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从严治党成绩非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实现了反腐败斗争的"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发出了"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号召,对以绝不停歇、绝不止步、持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7,(2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并强调"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这是党中央对反腐败斗争提出的新判断、新要求和新部署。报告指出,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党中央对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判断,从"呈胶着状态"到"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到"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体现出的是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3.
<正>重要发现1、85.7%的受访公众对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工作表示满意。公众普遍认为,坚定不移地开展反腐败斗争,体现了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根本要求。2、对于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工作的积极成效,公众最突出的三个感受是:“改善了社会风气”(71.7%)、“净化了政治生态”(68.0%)、“改善了干群关系”(57.5%)。3、公众心目中,关于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最为关键的决定性因素,“习近平总书记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共产党与腐败水火不容,从严治党永无止境,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虽已形成,但腐败"存量"并未彻底清除,腐败活动仍未绝迹。面向未来,只有继续以猛药去疴的决心和刮骨疗毒的勇气直面反腐败斗争中的"硬骨头",完善反腐体制机制建设,重构政治生态,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不断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才能使"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得到持续巩固,最终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行动力度之大、涉及领域之宽、挖掘问题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从而形成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人民群众也从中看到了希望,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心。之所以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实效,关键在于,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党风廉政建设有了新的思路和举措,可以概括为"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6.
<正>破除质疑三:反腐败是"权力斗争"以"纸牌屋"隐指反腐败,将中国反腐败污蔑为党内争权夺利的"权力斗争论",将反腐败曲解为"看人看地方下菜碟",将被惩治的腐败官员解读为"站错了队""跟错了人"。这种观点是不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是别有用心的人居心叵测的造谣和诱导。反腐败杂音:"权力斗争论"十八大以来,新一届领导集体本着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巨大的政治勇气,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四年多来,反腐成效显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国内政治生态逐  相似文献   

7.
正省委部署在全省开展整治民生领域腐败、扶贫领域腐败、涉黑涉恶腐败三项重点工作,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种革命"重要思想、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力举措,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厚植党的执政基础的具体体现,是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全面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迫切需要。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仍然易发多发,反映出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传导"上热中温下冷"依然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四年多的时间里,党中央以创新精神为驱动,在法规完善、制度建设、巡视监督、警示教育等方面不断改进,重典治乱、猛药去疴,踏石留印、抓铁留痕,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取得新成效,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气象。  相似文献   

9.
吴波 《湖湘论坛》2010,23(2):13-19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腐败生成和发展的深层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是不可忽略的:对外开放条件下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不完善。在确认我国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应该清醒地看到,未来10年间,我国腐败将依然处于高发的态势,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这是综合分析各种影响腐败因素基础上的一个基本判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障和发扬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和加强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0.
<正>重要发现各界普遍认同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通过反腐工作的开展,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提升、干群关系得到改善、群众利益得到了更好的维护。公众认为,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坚强领导核心在反腐败斗争中的智慧胆识气魄、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与支持,是反腐败压倒性态势能够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败力度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取得了显著效果,巩固反腐败成效,需要加强制度建设。问责制度作为防治腐败的有力措施,应成为巩固反腐败成效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问责制度应该围绕预防腐败发生、及早处置腐败、保持反腐高压态势三方面来进行落实。  相似文献   

12.
《创造》2017,(10):16-17
<正>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我们党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如今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十九大之后,反腐败将如何推进,反腐工作重点在哪里?从十九大报告到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的首场记者招待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新时代赋予了新使命,新时代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与此同时,必须深刻认识到,"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在这样的新时代新形势下,必须以坚如磐石的决心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持之以恒地惩治  相似文献   

14.
高建生 《前进》2014,(9):14-1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取得成效,不仅增强了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反腐败斗争的信心,也为我们深入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进一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提供了重要启示。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进入更具新特点的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自身纯洁性建设的党。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反对腐败、保持党的纯洁性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并把反腐倡廉的要求贯穿到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党的  相似文献   

15.
正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拓展具有时代特征的反腐新思路,取得了令世人赞叹的新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  相似文献   

16.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我们党坚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其中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直击腐败积弊、扶正祛邪,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依法反腐"成为新常态,彰显我党以"零容忍"立场将反腐败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前腐败与反腐败呈胶着状态,我们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从这两年查办的案件看,从地方到军队、从机关到国企,利益共同体的板块化情况惊人,"塌方式腐败""集团化腐败"触目惊心。同时,随着隐性  相似文献   

18.
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的形成,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反腐倡廉各项举措持续发力是压倒性态势形成的政治基础;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缜密有效是压倒性态势形成的客观基础;赢得了党心民心是压倒性态势形成的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筑牢领导干部"不想腐"的思想防线,是反腐倡廉的最高境界,必须发挥好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督促领导干部坚定理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仍有少数领导干部存有侥幸心理,选择“铤而走险”,对党纪、国法置若罔闻,利用各种方式敛财贪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其在国家治理领域中的运用,使得腐败的监督者拥有了一双“千里眼”,让腐败“无处遁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