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盛若蔚在1月12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说,眼下,全国各地年度工作收官,干部的考核提拔工作也被提上日程。干部个人报告事项"凡提必核"、干部档案"凡提必审"、信访举报"凡提必查"、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凡提必听","四必"要求正成为各地干部选任中的鲜明底色。"凡提必核",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不实者取消  相似文献   

2.
正在《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开发布之际,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就《意见》的起草制定和贯彻落实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问:为什么要制定这个《意见》?答:干部"带病提拔"是党内外、各方面反映强烈的一个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大力整治"四风",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带病"干部存量减少、增量得到遏制。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要求,严格执行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强化组织把关,挡住了不少"带病"的干部。但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8月29日,新华社对外发布了《意见》全文以及中央组织部的答记者问。对于这一防止"带病提拔"的制度性新防线,社会舆论反响热烈,评价积极。"带病提拔"是对一些干部"边腐边升"现象的一种通俗说法,反映出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特别是2016年换届工作中,衡水市把干部档案任前审核作为选拔干部的必经程序和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探索创新任前档案审核办法,建立完善"凡提必审"机制,前移监督关口,拓展审核范围,突出审核重点,规范审核程序,不断强化干部任前档案审核在选人用人工作中的把关作用,有效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去年换届工作中,经市委组织部审核的957名拟任县、乡干部档案,有8人因档案存在影响任用问题而暂缓使用。  相似文献   

5.
正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逐渐成为常态,对党员干部的提拔任用也有了新的标准,"重患"干部被拒之门外,大批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纯洁了党的队伍,为党的事业注入了活力。然而,在选拔任用干部时,有的单位混淆了"病愈"与"带病"的界限,把受过处分的干部简单等同于"带病"干部,弃之不用,这是对"带病提拔"的误读。"带病提拔",是指干部在提拔前或提拔过程中存在经济、生活、作风等违纪违法行为,但组织在考察时未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6,(10)
正不久前,中办印发了《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这是加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又一利器,是针对铲除"带病提拔"顽疾、净化政治生态开出的一剂"良方"。能否药到病除,严格"把脉"、精准识别"问题干部"是有效防止"带病提拔"的关键一步,这一步走得好、做得实至关重要。严格干部"把脉"、精准识别干部,要探究表象与实质的关系,用好"望、闻、问、切"四诊法,把"问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举措,对于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干部"带病提拔"是困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难题。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强化组织把关,挡住了不少"带病"的干部。但干部"带病提拔"仍时有发生,虽然为数不多,危害却不容小觑。《意见》贯彻落实中央的新精神新要求,坚持把责任挺在前面,以责任追究压阵,打牢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6,(9)
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通知指出,《意见》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对切实防止干部"带病提拔"作出具体规定,是做好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遵循。《意见》的制定实施,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6,(12)
正正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认真贯彻落实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不断强化干部日常监督管理举措,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切实把好五道关口,有效防止干部"带病提拔"。把好宣传教育关,提高监督意识。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段时间,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防止和纠正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拔”。中央组织部专门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六条措施。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一定要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和《意见》的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干部“带病提拔”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影响恶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个别地方或部门的领导干部用人凭个人好恶,不坚持原则,千方百计提拔群众早有议论和反映的干部;有的是…  相似文献   

11.
正"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任人唯贤的干部选拔任用标准从来没有动摇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被选拔出来的干部"带病",由此而来的是副局长上任10余天被免职、市委副书记上任3月即落马、省委一官员上任15天被查……,带病干部被发现并处理,这固然值得欣喜,但是更值得思考的是如何把好干部的提拔关,做到干部提拔不带病。近日,中办印发了《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意见》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防止干部"带病提拔"作为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内容,体现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坚持原则,敢于负责。在笔者看来,要杜绝"带病提拔"现象,将问题干部挡在门外,除了党委(党组)对选人用人负主体责任外,组织部门更是责无旁贷,必须花大力气,从制度、举措等多方面切实加以研究解决。抓好干部考察,提高实效性,此其一。要避免出现"平时少考、用时急考"的现象,组织部门在平时就要打好基本功,做好干部考察的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16,(12)
正干部"带病提拔",不仅直接损害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而且直接影响党风政风及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政治生态。各级党委(党组)要从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战略高度,把防止干部"带病提拔"作为干部工作的聚焦点、攻坚点,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措施,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坚持原则,敢于负责,不给"带病干部"以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14.
<正>严格落实“凡提四必”,充分运用巡视成果,前移审核关口,有效防止“带病提拔”;改进考察方式方法,选准识准干部,把踏实干事、干出实绩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以换届为契机,从严从实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此次全国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中,各地党委和组织部门紧紧围绕选好干部、配好班子这个目  相似文献   

15.
正防止"带病提拔"永远是选人用人工作需要直面的一个课题。然而,过去少数"带病提拔"问题却反映出"三露"现象:有的干部"深藏不露",想尽一切招数掩盖自己的腐败行为,欺上瞒下,蒙混过关,出现"边腐边升"的"怪象";有的"露而难查",个别人到处拉关系,搞"小圈子",编织"人情网",千方百计为个人晋升创造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通知指出,《意见》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对切实防止干部"带病提拔"作出具体规定,是做好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遵循。《意见》的制定实施,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把好选人用人  相似文献   

17.
<正>"带病提拔"是干部工作的"毒瘤",严重影响着党的整体形象和组织工作的公信力。去年以来,日照市认真贯彻从严治党要求,把防止干部"带病提拔"作为干部工作重中之重,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源头治理,注重综合施策,取得良好效果。注重教育预防,筑牢思想防线,让干部不得病、少生病。遏制"带病提拔"这一现象,必须从防止干部得"病"这个源头性问题入手,在加强思想教育上下功夫。一是强化理论武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的重要制度保障,新出台的《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专门拿出一部分阐述要注重分析研判,要对干部有关问题及其性质、程度等进行会诊辨析、筛查甄别,作出判断。笔者禁不住为这一决定叫好,因为从实际情况看,分析研判有利于发现干部潜在的问题,有利于全面准确识别干部,是剔除差干部、选出好干部的"过  相似文献   

19.
上医治未病。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坚持源头治理,是最为关键的一招。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提出加强动议审查、强化任前把关等针对性举措,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砌上了又一制度“防火墙”。  相似文献   

20.
选人用人中的“带病提拔”:概念、类型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病提拔"是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一种体现,主要指干部在提拔前或提拔过程中存在经济、生活等违纪违法行为,但组织考察时未被发现或发现了未被及时追究而得以提拔任职的情况。根据用人者是否积极努力实施"带病提拔"行为以及是否有从中营利的目的,可将"带病提拔"分为三种类型:积极营利性"带病提拔"、积极非营利性"带病提拔"和消极非营利性"带病提拔"。遏制"带病提拔"的根本之举是改革授权方式、减少交易机会、增加交易成本,同时改进干部考察方式,做到科学"识人"、正确用人。针对贪官"潜伏期"延长的现象,还要加大惩处力度,提高腐败发现率,让"带病"干部不再"潜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