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一战线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要突出"统战经济"的战略举措,实现统一战线与区域经济的并举发展,以统一战线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区域经济发展推进统一战线的建设。弘扬"同心"思想,增进"同心"共识,转变理念,更新模式,探索出路,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发展科学发展,这才是统一战线的题中之义和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的一个最大贡献,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里的"新时代",一是"新"在对毛泽东作为艰辛探索者、邓小平作为主要创立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以坚持和划时代发展;二是"新"在肩负使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更大历史使命;三是"新"在着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抓住高科技创新、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产党自我革命能力建设,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等关键环节,进行更大历史作为;四是"新"在充分肯定中国所具有的中央领导、经济体制、大型经济规模和内生动力等优势,激发更强胜利信心。  相似文献   

3.
发展特色经济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动力。分析鄂西北地区农业经济现状、自然环境特点,应知鄂西北优势在"山林"而不在"耕地",在地方"特色资源"而不在"大众资源"。鄂西北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定位是:发展特色经济,走"绿色农业"之路;发展农产品加工,培养一批现代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旅游经济,打造湖北的知名旅游品牌;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交通设施建设,优化区位经济条件;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鄂西北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东方》2019,(3)
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需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魄力和久久为功的韧劲,勇于打破各种妨碍生产力发展的条条框框,放手放胆发展生产力。要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扎实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用足用好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和资源禀赋,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和更安全的生存发展环境等。  相似文献   

5.
祁从峰 《群众》2022,(1):18-19
<正>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近年来,建湖坚持立足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以发展生态经济为着力点,把独特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差异化竞争力,全力推进现代化经济强县建设,被评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科技创新百强县、绿色发展百强县。发展生态经济是建湖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全省"1+3"重点功能区建设,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引领县域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努力在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中争当"优等生"。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髓所在,也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宁波要在更高的起点上,谋求又快又好地发展,必须提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抓好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积极推进港桥海联动,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开放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文化大市建设,建设教育强市;全面建设"法治宁波"、"平安宁波",构建和谐社会七项重点工作,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全国全省的前列。  相似文献   

7.
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这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基本保证。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必须深化企业改革,加强企业管理,由粗放型经营转为集约化经营;由外延扩大再生产转为内涵扩大再生产;就必须更自觉地将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  相似文献   

8.
龚正 《今日浙江》2015,(1):14-15
当前,杭州发展新常态的特征十分明显,我们既要主动应对困难挑战,更要积极抢抓发展机遇;既要主动对标先进城市,更要积极发挥比较优势;既要清醒认识和主动适应新常态,更要积极有为引领新常态,敢为人先、干在实处,推动杭州在高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在新常态中实现新跨越,确保继续走在全国重要城市前列,为建设东方品质之城幸福和谐杭州打实基础。在转型升级和改革攻坚上精准发力实施"一号工程"、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这既是杭州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最佳选择,也是  相似文献   

9.
朱汉桥 《政策》2013,(10):31-33
<正>加快湖北农垦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垦区"四化同步"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农垦"三抓两突破两率先"(国内抓示范亮点,国外抓合作开发,系统抓改革稳定;在整合产业资源、推动经营市场化、引领现代农业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在实施统一管理、共建发展平台、推动农业"走出去"上实现新突破;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工作目标,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更自觉的意识、更有力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不失时机深化农垦改革,创新农垦发展机制,再创我省农垦事业新辉煌。  相似文献   

10.
许克振 《政策》2013,(2):10-17
<正>工业经济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发展不够、大而不强是湖北工业发展的最大实际。加快推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我省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是落实经济工作"竞进提质"总要求、建设"五个湖北"总任务、加快构建战略支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和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11.
张芬 《重庆行政》2013,14(4):29-30
党的十八大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并明确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伟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是在发展中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旅游是一种倡导对生态环境负有责任的旅游,它应该包括三层含义:基于良好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开展的旅游活动;参与者——管理者、经营者、游客得到生态环境、低碳环保等相关理念教育;当地居民在参与生态旅游产业中增收致富,真正做到靠山吃山、爱山护山.生态旅游更强调的是一种理念和行为方式,其目的是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眼前经济利益.生态文明指引生态旅游发展的方向,生态旅游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之一.在《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征求意见稿)中,将我市渝东北的城口、云阳、奉节、巫山、巫溪五个县,渝东南的武隆、石柱、秀山、酉阳、彭水五个县功能定位为限制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将成为全市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示范区.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在新常态下,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是我们这座工矿型城市抓住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实现从经济下行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双重压力下成功突围的主基调。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建设转型是一枚钱币的两个面,辨证统一,缺一不可的。加快新常态下的马鞍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双转型"应是题中之义。一、从城市形态历史演变轨迹看,城市建设转型升级是马鞍山实现加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形态指城市各组成部分的空间结构和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键在农村。法库县是个农业县,要全面实现小康,首先要实现工业立县、工业强县。大力发展工业,壮大县城经济,是全面实现小康的必然选择;依托当地资源,加速发展"一木、一瓷、一绿"特色加工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佳选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实现工业立县和建设小康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一重大研判下,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能、实现全面均衡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了重要思路。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广西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以科技驱动逐渐取代要素驱动,构建更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更全面的对外开放……为展现我区在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方面的措施及成就,本刊特推出系列报道,聚焦广西的经验做法,分析存在问题,并探索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5.
<正> 12年前,地处上虞最北端的沥海镇被国家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12年后,抓好基层基础工作成了建设"平安上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被赋予更深更广更新的时代意义。今天的"平安上虞"建设工作,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已成为该市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保持社会长治久安、构建和谐社会的总抓手。上虞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发展经济放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7,(14)
<正>地铁轨道交通支撑广州城市区域大调整和快速成长,在广州城市发展的战略规划中举足轻重。广州正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通过地铁建设带动产业发展,被认为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战略选择。地铁建设不仅可解决城市交通的可持续问题,更能助推当地经济发展。"地铁经济"是一种"轨道经济"。而"轨道经济"被人称为"地下钱龙",把人流带到哪里就把财富带到哪里。围绕着这条"地下钱龙",多个城市卯足了劲想发掘其不菲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松州》2014,(1)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大战略和历史性任务,是扩大内需的长期动力和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火车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王牌"引擎,更是推动赤峰市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能否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取决于一系列公共政策的集合,更取决于改革难题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离不开生产关系的调整。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经济体制和开放格局互动发展,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的必然选择。新时期,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经济体制、开放格局,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9.
<正>以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为契机,将农村环境和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经济的优势,让改善环境与发展经济相得益彰实现良性互动,这是我区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的另一条重要经验。全区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把开展生态乡村活动与建设新农村、发展新产业深度融合起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一体化发展等同步建设。如依托广西秀美山河及多元民族文化,把特色旅游产业与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既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也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在带领农民种植果树和盆栽绿化村屯过程中,把果树种植和盆景栽培发展成致富增收的绿色产业;通过把畜禽粪便应用于农  相似文献   

20.
《政策》2013,(3):84-85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笔者认为,立足竹溪实际,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就要秉持"兴于生态、立于经济、成于家园"的理念,建设生态经济大县,保住绿水青山,保住未来的竞争优势,使竹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