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砚边断想     
正大自然的美独立存在,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感受;绘画是情感的表达,需要我们用心灵去体验、去挖掘。传统中国绘画与传统哲学息息相关,受老庄"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影响,画家已不满足对客观事物的写实描摹,而要努力作心灵上的沟通,中国画的写意性由此而生。因此,中国画没有严格意义的写实,而写意画更容易融入画家的感情,"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成为中国画创作的基本准则。"以物寓情,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贯穿了创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艺术史上,中国画受到很高的评价,认为它在作品的独特性方面、绘画的美学价值方面,或是画家的数量及特性方面都是可圈可点,价值无限的,但是,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在看到中国画作品时,常常认为它们“千篇一律”,很难发现其艺术价值。更有人认为欣赏中国画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欣赏技巧。这令初入此道或对此有一般兴趣的人们望而却步。事实上,有一个最为简便易行的方法,即以中国画自身的丰富内容作为切入点来学习欣赏中国画。这个栏目试图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画作入手,为有兴趣的读者指引中国画的欣赏路径。当走近这些具体的画作和画者时,不仅懂得了如何欣赏它的价值,而且因为接触这些体现了古老中国生存哲学的人与画,也许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观念甚至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艺术史上,中国画受到很高的评价,认为它在作品的独特性方面、绘画的美学价值方面,或是画家的数量及特性方面都是可圈可点,价值无限的,但是,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在看到中国画作品时,常常认为它们“千篇一律”,很难发现其艺术价值。更有人认为欣赏中国画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欣赏技巧。这令初入此道或对此有一般兴趣的人们望而却步。事实上,有一个最为简便易行的方法,即以中国画自身的丰富内容作为切入点来学习欣赏中国画。这个栏目试图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画作入手,为有兴趣的读者指引中国画的欣赏路径。当走近这些具体的画作和画者时,不仅懂得了如何欣赏它的价值,而且因为接触这些体现了古老中国生存哲学的人与画,也许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观念甚至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正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传到中国来之前,中国传统文化以《周易》为核心的玄学就已经有了朴素辩证法。玄学是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即辩证法;五行是朴素唯物主义。阴阳五行结合起来就即朴素唯物辩证法。这种规律里的返璞归真,对中国画的影响是深远的。中国画中有很多关于辩证法的关系——譬如说有与无、正与负、唯心与唯物、艺术与生活、现实与浪漫的辩证等等。国画中的有与无是受道家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5.
吴茀之是浦江县前吴村人,现代浙派中国画和教学体系的奠基人之一,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后与潘天寿等组织创立"白社"画会,研究与弘扬中国画艺术。著有《中国画概论》、《中国画十讲》《画论笔记》、《画微随笔》等,为中国画  相似文献   

6.
吴葬之     
《今日浙江》2013,(16):60-60
吴葬之是浦江县前吴村人,现代浙派中国画和教学体系的奠基人之一,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后与潘天寿等组织创立“白社”画会,研究与弘扬中国画艺术。著有《中国画概论》、《中国画十讲》、《画论笔记》、《画微随笔》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是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的窗口。新媒体时代中国画在海外的传播应正确处理好"媒体图像"与中国画创作、"快餐式消费"与中国画创作的两大关系,加快对外传播平台建设,创新对外文化交流方式,不断增强中国传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华文化的感召力、亲和力、吸引力,展现我国开放、包容、文明、民主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8.
<正>姜陆先生是一位优秀的版画家,同时也对中国画有着极深的情结。他更愿意把自己的中国画作品称作水墨画,理由有二:一是自觉对"中国画"的界定不甚了了;再是自己的作品"虽有些中国画的面貌,但是按专业中国画家的标准要求,相去甚远"。这固然是他的谦逊之言,但是,这个谦逊却不无道理。中国画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体系,有着清晰的传承脉络与承接关系,也都约定俗成着许  相似文献   

