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7年中东极端主义主要是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以下简称"伊斯兰国")和埃及"穆斯林兄弟会"(以下简称"穆兄会")所鼓吹、宣传和奉行的政治伊斯兰思想。2017年中东极端主义的主要表现为:第一,"伊斯兰国"与"穆兄会"同流合污,制造了一系列恐怖大案。"伊斯兰国"源于伊拉克"基地"组织,原"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的副手、现任"基地"组织最高领导人埃伊曼·扎瓦赫里曾是埃及"穆兄会"成员,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界存在一个相当普遍的观点,即伊斯兰政治化与反恐战争是矛盾的双方,该观点部分源自九一一事件。根据西方政治标准判断,伊扎布特持有激进观点而且精心使用极端主义语言向穆斯林团体宣传其信息,毫无疑问,其对中亚各国构成现实性挑战,因为该组织的目标是重建哈里发制度,与此同时却又公开反对将暴力作为政治变革的工具。有必要解释伊扎布特为什么能够保持着长达60多年的"非暴力"立场,而与其共享重建哈里发制度的乌托邦式目标的基地组织、伊斯兰国及其他圣战组织却诉诸暴力。在限制伊扎布特坚持和平路线立场方面意识形态功不可没,因为话语的"权力"是一种政治权力,话语霸权意味着话语变成了意识形态。伊扎布特通过对《古兰经》等的选择性解读,掌握了某种话语的"权力"。应警惕伊扎布特在意识形态上转向暴力的可能情境。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一贯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对于国际恐怖主义,我们应站在维护国家利益的高度严密防范,防止其对我国安全发展构成重大威胁。客观准确评估国际恐怖主义对我国安全威胁形势。首先,我国并非国际恐怖主义恐怖袭击的首要目标。尽管"基地""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多次号召要对我进行"圣战",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我境外人员也造成了损伤。但在许多重大恐怖  相似文献   

4.
"9.11事件"后,东南亚宗教极端恐怖主义发展较快。在本土极端恐怖活动不断滋生的同时,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持续对东南亚进行渗透。当地极端恐怖组织、域外恐怖组织进一步融合,人员、资金、活动交流密切。恐怖活动的组织性增强,危害性进一步加大。虽然东南亚各国政府的反恐怖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反恐怖斗争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多举措努力,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恐怖主义威胁。  相似文献   

5.
"东突伊斯兰运动",又称"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东突厥斯坦伊斯兰真主党"、"东突伊斯兰党",为"东突"恐怖势力中最具危害性的恐怖组织之一,其宗旨是通过恐怖手段分裂中国,在新疆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国"。其创建人是新疆极端分子艾山·买合苏木。一、实施的主要恐怖活动近年来,"东伊运"在境外建立基地、培训暴力恐怖分子,不断派人潜入中国境内,策划、指挥恐怖破坏活动,先后制造了1998年5月23日乌鲁木齐火车站仓库爆炸纵火案、1999年2月4日乌鲁木齐市24.7万元持枪抢劫案、1999年2月10日乌鲁木齐市暴力拒捕案、1999年3月25日中国新疆和田市爆炸案、1999年6月18日中国新疆新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西方文献中有关中国穆斯林的研究成果不断问世,其特点一是研究范式呈现出从“共同体”到“地方性”的转换,强调地方性知识是主导新世纪中国穆斯林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二是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也引起相关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三是面对东方主义式想象的延续,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尤其是儒家传统与伊斯兰传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使得超越“全球化”成为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非西方社会的文化特殊性已经成为传播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哈米德·莫拉纳从穆斯林世界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出发,对传播概念的重新定义、伊斯兰传播伦理思想的梳理,对伊斯兰传播的核心原则"认主独一"、"责任、引导和行动"、"建设共同体"与"虔敬"进行了重点分析,概括出"伊斯兰的传播范式"。20世纪90年代以后,穆斯林地方媒介实践对这一传播范式作出了回应与发展,表现为大众传播中"伊斯兰媒介"的出现,以及媒介空间穆斯林多重身份的认同。由此,在传播伦理的全球化与媒介价值的本土化过程中,使得穆斯林与媒介的相关研究具有了特殊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来,一些报刊先后刊登署名“江祖国”的文章,以猪为题,歪曲并侮辱了伊斯兰教的信仰,严重伤害了我国穆斯林群众的民族宗教感情。也给社会稳定、民族团结造成了极大损害。究其原因,多是对伊斯兰教常识缺乏了解。鉴于这一情况,考虑到今年系农历猪年,为防止侮辱伊斯兰教信仰和伤害穆斯林民族宗教感情事件的再次发生,本刊特刊登钟宜宣《回族等少数民族穆斯林为什么不吃猪肉》的短文,供各地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一、当代恐怖主义发展的新特点(一)恐怖主义活动呈现全球化趋势1.暴恐分子纷纷外溢随着各国反恐阵营的联合军事打击,以"基地"组织、"伊斯兰国"为代表的恐怖主义实体组织被重创甚至瓦解,恐怖活动开始裂变为"形散神聚"的庞大流动势力,恐怖组织的人员、物资自发或有组织地向邻国扩散,甚至伪装成难民进入欧洲。2015年发生在法国巴黎的连环恐怖袭击事件共造成132人死亡、300多人受伤。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尼并没有立伊斯兰教为国教,而是选择成为了一个世俗国家。社会的多元性和异质性,决定了印尼不可能走上信奉单一宗教的伊斯兰国家;温和的印尼伊斯兰教、分裂的伊斯兰教派及世俗民族主义的领导地位,使世俗印尼成为可能。印尼独立后,确立"潘查希拉"(又称"建国五基",即信仰神道、人道主义、民族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公正)为建国基础,并在对伊斯兰教政治有一定限制的基础上,实现了精英重组;苏哈托政府上台后,大力发展经济,加强中央集权,极大地促进了印尼国家整合。印尼的国家整合对于后发多民族国家有诸多启示作用,如正确选择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性、政府政策对民族关系的互动以及威权主义对国家整合的重要作用等。  相似文献   

