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6月27日,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全票通过了“中国南方喀斯特”贵州荔波、云南石林、重庆武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决议;28日,广东省的开平碉楼与村落,也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此,中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已有35项文物古迹和自然遗产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
正梵净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8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将梵净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梵净山成为我国第53处世界遗产、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贵州成为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省份。2018年7月2日,在波斯湾西岸的巴林王国首都麦纳麦,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主持人敲下法槌,宣布铜仁梵净山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贵州梵净山申遗成功,使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总数  相似文献   

3.
《支部生活》2008,(4):41-41
1972年,为保护世界各地引以自豪的自然和文化资源,让当代及子孙后代郜能共享这些宝贵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世界遗产条约”:根据此条约注册的自然或文化遗产称之为世界遗产: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自然遗产指具有重要的保护、美学及研究价值的自然面貌和生物柄息地,  相似文献   

4.
6月27日,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全票通过了"中国南方喀斯特"贵州荔波、云南石林、重庆武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决议;28日,广东省的开平碉楼与村落,也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此,中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已有35项文物古迹和自然遗产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5.
正梵净山成功申遗,是国际社会对梵净山自然遗产价值和保护管理工作的认可,是我国着力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取得明显成效的缩影,也是贵州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大成果,必将在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的征程中发挥积极作用。7月2日,在波斯湾西岸巴林王国首都麦纳麦召开的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将铜仁市梵净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是贵州省继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喀斯特之后的第4处世界自然遗产  相似文献   

6.
保护世界遗产,是造福人类的千秋功业。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将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保护生态环境,扩大国际合作,保证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充分保护和适度利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摘自2004年6月26日胡锦涛同志《致第二十八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贺辞》  相似文献   

7.
简汲 《实践》2013,(9):54
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预备名单》是申报世界遗产的先决条件,至少每10年修订一次。我国最新一版的45项不同类型文化遗产,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于2012年11月公布。我区出土过“中华第一龙”的红山文化遗址、辽王朝的开国皇都辽上京、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代持续了万余年之久的阴山岩刻,一起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龙的源头--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并在发展中与仰韶文化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考古工作者对内蒙古赤峰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4年提出红山文化的命名。  相似文献   

8.
青海新闻     
<正>青海可可西里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波兰当地时间7月7日,青海可可西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湖泊数量最多,并延续了大型哺乳动物大迁徙景观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实现了青藏高原世界自然遗产"零"的突破。当日,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21个成员国代表经过审议和表决,青海可可西里以其突出的价值符合世界遗产第Ⅶ和ⅹ条标准,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青藏高原第一项、我国第十二项世界自然遗产花落青海。  相似文献   

9.
保护世界遗产 促进共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6月28日至7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会议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在这一刻,全世界都关注着中国,瞩目苏州,瞩目世界遗产保护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世界遗产———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遗产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人们对人类自然和文化财富的新认识。它使我们的视野超越了“文物”、“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传统概念,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些不可复制的文化和自然资产是人类文明历史的见证和大自然赋予的瑰丽神奇的景观,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1972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  相似文献   

10.
任玉梅 《当代贵州》2014,(20):32-33
正多哈当地时间6月23日12时30分(北京时间6月23日17时30分),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传来喜讯,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广西桂林、环江共同申报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施秉喀斯特成为贵州第三个世界自然遗产地。至此,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总数达47项,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意大利。  相似文献   

11.
黄山     
《党课》2012,(3):65-65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南北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其中精华部分为154平方公里,号称“五百里黄山”。1990年12月,黄山作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给出的评价是:黄山,在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公元16世纪中叶的山水风格)曾受到广泛的赞誉,以“震旦国中第一奇山”而闻名。  相似文献   

12.
长城获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示范案例、“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历史文化遗产“高光时刻”频频出现。这些“高光时刻”,是新时代中国不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生动例证一一从长城到大运河。  相似文献   

13.
武陵源     
《党课》2012,(15):46-46
武陵源,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武陵源山脉中段桑植县、慈利县交界处,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索溪峪、天子山、杨家界四部分组成。因其山奇水异、谷深道险、洞幽林密、鸟语花香,自古神秘莫测,有“大自然迷宫”“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誉。这里融峰、林、洞、瀑于一地,集秀、幽、野、险于一身,唐代诗人王维曾留下了“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的千古诗句。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武陵源作为中国首家“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6月23日,重庆金佛山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继大足石刻、武隆之后,重庆的第三个世界遗产地。申遗成功,值得大喜大贺,于是请官员谈意义、邀专家谈价值,都在情理之中。然而,笔者以为,在讨论金佛山的"自然价值"时,不妨变换一下角度,用"文化视角"观"自然遗产",这对探讨如何实现"自然价值"与"人文价值"的有机融合,使金佛山在后申遗时代的宣传推介和深度开发进入一个新层次、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当地时间7月31日20时30分,《世界遗产公约》187个成员国的800多名代表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蓝树旅馆的会场上,聚精会神地听着大会报告人介绍中国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20时45分,大会主席郑重宣布:“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会场上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成为我国第39处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我省继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之后的第三处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华夏在线     
7月1日,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6届会议上,云南省澄江化石地作为地球生命演化历史的杰出范例,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中国没有古生物化石自然遗产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1991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议的<世界遗产公约>以来,截至2004年7月,已有30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排在西班牙、意大利之后,位居世界第三.山西省平遥县以"一城两寺"的人文建筑优势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仅有的两个以城市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相似文献   

18.
吴娟 《廉政瞭望》2010,(18):12-15
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两项申报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消息还未散尽,入选者之一的“中国丹霞”地貌的部分景区已传出上调票价的声音。  相似文献   

19.
《党的建设》2014,(12):46-46
云南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沃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古城以江南水乡般的美景、别具风貌的布局及建筑风格特色,享有“东方威尼斯”“高原姑苏”等美誉。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通过,将丽江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0.
九寨沟     
《党课》2012,(11):48-48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以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九寨沟海拔在2000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沟内分布108个湖泊,有“童话世界”之誉。1992年九寨沟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