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在日本对外经济合作中占有优势地位。随着东盟地位和作用的提升,东盟和日本的经贸关系从依赖发展为相互依赖。近二十年来,在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日本与东盟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旨在通过发展态势、国别结构和评价三个方面对日本与东盟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变化进行研究,对双边关系中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军费开支是其军事政策变化的睛雨表。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日本军事政策的变化对其军费开支情况产生了很大影响:日本走上军事大国之路,军费开支向后方建设和科研费倾斜;军事政策由守转攻,正面预算比重加大;完成周边突破,军费投入倾向于高技术武器装备;战略方向调整,军费投向侧重于海、空力量;发展日美同盟,刺激了军费的增长。本文对这一时期日本军费规模的变化和结构的调整作了历史和现实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一、亚太地区的经济结构变化近年来,日本、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东盟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迅速的变化。这种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有从日本直接波及到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然后再由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间接转而波及到东盟与中国的,但也有直接从日本波及到东盟与中国的。这种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不仅引起了受波及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变化,同时也成为促进受波及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拟考察近十年来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与东盟的经济结构变化概貌,然后按国别探讨东盟各国的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趋势、其背景及今后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2022年初以来,伴随美联储加息,日元进入快速贬值通道;11月后,随着美联储加息放缓和日本央行改变货币政策,日元汇率出现回调。日元呈现剧烈波动态势。短期看,日美息差扩大是日元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中长期看,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和日本经济结构变化是日元汇率变化的背后动因。对日本经济而言,日元汇率波动有利有弊,长期看弊大于利。对全球经济而言,日元汇率的剧烈波动或引发新一轮全球货币博弈和金融市场动荡。未来日本经济要想实现长期健康发展,仍需摆脱汇率依赖,真正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社会变迁中,东南亚社会的传统家庭由于各国现代化的启动、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等原因,在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观念以及婚姻生育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并由此引发了相关的社会问题.本文试图运用现代化理论和社会学关于家庭的理论对变化中的东南亚家庭做一阐释.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变迁中 ,东南亚社会的传统家庭由于各国现代化的启动、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等原因 ,在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观念以及婚姻生育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并由此引发了相关的社会问题。本文试图运用现代化理论和社会学关于家庭的理论对变化中的东南亚家庭做一阐释。  相似文献   

7.
杨美姣 《东北亚论坛》2023,(1):98-113+128
2010年是二战后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节点,中日在国际政治中的身份和地位都发生了关键转换,这种变化对日本产生了重要冲击,日本对华外交战略的特征和形态及其战略抉择背后的国际政治逻辑逐渐引起了学界关注。本文以新古典现实主义为理论基点,并在此基础上搭建新的分析模型,提取出结构压力和战略认知两大核心变量,结合2010年以来日本对华外交战略的发展历程,从体系、国家、个人三个分析层次阐释了日本对华外交战略产生及演变的机理。通过前景—威胁理论的分析可以得知,自2010年以来,日本并没有在中美两国之间对冲,结构压力的增强和战略认知的变化促使其采取了明确且坚定地追随美国制衡中国的国家战略,获得美国安全保障超过了日本对中日经贸合作收益的期待。中美战略竞争升级和中国的迅速发展刺激了日本所谓的地缘恐惧感,中国在处理中日关系中协调日本“对冲”空间存在的条件并不充分。在中国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及践行全球发展倡议的进程下,中日需进一步增强战略互信,求同存异,努力构建中日关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变迁中,东南亚社会的传统家庭由于各国现代化的启动、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等原因,在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观念以及婚姻生育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并由此引发了相关的社会问题.本文试图运用现代化理论和社会学关于家庭的理论对变化中的东南亚家庭做一阐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美国吸收外资在不断攀升,而日本对美国直接投资却相对地急剧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日本在投资总额下降的同时其在美国的直接投资收益率下降,优势减弱,而亚洲的高速增长的经济又使日本对亚洲直接投资大幅度增长,从而相对减少了对美直接投资。本文在分析了投资锐减的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预测了90年代后半期日本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前景,指出:日对美直接投资将随其经济形势的变化而迅速回升,但增长幅度仍将低于日本对亚洲地区投资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陶涛  石可寓 《东北亚论坛》2023,(1):114-126+128
有研究认为日美半导体摩擦对日本半导体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造成重大打击,但日本半导体产业由盛而衰的根本原因却并非日美半导体摩擦,而是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模式不能适应行业结构变化趋势。我们认为,日美半导体摩擦不只是贸易摩擦,还体现了日美之间的科技竞争和产业竞争。美国通过贸易手段打击日本半导体产品竞争力的同时,还实施一系列科技产业措施提高美国半导体产业的生产优势、推动全球半导体产业结构变化,并对日本参与全球创新活动设置壁垒,从而压制了日本半导体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潜力,导致了后者退出世界一流行列。  相似文献   