11.
当前社交媒体的应用与普及掀起了恐怖主义活动的新浪潮,有着交互性、社区化特征的社交媒体在招募人员、传播极端思想及策划恐怖袭击方面有着天然优势。以"伊斯兰国"运用社交媒体进行恐怖活动为例,该文探讨了社交媒体的特性、在恐怖组织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我国公安机关在社交媒体时代下恐怖主义蔓延采取的应对策略,以期更好地应对反恐新难题。  相似文献   

12.
钮松 《长江论坛》2016,(6):62-69
阿拉伯剧变发生以来,"伊斯兰国"组织已取代"基地"组织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的核心,并成为大规模恐怖袭击的主要发起者、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者,以及世界各地诸多恐怖极端组织的效忠对象。美俄两个大国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对该组织的打击也相对较为有效,但美俄在叙利亚问题上存在分歧,打击"伊斯兰国"的政策也各有偏重,美国站在叙利亚反对派一边,而俄罗斯则帮助叙利亚政府军抵抗叙反对派和"伊斯兰国"。由于所涉利益不同,美俄的中东政策在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崛起之后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同时引发了一系列战略博弈。作为两个在国际上举足轻重的大国,美俄在在中东的博弈牵动着世界各方的神经。因此,深入了解美俄围绕打击"伊斯兰国"的复杂博弈,有助于全面认识中东地区形势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一)穆斯林禁酒伊斯兰教严格禁酒,我国信奉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穆斯林家里来客也一律不摆酒。有时在宴会中,别人敬酒碰杯,而穆斯林多以茶水果汁等饮料代替。有的穆斯林根本不愿意与饮洒者同桌聚餐。在中东、北非等伊斯兰教国家的马路、街道、餐厅、商店或超市都见不到酒类供应,更见不到类似酒吧的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14.
回族穆斯林在伊斯兰教消费观的影响下,其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受到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和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制约,形成了回族穆斯林独有的消费文化。在宗教信仰的制约下,回族穆斯林群体间通过秉持共同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模式展现出一定的民族认同感。笔者以新疆石河子六宫村为例,对伊斯兰教消费观与回族穆斯林消费行为的现状、特点及成因进行研究,并作出相应思考。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教与其教民穆斯林的世俗生活联系紧密,故伊斯兰教法对穆斯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明确定制。虽然回族穆斯林在思想文化、伦理道德方面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但在婚姻制度和家庭生活方面,同样保持着伊斯兰的价值观和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6.
<正> 2003年简直是一个恐怖年,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从印尼首都雅加达,到沙特首都利雅得、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再到伊拉克、俄罗斯,这表明“基地”等恐怖组织正在卷土重来。牵涉到的国家不仅有西方国家,还有国际机构、与西方关系密切的国家。恐怖的对象包括,西方国家驻外代表,亲美人士、与美国妥协人士。更多的受害者是无辜的穆斯林,这与“基地”组织所依赖和宣扬的“圣战”理论明显相悖,恐怖组织此举不亚于自毁长城,  相似文献   

17.
马强 《思想战线》2012,38(4):21-25
穆斯林的仪式可分为宗教崇拜仪式和社会生活仪式。生命周期仪式规范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行为和活动,包含了宗教和社会两方面的意义,"守俗"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有"守教"的意义。穆斯林移民的社会融入是保留了宗教崇拜功修之后的选择性融入,移民恪守生命周期仪式的意义在于塑造群体的认同,保持移民文化的伊斯兰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恐怖主义活动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恐怖主义活动在古代就有发生,只是由于当时的条件有限,一国的恐怖主义活动很难在其它国家产生影响,而随着科学技术与交通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新闻传播学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一地发生恐怖活动,另一地很快就会知道,因而当代的恐怖主义具有更大的影响性与破坏性。  相似文献   

19.
马来西亚华人穆斯林是介于华人和马来人之间的群体,因族群偏见、宗教边界、社会地位等原因,总体上处于边缘性地位。文化习俗、宗教差异、英殖民政府的分化政策、马来人习俗与伊斯兰文化的混淆等造成了两大族群的隔阂。尽管华人穆斯林目前还不能完全承担华人和马来人、华人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之间的整合力量,但对于其未来在建构马来西亚的国家认同和族群融合方面所能发挥的功能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开斋节穆斯林的盛大节日。时间是伊斯兰教历10月1日。是日,穆斯林通常要盛装赴寺参加会礼。会礼结束时,互道"色兰(目)",表示节日祝贺,并依礼俗宴请宾客。也有的穆斯林在家诵读《古兰经》,祈求真主赐福;有的游坟诵经,悼念亡人。宰牲节亦称"古尔邦节",意为"献祭"、"献牲",为朝觐功课的主要仪式之一。时间是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