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8年,初霁之年。南粤两位人物问能否利用外资办厂时,刚复出不久的总设计师立即应答:“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相似文献   

2.
一、特区一次创业过程中的行政体制改革的特点与作用 我国兴办经济特区16年来,特区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改革开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展外向型经济成绩显著,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创造了比较好的投资环境,很好地发挥了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区作用以及对内地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然而,特区16年来的第一次创业之所以成功,是与特区坚持不懈、扎实有效地开展行政体制改革分不开的。由于特区行政改革与经济改革基本适应,有力地促进了特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3.
在新世纪第一个红五月,《大特区党风》迎来了它的百期刊庆。自1993年在全国公开发行,八年多来,出刊百期,800万文字,3000篇文章,奏响了一支反腐倡廉的主旋律。各级党组织的重视和支持,广大党员干部的关怀和爱护,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鼓励和帮助,广大读者的呵护和关心,犹如阳光雨露,滋润了《大特区党风》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 1979年春天,中南海一条光洁幽静的小道上,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静静地听完广东省主要领导人的汇报后,果断地说:“在你们广东划一块地出来,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相似文献   

5.
这五年多来,我与《大特区党风》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组织关系上都是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1999年委厅机关党委批准省纪委调研室和《大特区党风》杂志社组成一个党支部。当时我是调研室副主任、党支部委员。我与《大特区党风》的党员一起上党课、开支部大会、过民主生活,一起  相似文献   

6.
国保档案     
《当代贵州》2012,(18):52-53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它们是历史文脉宝贵的见证。在乌江流域,武陵山脉之间,至今保存着6处"国保",它们增添了"桃源铜仁"的历史厚重,也成为了"梵天净土"的文化地标。1934年7月21日,湘鄂川黔边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沿河县铅厂坝张家祠堂召开了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创立了云贵高原上的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  相似文献   

7.
一、有些领导人不同意在上海搞特区,说不要在以前的租界内再开租界。既然上海不行,干脆就找那么一个小渔村吧,将来搞不好,影响也不大。于是深圳率先被通过了作为特区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经济特区建立十多年来,特区经济飞速发展,特区社会稳定,精神风貌良好,两个文明建设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济特区所以产生巨大的变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充分发挥了党的政治优势,注重加强了特区思想政治工作,走出了一条立足特区开放搞活的新形势和复杂的社会环境,研究新情况,探讨新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子。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特区的经验无疑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一、特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特区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地沿用传统经验,而是与特区对外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及所实行的特殊政策相适应。因此,特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社会性。商品经济本质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经济特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特区的成就凝聚了各方的艰苦努力,其中特区各级党委发挥了重要作用。把特区党的建设放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环境中去考察、研究和总结,就会发现,特区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推进,取得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0.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即将到来的日子里,曾任深圳市市委书记的李灏回忆起1992年邓小平南巡一事,不无感慨地说:我认为在南巡宣传中有几个问题谈得不够。一个是邓小平对改革开放、对广东、对特区的关心。邓小平虽然8年没来。但他一直在关注。他为什么那么关注?特区搞得怎么样是个生死攸关的问题。他提出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路线,究竟做得成功不成功,不知道。这要检验,这要试验。深圳就是一个试验场……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广东省委解放思想,率先提议拿出一些地方对外开放。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邓小平指出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先在深圳、珠海试办,“不过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主管全国政法工作的彭真,不顾年事已高,三次风尘仆仆南下特区视察,指示如何深化改革开放。1980年1月视察广东时任中共中央政法委书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法制委员会主任的彭真,深入广东视察,并到深圳和蛇口工业区了解刚刚起步的特区试办情况,对特区建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指出创办…  相似文献   

12.
王建柱 《党课》2013,(11):117-118
重温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有一句口号不能不提——“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有一个地方不能不提——被誉为“特区中的特区”的深圳蛇口工业区;有一个名字不能不提——袁庚。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里,袁庚率先提出的那句口号如春雷般滚过中国大地,冲刷着人们的思想;他率先提出设立的蛇口工业区,比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十一屑三中全会的召开还早两个月,比经济特区的出现早一年多……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0,(19):32-33
兴办经济特区,是我们党和国家为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198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深圳经济特区,这是我国成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经过改革开放大潮的塑造和市场经济熔炉的锤炼,深圳经济特区不仅创造了举世惊叹的物质奇迹,也创造了支撑特区经济迅速崛起的“特区精神”。  相似文献   

14.
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广东试办“出口特区”,吴南生就开始同港澳和海外的朋友们不断探讨建设特区的问题。海外的朋友们对他说,你们中国是没有法的。无法可依,无规可循,要人家来投资,谁敢来?吴南生感到当务之急就是要起草拟定一个由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审议批准的有权威的法规。他认为,特区要同国际市场打交道,我们不能在试办特区问题上开国际玩笑。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谷牧的大力支持。 马克思对国际资本输出的规律,曾深刻地指出:资本的本性就是追逐利润,哪里条件有利,获得利大,资本必然流向哪里。吴南生对马克思这…  相似文献   

15.
深圳是一个较发达的城市,一些重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位居前茅,但是,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比较突出。深圳市由于存在经济特区和非经济特区两部分,农村城市化过程中造成了特区内外发展的明显不平衡。其中既有无形因素的作用,也有有形因素的作用。前者主要是“特区”和“非特区”、“特区人”和“非特区人”的心理因素使特区拥有更多的有利条件;后者主要是特区管理线及检  相似文献   

16.
正初创探索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称"开发区")诞生于邓小平第一次南文件视察之后。1984年1月,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后表示:"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再开放几个点,增加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时任天津市副市长的李岚清,参加了谈话。他在会上提出,开发区不仅是创造一个吸引外资、加速经济发展的小环境,而且要强调引进先进技术,建议叫"经济技术开发区"。  相似文献   

17.
当中央电视节目纪念深圳等经济特区20周年的时候,亲切的画面和浓郁的气氛,又把我们带回了特区创建时那段伟大且震憾人心的历史。 1979年4月,小平同志在听取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汇报后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同年5月,广东、福建两省按照小平同志的思路,于1979年6月6日、6月9日草拟了关于试办特区并在特区对外经济活动中实  相似文献   

18.
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西文化观念的交流碰撞,带来了特区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新特点。如何抓住这些新情况、新特点,有的放矢地搞好特区意识形态的建设,这是事关特区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及其成败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一个亟待研究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拟定十大工业特区计划为使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地区资源优势更好结合,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计委日前拟定了十大工业特区计划。这十个大工业特区分别为:一、大庆工业特区;二、长春汽车工业特区;三。河南焦作工业特区;四、晋陕蒙接壤地区;五、辽宁铁西工业...  相似文献   

20.
珠海启示录     
珠海,是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一个海滨新城。它位于广东南部,珠海口西岸,东与香港隔海相望,南与澳门陆地相接。市属大小150个岛屿,星罗棋布,被誉为百岛之市。整座城市倚山傍水,风景秀丽,气候宜人。1979年改为省辖市。1980年在与澳门接址处划出6.8平方公里试办经济特区,1983年扩大特区面积为15.16平方公里。试办特区以来,经过几年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基建峻工面积,相当于建市前2O年总和的16倍。一幢幢色彩淡雅,式样新颖别致的标准厂房、居民楼拔地而起,风格各异的商场、宾馆、度假村、大型游乐场等相继落成。珠海已由原来的一个边陲小城,变成了一座初具规模,引人瞩目的海滨工业新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