网络犯罪提升到保卫国家政权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来认识,从治本和源头入手加强法制建设,依法规制网络空间的管理,同时辅以行政控制手段,构建和谐的网络公共社会。  相似文献   

14.
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特征及其系统化解决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现代网络技术在带给人们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现实问题,尤其是在网络伦理道德方面。网络空间由于其虚拟性而使人们在网络社会中的交往具有极大的隐匿性,这种隐匿性助长了网络社会的不道德行为。我们可以从法律、技术、教育、网络管理和道德自律等方面来建立有效的解决途径,遏制网络社会中的不道德行为,以净化网络环境,实现社会的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15.
网络行为作为人在网络社会中的实践途径,是人在虚拟空间中的行为方式,是极具社会影响力的新型主体行为。网络行为是现实行为的一种延伸,面临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双重制约。把握好网络行为的底线,事关整个社会的和谐有序健康发展。文章主要围绕网络行为底线确立的基本要求、底线的范围与保障等方面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6.
试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角色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卫华  王如高 《前沿》2003,(5):64-66
传载信息的网络将地球上每个角落的人群都联结起来之时,人类的整个生存状态都正在或将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思想政治教育也概莫能外.在超越实体社会范围的限定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狭窄之后,人终于摆脱了肉身所在的实体社会以及为其控制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于是,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重新诠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需要角色重塑.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网络的视角来看,凭祥归侨的社会适应策略可以分为嵌入、建构和调试三种。其在生产、生活和心理上的社会适应充分利用了其所拥有的社会网络。在这一过程中,丰富的社会资本和中越边境文化同源是归侨适应凭祥社会的有利条件,而他者身份、个体力量薄弱、原有优势衰退是其在社会适应中的主要困难。  相似文献   

18.
网络侵犯行为的社会控制旨在将网络侵犯行为的发生控制在一个适度水平,最终实现对一定社会秩序的维持。而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达到对网络侵犯行为有效社会控制的目的,需从科学区分网络侵犯行为的类型,构建合理的纠纷解决机制,积极创建网络行为规范,实现网络社会控制主体的多元化,加强网络技术防范和网络安全教育,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等多方面共同着手。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网络犯罪已引起社会的重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青少年在网络犯罪中的被害更应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中的焦点。由于青少年生理上心理上的特殊成长期,在网络犯罪中属于易被害群体,针对其被害现状、原因及特征,应积极建立青少年网络被害预防系统,它包括社会预防、群体被害预防和个体被害预防。  相似文献   

20.
目前,网络已经深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等各个领域,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在虚拟网络世界中的行为失范问题已引起学界的关注。大学生的网络失范行为将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对社会构成严重危害。因此,新时期要积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研究,通过网络主体建构、高校建设、网络立法、技术控制的方式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