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联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是亚洲最具潜力的一个经济圈;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立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基础上,通过政策相通、贸易相通、道路相通、货币相通最终实现民心相通,表现出了丝绸之路所蕴含的文化软实力资源。通过挖掘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资源,从理论层面证明丝绸之路对软实力的影响并利用新媒体下的手段,从国家层面与民众层面两个角度实现中国软实力的传播与转换,从而根本上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并就可能遇到的困境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俄两国计划联合打造的"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经过北冰洋通往欧洲的北极航道。"冰上丝绸之路"是对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补充,对中俄两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成为中俄务实合作的新亮点。一旦北极航线正式开通,"冰上丝绸之路"将进一步扩大中俄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经贸、旅游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3.
孟端平 《创造》2014,(12):57-59
正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访问中亚四国和印度尼西亚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构想,将有效促进国际间、区域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合作交流,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师宗县如何抓住这一战略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笔者认为要把握四大优势、建设四大阵地,因势利导加快发展。努力把握四大优势一是把握云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先天优势。从地缘上看,云南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下文简称"一带一路")。2015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着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从构想变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一带一路"建设除了要加强各国之间基础设施、商贸、金融、物流等合作,还要增进各种文化的交流,实现沿线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互利共赢。在此背景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3月,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要求"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的核心区定位和几大"中心"任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2014年5月,他讲话强调: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如何弘扬以"和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文化,通过文化先行,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时代命题。高峰论坛名家汇聚,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7.
<正>"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是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战略要求。北部湾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需要把文化发展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基础、重要资源结合。把北部湾打造成为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示范区、北部湾经济区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先行区意义重大。为此建议:一、领会中共十九大报告精神,推动北部湾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十三五"时期,北部湾文化发展进入关键阶段,亟待制定"对外文化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相配套,弥补北部湾区域发展战略中的"文化短板";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对一  相似文献   

8.
泉州曾经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现在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先行区。发展海丝文化旅游、助推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泉州责无旁贷地先行先试。泉州发展海丝文化旅游具有诸多优势,其路径选择在于,一是多层次开发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品;二是提炼海丝文化特色,塑造海丝文化旅游品牌;三是完善海丝文化研究,落实《泉州共识》,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王建国 《新东方》2014,(4):24-27
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面对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面对海洋文化的兴起,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海南地处中国南海前沿,挖掘海南"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对于我国建设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与世界的广泛联系与合作,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港澳台快报     
《小康》2016,(25)
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点·线·面"展览在港举行从10月26日起,数百件珍贵历史文物从内地八个城市共同汇聚在香港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展览,让香港市民近距离了解中国历代海上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发展。此次展览主题为"跨越海洋——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点·线·面"。据介绍,展览为2016年内地与港澳重点交流项目暨中华文化联谊会重点支持项目,由内地八个城市包括宁波、蓬莱、北海、扬州、福州、泉州、漳州和广州的文博单位,借出共170组珍贵文物,阐释它们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和发展中所担当的地位和功能,并借此反映中国海上丝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与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文化领域融合发展是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始于出版业交流,图书馆出版作为图书馆提供的一种有组织出版服务,兼具出版业和图书馆服务特点,是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阵地。闽台两地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五缘关系与政策优势,先行先试,创设闽台图书馆出版合作试验区,以两岸共享的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闽台特色文献互补为切入点,从政策层面、行业层面、图书馆层面、资源层面,层层细化,探索闽台图书馆出版融合发展新路,为进一步促进两岸文化领域融合发展提供可行性范例与经验。  相似文献   

12.
今年夏天举行的"万鱼大巡游"活动,让沈家门变成了鱼的海洋,欢乐的海洋,文化的海洋;去年瑞典"哥德堡"号来临时的盛况,让普陀的对外交流在舟船文化的媒介下揭开了新篇章。"海天佛国"普陀山、"沙雕故乡"朱家尖、"十里渔港"沈家门、"碧海金沙"桃花岛……从海上丝绸之路和重要周转港口,到历史悠久的佛教信徒朝圣的普陀山;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东盟文化中有诸多广西元素,如广西合浦是我国汉代南海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和主港、广西与东盟国家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广西华侨华人为发展和保卫东盟国家的文化做出了历史贡献,这是广西积极参与南海丝绸之路建设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信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应当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好中国-东盟文化中的广西元素,并以此为契机确立发展广西文化产业的新理念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当前及今后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国际大战略。甘肃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主要省份和战略通道,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五通"的基本要求,扎实推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能源资源的合作共享、战略产业的深度协作、文化旅游的友好交流、商贸合作的转型升级、生态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等战略重点,高效务实地推进甘肃黄金段建设。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16,(10)
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梦的合理延伸。广西作为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省区,如何深刻把握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政治经济含义,如何灵活有效地贯彻中央精神要求以及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个操作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战略,既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加深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作的重大决策,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力举措。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设进程中凸显丝绸之路和平、开放、包容的文化内涵,肩负起古代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使命,对于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我国传统文化"走出去",构建和谐共赢的区域文化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丝绸之路甘肃地域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带一路”是国家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战略,古老的丝绸之路横贯甘肃全境,留下了灿若群星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承载并见证了丝路文明历史.“和平友好、开放交流、包容互鉴、互利共赢”是丝绸之路文化所包含的丝路精神,探讨和分析丝绸之路甘肃地域文化富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绵延万里,它是中西交通史上的重要通道,也是沟通中西交流的坚固桥梁。班超在丝路中断之际重新连通丝绸之路。在今天看来,他的个人能力和社会担当,以及他为天下兴亡竭尽匹夫之责的胆略依然值得学习和发扬,其建功西域、维护丝绸之路畅通的事迹在"一带一路"的发展理念下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正>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一轮的全方位开放格局在国家确立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位置,也给哈尔滨铁路局的发展带来了的新的生机与活力。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伟大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及外交事业的一大重要构想,是我国实施新一轮开放的重要战略,也是我国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战略是  相似文献   

20.
《新东方》2020,(1)
中国—东盟互联互通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发力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应重塑"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洋理念,促进"五通"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互鉴,加强执法安全合作等,进一步加强双方政治安全合作、经济合作、人文交流,推动双方互联共通和共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