9.
张琦 《今日中国论坛》2011,(5):81-83,80
上世纪初以来,百年中国画的发展,风风雨雨,从来没有安静。受西方文化的冲击,这种动荡在改革开放以后达到高潮,文化虚无主义愈演愈烈,"中国画穷途末路"之说盛行。但也恰恰在那时,我坚定了自己研究传统,发扬传统的创作信念。中国画的思想是"合",西画的思想就是"取"。西画主要关注对实际物理空间的获取,画家绘画如此,观众看画也是如此,西画对观众来说是向外走的;中国画则关注对虚幻心理空间的获得,画家绘画如此,观众读画也是如此,中国画是牵引观众向里走的,观众被画带到更远的地方,观众最后与天地宇宙合而为一,这就是中国绘画的最高境界。中国画强调文史性,她不同于油画那样是强调数理性的绘画,所以中国人讲究笔墨,讲究画外之意,这是其他绘画所无法替代的。中国画自有她强大的生命力,她是中国人以视觉方式对人类认识世界的特殊贡献,所以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作为一名中国画画家,仍然是我觉得最骄傲的称呼。我对中国画的未来抱有希望。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发展太阳模型说” 的基本内容 “中国画发展的太阳模型说”是运用自然科学的表现手段,以太阳系的模式将中国画的发生与发展通过图式表现出的一个整合性思维方式,即中国画是由核心向外生发的由各个系统和画种排列组成的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通过  相似文献   

11.
《理论月刊》2007,(9):F0004-F0004
2007年6月25日,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在武汉大学隆重开幕。来自美、德、英、日、韩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海内外专家济济一堂,共同研讨21世纪中国哲学与全球文明的对话。国际中国哲学大会是国际中国哲学研究界的最高学术会议,由国际中国哲学会领衔主办,每两年举行一次。目的是为海内外学者提供一个交流、沟通、对话与思想碰撞的平台,从而提升国际中国哲学研究的质量与水平,促进中国哲学进一步走向世界以及世界各国哲学进一步走向中国。  相似文献   

12.
杨冬 《求索》2008,(11):69-71
20世纪初的中国画从形态、风格到内在精神与传统中国画都有很大的不同。究其原因,是在追求现代性的时代精神中自身寻求突破的结果。反映在美学上,则有三个方面的转向:从超然、高蹈、孤芳自赏的精英关学转向通俗、平易、清新的大众美学;从追求混沌、虚淡、空灵的庄、禅美学转向崇尚真实、浓厚、劲峭的现实主义美学;从偏重内向自省的哲学关学转向偏重外向开放的社会学美学。  相似文献   

13.
<正>郭齐勇,男,汉族,武汉市人,1947年生。曾任武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哲学学院院长、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现为哲学学院与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学院院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专长为儒家哲学与20世纪中国哲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学科"学术带头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哲学是成熟于过去的未来哲学。中国哲学始终保持着与人生存在的直接内在的相关性。正因为此,使中国哲学具有了多方面的合理性的优越性。中国哲学的生存论立场,是知识形态的形而上学之所以可能的一个合理的立场;中国哲学的本体观念及建立本体观念的方法具有明证性的合理性;中国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保证了中国哲学统一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及无限的发展可能性的空间。这些合理性的优越性。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中国哲学也有其自身的弱点,中国古代哲学短于语言逻辑分析的操作平台的自觉建构。对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会给中国哲学带来革命性变革。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成熟于未来的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中国化的过程中,实现了哲学基本问题、核心范畴和逻辑结构三大转换,从而产生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是实践,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是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体系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体系是广义认识论。开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龚明珠 《前沿》2008,(2):12-14
哲学与管理本是两种思想体系,但它们之间又有联系,而且很密切。哲学是管理的导航,管理是哲学的体现与实施。从管理学的历史看,西方是从企业经营管理开始认识管理的。相反,中国却是从哲学走向管理的。儒道诸家在思想、文化和哲学上控制了中国两千余年,中国的历史传统无时不在控制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本文从管理哲学的由来、中国管理哲学发展现状及儒学文化对企业经营理念的积极影响几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儒家文化对中国管理哲学产生深远影响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17.
丁妍 《人民论坛》2014,(12):211-2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实际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中国时代精神。其发展经历了早期传播、紧密结合、曲折发展和理论创新四个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启示有:要有整体性理解、要处理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之间的关系等,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画舫斋     
中国画创作精要在于笔墨之美,这是我一贯坚持的信念。我以为舍却了这一点。就等于丢掉了中国画的一个命脉。笔墨美是中国绘画在漫长的历史传统中逐渐生成、不断创新积累出来的民族精神的艺术结晶,可以说,它浓缩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与哲理思考以至审美表达及个性宣泄的全部内涵。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既是创意又可表现,承载了民族文化内涵,心象笔墨的表现及审美揭示了中国画的成因,其对中国画的图式价值、语言特征有重要作用。心象笔墨在中国画创作中的重要性以及中国画笔墨心象在实践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篆刻艺术,是中国艺术门类中的一个特殊门类,它与汉字、中国书法、中国画等艺术门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并在世界艺术百花园中独放异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