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6 毫秒
1.
<正>"县乡人大是基层国家权力机关,新的历史时期,开展基层人大建设要常为常新,不断丰富内涵,健全制度和机制,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县乡两级人大是基层国家权力机关,是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础。在人大整体工作中,县乡两级处于基层基础地位。6月,中共中央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和重要措施,旨在适  相似文献   

2.
<正>县乡人大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基础,是基层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9月中旬,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京召开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座谈会,张德江委员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今年6月,中共中央转发了《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和重要措施等。这表明国家对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更好保证人民民主权利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正乡镇人大、街道人大工委作为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人大工作组织,是我国地方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6月,中共中央转发了《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加强人大工作特别是县乡人大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2015年8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6月,《中共中央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的出台为加强县乡人大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开启了县乡人大工作的新篇章。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中共河南省委和各市党委也制定了具体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指导方针、重要意义和原则要求,为基层人大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近期对这些文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转发的《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市委转发《中共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我市区县、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内涵丰富、紧贴实际、针对性强,是新形势下加强人大工作特别是县乡人大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我们作为基层人大工作者,一定要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的使命感,针对性、主动性和自觉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国家人民代表大会体系当中,乡镇人大作为国家最基层的权力机关,一个距离老百姓最近的民意机构,它会有怎样的未来走向,值得反复思考、不断研究完善. 2015年6月,中共中央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出台,以及与之相关的法律的修订,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加强人大工作特别是县乡人大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为乡镇人大建设完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乡镇人大处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最前线,为加强乡镇人大工作,今年6月22日,中共中央转发了《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简称"中央18号文件");8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关于修改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的决定",对地方组织法进行了第五次修正,进一步强化了县乡两级人大的组织建设和机构设置。本期"理论"栏目特编辑了这组关于基层人大工作的探索文章,旨在为解决基层人大工作中的难题支招献计。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6月,《中共中央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的出台为加强县乡人大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开启了县乡人大工作的新篇章。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中共河南省委和各市党委也制定了具体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指导方针、重要意义和原则要求,为基层人大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近期对这些文  相似文献   

9.
<正>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乡镇人大是我国地方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基层民主的有效形式。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基层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健全基层国家政权体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开封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进一步加强党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和规范县乡人大机构,建立健全各  相似文献   

10.
正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百姓。乡镇人大是我国五级人民代表大会中的最基层组织,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但由于处在"神经末梢"的位置,多年来,乡镇人大一直存在权责被"虚化"、地位被"弱化"的现象。2015年6月,中共中央转发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成为新形势下党中央加强基层人大工作、推进社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6月,中共中央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加强人大工作特别是县乡人大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11月,中共河南省委人大工作会议召开,下发了《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实施意见》。登封市人大常委会在郑州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认真落实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县乡人大工作提档升级,实现"六到位"。党委支持工作到位健全党委领导人大工作机制。中共登封市委坚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河南省各级人大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和中共河南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如何把夯实依法执政和基层民主根基的重大举措落到实处?漯河市市、县、乡三级人大积极行动,齐心协力,描绘了共同强基固本的最美风景。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我国正处于跨越发展的黄金期、推动转型的加速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县乡人大如何发挥职能作用,与时俱进,大有作为?中共中央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中共河南省委召开人大工作会议并印发《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加强全省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实施意见》,南阳市委、新野县委也出台具体文件,为县乡人大工作进一步指明方向并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6月,中共中央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这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加强人大工作特别是县乡人大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负责人近日接受记者采访,就《若干意见》有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记者:请谈谈《若干意见》的出台背景、形成过程和重要意义。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相似文献   

15.
正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国家权力机关和人大代表作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基层国家政权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重要方面。新时代肩负新使命,县乡人大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将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县乡人大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握方向,准确定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中央有关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专门就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提出了若干意见。在三年多的时间里,该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如何,我们想通过县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召开情况的调研作一了解和掌握。因为,人大常委会会议是地方组织法有明确规定的法定会议,是行使常委会立法权、重大事项决定权、"一府一委两院"监督权和人事任免权"四权"的唯一形式和途径,是实现民  相似文献   

17.
正"机构不全、编制紧张、力量薄弱……"这是近年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面临的困境。《中共中央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简称中央18号文件)的出台和《地方组织法》的修改使"县级人大设立专委会"的制度安排最终落地。这是进一步加强县级人大组织机构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根本保证。2016年以来,一些地方先行先  相似文献   

18.
乡镇人大处于基层末端,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基层群众. 乡镇人大工作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基层的实施和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2015年6月,中共中央转发了《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 18号文件).文件为新时期基层人大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实施正确有效监督提供了遵循.  相似文献   

19.
<正>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国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占各级人大代表总数的95%左右,其作用发挥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发展。中共中央转发的《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基层人大代表工作,做好人大代表履职服务保障工作,加强人大代表学习培训,依法保障人大代表活动经费等。重庆市各级人大历来高度重视代表工作,结合地区实际,开展探索创新,先后涌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贯彻落实中央转发的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研讨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特别是县乡人大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由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与北京市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秘书处共同举办的"第三届‘民主与法治学术交流研讨会(北京·201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方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