11.
郭渊 《亚非纵横》2013,(1):35-41,60,62
战后几十年来,日越石油关系曲折发展,这种变化是由越南油气开发战略和日本自身的战略需求结构决定的。进入21世纪,为了确保油气资源的稳定供应,日本政府运用神手段与越南建立战略关系,积极介入南海争端。但日本对南海的介入将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2.
日本人“内外有别”的这一价值取向在其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体现,“内”与“外”这一组“位”概念贯穿于所有日本文化特征中,其在建筑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上的表现和内涵可为我们解析日本人的精神结构和日本社会结构提供重要的线索。可以说,“内”与“外”的对比意识为日本民族思维方式的一大特征,是剖析日本人的精神结构、社会结构的重要和有效的切入口,因此可以视之为解读日本文化的钥匙。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至80年代中期美国女性就业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就业率不断提高、粉领职业兴起、女性职业向上流动的可能性加强、女性的工作时间呈现多样性、已婚女性占就业女性群体的比例不断增高。女性就业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经济的需要、女性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对女性就业态度的改变、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家庭结构的变化、女权运动为女性权利的争取以及联邦政府颁布的立法支持等,可以看出二战后的女性就业发展已经成为美国女性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提高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4.
评战后日本对华侨华人问题的若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华侨、华人社会华侨、华人社会是日本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华侨社会结构、华侨团体、帮派、华侨人口变迁、华人社区、唐人街、华人的家庭与婚姻、华人宗教信仰、华人风俗习惯、华侨秘密会社等等。战后在日本出版的研究华侨社会的著述,择其重要者可以举出下列数种:内田直作的《日本华侨社会研究》(1950年),吴主惠的《华侨本质的分析──华侨的社会学研究》(1961年),河部利夫的《东南亚华侨社会变动论)(1972年),中村孝志编《东南亚华侨社会》(1972年),戴国辉编《东南亚华人社会的研究》(1972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发展。作为日本的对外投资的重要地区,亚洲发展中地区的日资不论在投资规模,还是投资结构均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进入21世纪,日本在亚洲地区选择了中国作为其海外投资的重点。本文拟就近年日本在亚洲发展中地区直接投资的变化与趋势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6.
日本新首相羽田孜吕隆顺羽田孜今年4月28日就任日本第80任内阁总理大臣。现年58岁,长野县人。据羽田自称,"羽田"与"秦"日语发音相同,其祖先为中国"秦人",于秦始皇时代随徐福一起东渡日本,至今其家族宗祠上仍悬挂"秦阳馆"匾额。羽田出生于政治家家庭,...  相似文献   

17.
亚太地区作为世界增长的中心,力量“再平衡”是已然发生的进程。美国重返东亚与其说是初始动因,不如说是地区力量结构变化的结果。东亚地区发展进程产生的各种变量,要求区域内各大力量中心共同谋划建设地区安全架构。中国对此要求做出积极回应,并将防止争端激化乃至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作为亚太地区政策要件。但在当前力量结构不断变化的条件下,中国的目标面临巨大挑战。其中最重大的挑战可能来自日本。  相似文献   

18.
日本经济结构从1987年起将发生重大变革:由现存的以出口为主导的结构向以内需主导的结构转变。现存的经济结构是明治维新以来经过长期积累与演变形成的,也是缺乏资源的日本由工业化走上发达国家道路的历史产物。要变革这种结构,非短期内所能实现,至少要花费10—15年的岁月。这不仅会引起日本内部的变化,也将对亚洲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日本,自泡沫经济崩溃后的90年代初开始便高喊“改革”,但由于问题多、阻力大、办法少,改革一直难以完成,经济长期处于低增长或停滞的状态。2001年4月,小泉纯一郎出任自民党总裁、内阁首相后,以“改革内阁”的姿态表示决心要进行彻底改革,恢复日本经济昔日的雄风。小泉提出“没有结构改革就没有日本的再生和发展”,强调要打破禁忌冲破阻力进行财政结构改革、行政结构改革和社会结构改革等项改革,通过“痛苦的创造性的破坏”过程,最终实现“新世纪维新”的目标,在21世纪要实现符合日本实力的经济增长,建立一个尊重市场规则和社会主义、与自然共生且能安居乐业、开放而对世界有魅力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战后体制与战时的日本并没有断绝,日本的战时体制,即40年体制,在战后仍然延续下来,并成为战后日本经济结构的核心部分。例如,以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为主轴的、作为命运共同体的日本企业,就是战时总动员体制,即40年体制的产物。40年体制的基本特征,一是作为命运共同体的生产组织;二是“共生”的概念。40年体制在日本经济高度增长的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它又成为日本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从产业结构的转换、终身雇佣制的变革、规制的改革等方面足以说明,如何克服40年体制,是日本当前结构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