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精神的定义城市精神即城市文化精神或城市人文精神,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可定义为深刻影响市民共同行为方式的城市核心价值观。城市精神具有历时性与现实性的双重特征。历时性即传统性,指历史积淀而成的城市核心传统,或城市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城市的核心传统,即贯穿于城市文脉之中、反映市民传统行为方式的核心价值观。一座城市在跌宕起伏的历史长河中所堆积的理想与追求、教训与坎坷、光荣与屈辱,特别是区别于其它城市的独特生命气息、标志文化气质的个性符号,均以城市的核心传统来集中体现(除非是没有历史根基的新兴城市)。城市精神若不具有历时性,不以城市核心传统作为提炼和概括基础,就会失却历史根基与文化凭据,就显得可疑,充其量只是徒具文本色彩的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2.
城市精神是市民文明素养、精神风貌、道德素质的集中表现,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标志。城市精神表现形式同质化、城市精神表现方式不合理等问题会弱化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化风格,消解城市精神的内在气质和独特个性,削弱城市精神的德育功能。要积极提炼和塑造城市精神,优化城市精神的道德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建设迅猛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大量舒适、宜人、质量高的物质环境,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环境。一个优美的环境空间,除了建筑、绿化、道路这些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外,合理地放置环境雕塑作品,是提升城市环境文化品位与精神内涵的有效办法。好的作品总是紧密结合当地的城市文化特点,激发出人们遐想,并产生共鸣。有人说,一个城市的文化历史和她的精神面貌,最能充分体现在她的城市雕塑中,这话并不夸张,就拿合肥市政府广场来说,她的景观设计就最能说明问题。该景观设计运用了大量广场雕塑设计:在广场…  相似文献   

4.
正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如何才能生活得更好?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看,当人的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将继续追寻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这其中就包括了对文化的需求。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内涵及外延极其丰富。但就人所生活的城市空间这一维度而言,文化真实存在于城市生活和建设之中,依托各不相同的城  相似文献   

5.
如果将经济比作城市的血肉和躯架,那么,文化则是城市的灵魂和精神。一个城市的发展,如果离开了文化的发展,没有人类智慧的注入和能工巧匠的梳妆打扮,这个城市就会因缺少灵魂而失去吸引人才、吸引投资的魅力,最终只能成为钢筋和混凝土支撑的  相似文献   

6.
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精髓和内核,凝练和培育城市精神对于一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城市精神的城市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应该具有高度的统一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对整个社会价值观体系起着引领作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途径不断培育和践行。城市精神有十分深厚的历史底蕴,也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和具体体现。培育和践行城市精神的过程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正城市社区文化是城市社区居民在一定地区内长期活动的过程中形成起来的、具有鲜明个性的行为模式、群体观念、价值取向等文化表象的总和。[1]重视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有助于用文化把人们联系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加强社区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为创造和谐稳定的城市社区环境提供思想保障,增强城市社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一、建设城市社区文化的必要性城市社区的发展目标集中于人,在于人的精神、人的归属感以及人的凝聚力,其基础途径在于大力发  相似文献   

8.
<正>今天,公共艺术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象征,公共艺术营造城市的人文环境,是城市形象的代言人。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沙里宁(Eliel Suarinen)说过:"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那里的居民在文化上的追求。"悉尼在1994年出台的《公共艺术政策》中明确提出,如果要使人们感知到悉尼是一个伟大的城市,那么整个城市必须随处可见艺术品与文化的存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世界发展的潮流,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创新的时代。作为一个位居东方的后发国家,在发展中崛起,呼唤创新精神、呼唤创新文化。胡锦涛强调:为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 “必须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培育创新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文化动力,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迫切要求。同样,建设创新型城市,也是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面临国际国内如此激烈的竞争,不创新就只有后退,不创新就会面临淘汰。  相似文献   

