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敬臣 《半月谈》2005,(3):12-16
1月18日。8名中国公民在离开伊拉克前往约旦途中遭挟持。这一事件牵动了国内上至中央领导下至普通百姓的心。经过有关方面多方奔走营救.8名福建工人终于在1月23日被接回中国驻伊使馆.并于1月26日平安返回祖国与家人团聚。中国驻伊拉克大使杨洪林去年赴伊履任之前曾在北京接受《半月谈》记者首家专访;1月26日,《半月谈》记者通过国际长途与杨大使连线.请一直在最前方指挥并直接参加营教人质的杨大使讲述这次营救中国公民的经过。刚从紧张的营救工作中缓过劲来的杨大使欣然接受了《半月谈》记者的独家专访。他同时希望通过连篇报道澄清一些误传。由于有些情况目前尚不能公开披露.本文正式发表时不得不将有些细节删去。  相似文献   

2.
《小康》2005,(4)
——中国公民在伊拉克遭绑架事件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和外交部领导非常重视这起事件。使馆全方位、多层次地展开营救工作,并利用有影响的阿拉伯电视台等媒体发表声明,阐明中国对伊拉克问题的立场,强调中国人民与伊拉克人民的传统友谊,介绍这8人来伊拉克的真实情况,让挟持者了解中方的态度。中国驻伊拉克大使之后建议,鉴于伊拉克目前安全局势紧张,希望国人不要贸然到伊拉克从事经贸活动,希望今后来伊务工人员不要上不法劳务中介的当。——中国工程师在巴基斯坦遭绑架事件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中国外交部、驻巴大使…  相似文献   

3.
《观察与思考》2009,(9):5-5
美国参议院4月21日以73票赞同、23票反对的结果批准资深外交官克里斯托弗·希尔出任新一任美国驻伊拉克大使。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今年2月提名希尔出任美国驻伊拉克大使。后者成为自萨达姆·侯赛因政权倒台及伊拉克政府成立以来美国向巴格达派驻的第4名大使。希尔先前在美国国务院担任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在过去4年间负责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4.
在西非的尼日利亚,有一位老人,虽年逾古稀,但仍为中尼两国人民的友谊而不停地奔波,他就是尼日利亚—中国友好协会主席成本杜先生。 戚本杜先生长期在尼日利亚外交部工作,是一位资深的职业外交官。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他曾在尼日利亚驻中国大使馆担任公使。在中国任职期满后,又被任命为驻安哥拉等国的大使。在中国4年的工作和生活,加深了他对中国人民的了解和友好感情。戚本杜先生曾多次说过,尼中两国  相似文献   

5.
奥巴马执政后,把结束小布什发动的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作为美国战略调整的优先课题。2011年6月,奥巴马宣布了分阶段从阿富汗撤军的计划,将在2014年底大规模撤出驻阿美军。12月,美军撤出伊拉克,历时9年的伊拉克战争正式结束。这两场战争消耗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软实力,使美国在战略上无暇他顾,扔掉这个包袱,美国才能重新获得战略上的主动。虽然美军大规模撤出阿富汗还要再等两年,但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结束,美国至少可以松口气了。  相似文献   

6.
徐凤华 《友声》2012,(1):33-33
<正>2011年11月29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大洋洲友好协会在北京举行南太岛国之夜联欢活动,与南太岛国友人共叙友情、共迎新年。来自外交部、商务部、文化部等部委的代表,中国前驻南太岛国大使,以及来自新  相似文献   

7.
《友声》2007,(6):2-3
今年是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诞辰110周年、来华80周年和逝世20周年。9月7日,对外友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隆重纪念这一重要日子。出席大会的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国大洋洲友好协会会长彭佩云,甘肃省副省长冯健身,对外友协副会长李建平,中国驻新西兰大使张援远,新西兰驻中国大使包逸之,以及外交部、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  相似文献   

8.
《半月谈》2003,(8):72-84
出乎各方意料之外,伊拉克战争在进入第三周时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美英联军攻伊态势在短暂的扑朔迷离之后迅速明晰起来,在美国海军陆战队4月14日称已完全控制伊拉克北部萨达姆家乡担克里特市中心后,美国国防部宣布,伊拉克的主要战斗“已经结束”。但是,围绕伊拉克战后重建的争头号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根据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任免下列驻外大使: 2005年12月6B 一、免去吴红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菲律宾 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 任命李进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菲律宾 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二、免去陈明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新西 兰特命全权大使兼驻库克群岛特命全权大使职 务; 任命张援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新西兰 特命全权大使兼驻库克群岛特命全权大使. 三、免去杨洪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伊拉克 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 任命李华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伊拉克 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四、免去沙海林…  相似文献   

10.
《时事资料手册》2006,(3):45-45
经过数月的僵持.伊拉克新总理人选终于产生。4月22日.伊拉克现任总统塔拉巴尼在议会会议上获得连任.他随后任命什叶派人士努里&#183;马利基为新总理.并得到议会批准。根据伊拉克法律,马利基必须在30天之内组建内阁并将名单提交议会通过。努里&#183;马利基4月25日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说.他不会容忍邻国干涉伊内政.即使是那些曾为包括他本人在内的萨达姆的反对者提供过庇护的邻国也不得介入伊的内部事务。马利基还邀请逊尼派人士加入政府。他说:“如果我们能够团结一致.那么恐怖主义的渠道将会干涸.失业与贫穷也将结束。”  相似文献   

11.
《友声》2004,(3)
2004年2月27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在北京举行中美《上海公报》发表32周年纪念会。国务委员唐家璇、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美国驻华大使克拉克·雷德、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副会长李小林、中国前驻美大使柴泽民、朱启祯、李道豫以及全国侨联副主席唐闻生等出席了纪念会。  相似文献   

12.
9月13日,在听取了伊拉克美军最高指挥官彼得雷乌斯的伊拉克局势评估报告后,美国总统布什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称将在明年7月前从伊拉克撤出部分人员,使驻伊美军人数减至约13万人。撤军问题一直是美国对伊政策的焦点。由于伊拉克安全形势迟迟不能好转,布什政府一直拒绝做出具体的撤军计划。今年1月,布什还宣布了一项“不撤反增”的计划,增派驻伊美军2.1万人。伊拉克目前有美军16.8万人,即使在明年7月执行撤军计划,驻伊美军人数仍然与今年年初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13.
我1965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外交部。我从中学起就很向往充满神秘感的外交工作,当我第一次迈进当时在外交部街的那座古色古香的大门,兴奋之情实在难以言表。后因被派往英国留学,又到解放军农场接受“再教育”,直到1970年进入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我的外交生涯才正式开始。2002年7月,我任驻英国大使期满回国,转入国际问题学术研究与交流领域,间接从事外交工作。在新中国60周年华诞之际,回顾近40年的外交经历,亲身感受到祖国外交的蓬勃发展,亲眼目睹外交战线的辉煌成就,我感到格外喜悦和激动。  相似文献   

14.
长江后浪推前浪。半个世纪来,外交界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浙江籍的外交官层出不穷。前驻阿曼、科威特、巴林大使管子怀,现代“茶圣”吴觉农之子、前驻牙买加大使吴甲选,前驻比勒陀利亚南非研究中心主任、驻利比里亚大使谢志衡都是浙江上虞人。前驻  相似文献   

15.
老任 《思想工作》2006,(7):46-47
伊总理马利基5分钟前知情6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突然抵达伊拉克进行访问,这次访问事先没有任何宣布。12日,布什乘坐“空军一号”连夜飞行了11个小时,才抵达巴格达国际机场,然后再乘坐美国军用直升机直接飞抵位于巴格达市中心防守严密的“绿区”的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这是布什自从2003年11月访问伊拉克后第二次来访,也是马利基就任伊拉克新总理以来,布什首次访问伊拉克。布什在美国大使馆与伊拉克总理马利基等高级官员举行了会谈,讨论伊拉克局势以及美国对伊政策等重大议题。布什对马基利就任伊拉克总理以及伊拉克在民主政治进程中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10,(5):44-45
8月3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驻伊拉克美军作战任务结束.伊拉克安全部队将接管该国安全职责。撤出作战部队后。大约5万名美军士兵将继续驻扎伊拉克.承担顾问与训练任务。这些美军定于明年年底前撤出。  相似文献   

17.
苏联駐华大使館: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謹就苏联外交部一九六三年六月二十七日致中国驻苏联大使館的照会,声明如下: 苏联外交部六月二十七日致中国大使館的照会,继六月十七日和六月二十四日苏联外交部副部长庫茲涅佐夫同志就散发中共中央致苏共中央复信事,对中国駐苏大使館所作的两次无理指責之后,竟然宣布中国駐苏联大使館工作人員梅文崗、魯培新、王耀同  相似文献   

18.
中国第一位驻比利时女大使章启月1959年10月生在北京的一个外交官家庭,她的父亲就是前驻比利时、日本大使章曙先生。即使在新中国外交部建部初期.章曙大使也是值得一提的人物。  相似文献   

19.
2001年6月18日,民政部救灾救济司收到外交部转来的函件,里面是一位英国老人给我驻英国大使的一封信和捐赠的一本影集。来信如下:致中国大使先生:  相似文献   

20.
新华社声明     
最近几天来,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报纸上大量刊登了对于中国的捏造的谣言,尤其是开罗「金字塔报」在10月3日的报道中硬说「中国政府禁止把阿联外交部的电报交给驻中国的代办」,中国当局对阿联使馆「进行内外监视」。该报10月4日毫无根据地说中国外交部要求驻阿联大使飞返北京「向政府提出形势报告」。尽管伊拉克、也门、苏丹、摩洛哥等国政府领导人或政府官员出席了中国使馆的国庆招待会,这家报纸却硬说阿拉伯各国首都都「抵制」中国使馆的国庆活动。开罗「共和国报」还造谣说中国在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