10.
现代城市发展普遍面临经济增长乏力、城市生态环境严峻、城市面目单调乏味和城市人群精神状况堪忧的现实焦虑,城市文化成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对策凸显了文化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建构美学品格、改善城市人群精神状况以及从根本上塑造城市精神与价值观方面的显著作用.以城市文化为基础,城市文化软实力兴起于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复兴的大视野之下,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出从顶层设计上进一步巩固了城市文化的地位,也更有利于城市文化实力的彰显和城市的长效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谢春红 《岭南学刊》2013,(1):115-118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公共空间,城市最终为的是一种富足而文明的生活。文化即人们的生存态度和生活方式,文化为的也是一种高雅而惬意的生活。正因为"让生活更美好"的共同价值追求,使得现代城市与文化紧密相连。随着21世纪全球城市化浪潮的到来,文化日益成为与人们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相关的无形力量,驱动着21世纪城市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精神生产和人们精神生活的进步与发展在特定区域内的体现,是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载体和提高城市文明的有效途径,也是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在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城市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无可  相似文献   

13.
江凌 《长江论坛》2011,(6):25-29
每个城市的文化因其底蕴不同而各显特色,因而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化状态。城市文化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当前,培育和确定城市文化精神已成为一种积极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竞争策略。它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把握:一是历史文化传统;二是城市精神文化建设与城市文化精神培育;三是市民共识与城市文化精神认同。黄冈的城市文化精神可以定位于"承继先贤,自强不息,敢作敢为,开拓创新",亦或"承继先贤,开拓创新,开放包容,有所作为"等。  相似文献   

14.
田然 《协商论坛》2007,(6):52-52
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提高生活环境艺术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并逐渐对其文化特色、艺术特色所反映的精神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人们已不再仅仅满足于环境的美观和整洁,而是寻求更多的艺术美与深刻的文化内涵。在现代城市中,灯光照明艺术在环境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18,(15)
正全国返乡创业人员已超过740万,城乡关系正发生着根本性变革,城市和乡村正相拥在一起,展翅飞翔,身处其中的人们也将为重塑城乡关系而尽心竭力。70年前,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钱穆徜徉于湖光胜景中闲思遐想,就人类精神和文化领域诸多或具体或抽象的相对命题凝练出许多思想的结晶,"乡村与城市"便是其中的命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城市文化软实力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是指城市通过诉诸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方式,激发和吸引城市内外的积极因素自愿参与城市建设以达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其主要涵盖文化整合力、社会凝聚力、人口素质力、政府公信力、城市辐射力等五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7.
泸州具有两大名酒,以及由两大名酒内涵和演绎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城市品牌的构建必须遵循原生性、人性、文明性和成长性。泸州名酒文化具有独特性和领先性。其原生性强.人性、文明性足。成长潜力大,是构建泸州城市品牌的核心元素。一、名酒文化的界定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也是一个自古有之的概念。现代人们的文化含义主要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8.
《公安研究》2009,(1):87-88
陈字飞在《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年第5期撰文认为,城市社会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生命有机体形式。其构成机理、生态质量、运行效率等因素,直接决定着城市的形象品位、社会状况、发展水平和精神气质。而最终决定这一生命体系的,则是最深层的文化机理,是人们创造和适应的文化元素。由这些文化元素所标示的发展前景,是建设健康和谐的新型城市社会必须确立的,即提升文化活力,培育文化精神,完善文化制度。  相似文献   

19.
城市文明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的综合标志,而城市精神则是城市文明的核心要素.如何让中国城市在全球化背景下既沟通世界,又具有中国特色,无疑是中国城市文明或城市精神建设的最大要求.具体说来,中国城市精神构建应该把握以下三个原则:注重与国际接轨;强调中国特色;依托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2,(8):2
正要使每个人都在城市获得幸福,就需要每个人对这城市付出努力,无论言语,还是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城市中创建一种文化,一种可以传承的城市文明,一种真正的城市精神七月,一场暴雨使北京数十人丧生,人们开始重新检讨城市建设与治理的重心。"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宣传语道出的是现代人的心声。但什么样的城市才会让生活更美好?北京无疑是诸多城市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在北方,很多省会城市都在仿照北京造城,像北京一样的二环路,像王府井一样的购物街,像CBD一样的商务区,更有甚者连地标建筑物都起名叫"国贸"。人们有理由相信,北京是中国城市的榜样。但这个最应该成为样板的城市,却在一场大雨后显露城市化背后的诸多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